最近我一直在思考社会化问答的启发,目前社会化问答解决的多数是知识、或信息的问题,如果你有不能解决的知识问题,或者你想要知道最受欢迎的音乐、或电影,这一类的问题今日很成功的被设计成数十个很成功的社会化问答网站,也就是很成功的呈现了服务众包的概念,当然,维基百科(Wikipedia)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典范,但却不是社会经济行为中最好的典范。
当然,最近我读了一本很值得推荐的好书:穆罕默德.尤努斯的巨著「让世界富足不是梦(打造富足新世界)」,其中所谈到的社会型企业将在未来成为一种创新的事业,并能够对社会扮演起非常重要的角色,心里受到很大的鼓舞、与感动。确确实实,今日有很多的社会问题,包含贫穷、社会贫富差距、劳工就业、通货膨胀、环境污染、新旧能源转换、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浩劫,很多的问题都是政府努力了数十年不但未见改善,更是严重恶化。于是,近年政府大大鼓吹社会企业责任(CSR),期待以企业社会责任充担政府不足的推动力量,然而,企业的利益最大化结构,事实上未必能够真实的反应社会的期待。于是,尤努斯(尤纳斯)根据其在孟加拉成功的葛拉敏银行经验,提出了一种社会型企业概念,似乎对未来世界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成功经验。
Web 3.0 将成就越来越多的社会型企业
社会型企业大体上有两种呈现模式:其一是企业一样追求利益最大化,但是其所追求利益可能是社会的利益,也有可能是其获得的最大利益,将全数用于对社会提供价值的改造;另外一种模式,就是其依然类似于过去一般型的企业,但不同的是,其一开始出资的股东并不参与永久的利益分配,还是在公司获利后,即把原来的股金反还原来的股东,而企业所创造的利益,则积极反还社会的一般股民,穷人可以由其他机构的融资投资成为股民,企业所赚的钱用以反还股民原来的借款,并成为改善其财富的一种依据。
事实上,从社会型企业的精神中,我发现社会被真实的反还于社会,而不是独立于社会之外,社会的持有不再是专属于富人、或少数特定政客,而是大多数的社会人民所持有,于是,在企业的某部分中,都可以看到「众包(Crowdsourced)」的影子,如在上述的两种社会型企业中,社会型企业资金的取得,便有众包的概念。于是,在找寻「Crowdsourced」关键词的时候,拜读了台湾 Mr.6 的文章「史上最大的 Crowdsourced」。他从一本叫做《大投资潮》(The Next Great Bubble Boom)的书,揭露股市的设计即是创造了越来越多的「散户」,由「散户」的集体力量、集体智慧创造的股市的起起落落。「玩股票」是史上最大的全民运动,也是史上最集体的智慧投注──来自「散户」的智慧。
「玩股票」看来已成了已开发国家、新兴国家的全民运动,大量的「散户」投注大量的时间在研究股市,买好多书来看,这些散户不若专业投资人专业,但他们渴求能让他们赚钱的信息,渴望「练功」练成技高一等,也造成一批「投顾老师」的出现,有一半的还因为猜对了而助长他的分析论点,从这角度来看,股市不但像黑洞,紧紧的吸住这些散户的智能,反而也间接倒退了创新的速度,太多人觉得可以藉分析来预测未来,赚一些快钱,所以社会没有创新、没有制造,只有靠「买低卖高」赚些实时的钱,四处交朋友,只为了拿到更迅速的内线消息。从历史来看,「玩股票」似乎真是历史上最大的众包。
我常常这么认为,这些散户多么用功啊!如果把这种分析的精神,转换在其他领域,该有多好!股票应该就交给专业法人去投资、去操作吧,让我们把泛泛股民,引到其他地方去,让他们赚钱?
让他们来从事「Crowdsourcing」!
所谓的「Crowdsourcing」这个字乃由互联网的「名句制造机」Wired杂志于半年前首次发表,此字源自Outsourcing(外包),一般的外包是包给一间公司去做,「Crowdsourcing」则是包给一群彼此没联络的分散的个体去集体完成,利用网络人人随时即通,藉众人之智慧做出一些东西。Wikipedia举出了十几个Crowdsourcing的实际例子,应用范围包括零售业、金融业、新闻界等,如果能够开一间公司整合由这些股民共同提供的Crowdsourcing服务,那将不只是一般的暂时人力公司而已,而是集合了全球最有智能的头脑。谁能抓住股民的心,把这「史上最大的全民运动」转换成有建设性的力量,谁就掌握了「史上最大的Crowdsourcing」潜在商机。
事实上,从社交媒体成为世界的运动,成为互连网上波澜壮阔变革以来,个人的力量不断的被放大,个人运动对社会的影响力也不断的被扩张,而公益的议题也不断的在各大大小小的社区网路中被探讨、被影响。因此,世界不但又小、又热、又平,还越来越像小屋群集的社区,话题就在地球上的旮啦角落里往外扩散,企业用话题来创造财富,网民也透过话题来创造财富,而政客则用话题来创造个人影响力,最成功的莫若美国总统欧巴马先生了。于是,网民又开始用话题来解决问题,因此,Quora成功的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并且也成为社会化问答的领头羊。Quora 的问答,有人认为是互连网踏入 Web 3.0 的案例,亦即人工智慧问答,你只要把问题丢上去,答案会自己来找你。我认为这样的理解并不够具体,我认为比较好的描述是,Web 3.0 是一种「互助式的经济」,亦即在 Web 1.0 所描述的是一种上对下(平台对受众)的交流结构,而 Web 2.0 描述的是一种下对下(受众自理)的交流结构,而 Web 3.0 将是一种下对下对上的交流结构。在多种社会化问答的模式当中,如由Flickr前联合创始人Caterina Fake和知名天使投资人Chris Dixon创办的Hunch,在问答中,网民还可以直接对所喜欢、或讨厌的商品直接进行「建议」,当建议被众多网民支持的时候,可以进一步的逼使企业依照网民的需求进行设计、或改善。
品牌企业不会是提供最佳产品的最好方式
写到这里,当然就会想到台湾最近沸沸扬扬的「起云剂」、「塑化剂」的新闻事件,其实很多人心里明白,这只是冰山一角,事实上超用农药,使用禁药畜养(如美国的瘦肉精),不当的食品添加剂(最著名的就是三聚氰胺),超过标准使用的食品添加、或者种植、畜养等等,早就充斥市场。当事情发生的时候,大家总把箭头一味的指向食品加工厂,除了愤怒、与法律责任的社会体系并需如此,但是,真正最大的问题我认为是不断巨大、垄断的通路体系,如沃尔玛、家乐福、特易购、统一,当市场的通路被这些财团所垄断之后,从民众的角度似乎是看到了方便与不断降低的售价,然而垄断的通路在背后里,对于供应商不断恶意压榨,也无疑迫使供应商无所不用其极的压低原料成本,这样的社会体系在垄断之后,就未必再是透明的自由竞争,取而代之的是广告、品牌所造就的次劣级商品。
这样的社会垄断事件不但由来数十年,并且被整个社会经济体系不断的推升,永无止尽,人们也似乎开始相信,只有在这样的大企业里面买到的东西才是可以信赖的东西,这样的情形对于个人来说似乎是无可奈何的事情。但是,随著社会化问答的流行,我认为未来也出现了一些曙光,我认为,透过这样的问答,这样的集体智慧,可以发动大家一起来找答案,让大家一起把生活上的点点滴滴翻找出来检视,并且透过社会化问答找到彼此可以信托的解决方案,我认为这样就是一种「互助式的经济行为」。Web 3.0 将开启「互助消费」的年代,当人买东西不再藉由过去依赖的广告,当人们买东西藉由彼此的分享,不再片面的依赖大型的连锁超市,当宅经济时代,工厂生产端距离消费者越来越近,我发现,世界正在巨大的转变,「互助消费」将让世界富足不是梦。(文:詹博凯)
中国是否也有打造富足新世界的力量?
评论
编辑推荐
13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