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速度呈现回落征兆


  2009年是国际金融危机最严峻的时期,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达到了9.2%。去年,我国经济完全走出危机的阴霾、步入正常增长通道,经济增长速度达到10.3%。有舆论认为,我国经济已经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步入宛如起始于2003年的那一轮上行增长通道,2003-2007年GDP增长速度分别为10%、10.1%、10.4%、11.6%和13%,今年经济增长速度将在去年基础上继续上扬,有可能达到11%左右。这种估计过于乐观,也忽略了当前经济发展的背景因素。今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速度为9.7%,与去年同期相比少增了1.2个百分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经济发展的现实状况。2003年开始的那次上行发展周期将不会重现,今年经济增长能够保持住去年发展势头就应该属于理想成绩,稳中有降可能性比较大。

  首先,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把防通胀作为首要任务,将扼制投资增长势头,促进经济增长的投资动能有所减弱。为应对金融危机,2009年实施了积极的货币政策,为了防止经济大起大落,2010年货币投放仍然比较宽裕,这两年货币供应量都比较大。两年间,广义货币供应量增加了250633.4亿元,增长率为52.75%;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175202亿元,货款余额增长了57.75%。而同期GDP绝对量仅增长97313亿元,增长率为32.37%。新增加的广义货币供应量、新增贷款量分别是GDP增长量的2.58和1.8倍。通货膨胀从根本上讲是货币现象,如此超额的货币供应,必将产生持久通胀压力。加上全球流动性宽裕、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扬、国内成本推动等因素,通货膨胀已经成为今年宏观调控面临的首要难题。自去年10月份,月度CPI持续超过4%,今年3月份高达5.4%,通货膨胀的苗头已经出现。为贯彻首要任务防通胀的决策,今年1-4月份每月都在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利率今年也已两次上调,以收紧货币流动性为主要手段的反通胀措施接连出台。在这样的宏观政策背景下,作为支撑我国经济增长主要因素的投资,其增长势头将有所扼制。

  其次,房地产调控压力持续加大,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宏观经济增长动力。最近几年,房地产逐步成长为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不但成为重要投资领域,而且成为政府财政收入增长、拉动居民消费的重要支撑点。1990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占整个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只有7.74%,而去年占比高达23.84%。一线城市占比则更高,去年北京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为5493.5亿,房地产投资高达2901.1亿,占比高达52.81%。为了控制飙升的房价,一年多来,中央政府对房地产市场采取了持续性的高压政策,限购、限贷、加税、增供叠加效应已经显现,房地产市场发展态势恐已酝酿质变。相关数据显示,市场销售量目前已经显著回落,坚挺的价格也已开始松动。某房地产中介机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北京“稳中有降”调控目标仅一个月,新房成交价格就下降了10%。截止4月28日,129家已经披露年报的上市房企,去年年末存货总量达到9098亿,同比增长40.4%,而房地产商手中还积压了大量土地,这必将对房企带来较大资金压力,土地市场交易量减少不可避免。央行报告显示,房地产市场贷款增速自去年下半年就已开始回落,绝大多数的“富人”已经从房地产市场投资中撤出。国务院加大了保障性住房力度,这既是保民生、抑房价的重要措施,也有平衡房地产投资下滑的用心。在商品房市场投资低迷的情况下,保障性住房投资虽然能够填补部分“缺口”,但指望通过增加保障性住房建设来支撑投资增长,使投资增长好于往年、对经济增长拉动好于往年,已经不现实。

  第三,民居消费增长不会大起大落,对外贸易顺差将会减少,国内消费和净出口很难填补投资减速造成的支撑经济增长的缺口。在投资增长动力削弱的情况下,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重任只能交由消费和净出口担当,然而,无论从消费还是从净出口看,短期内它们都无力成为经济增长替代性支撑力量。消费率低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一个长期存在的特殊现象,特别是进入本世纪以来更是持续走低,从2000年的62.3%下降到去年48%,居民消费率则更低,去年只有35%左右。消费增长速度、消费能力究竟达到什么程度,这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在贫富差距持续拉大、社会保障机制尚不健全的条件下,年内出台什么样的政策,都不会使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有较大幅度的提升,考虑到前年、去年一些刺激消费的特殊政策要逐步退出,指望消费能力在今年有大的增长不现实。我国对外出口确实已经恢复到危机前的正常增长水平,今年一季度,进出口总额高达8003亿美元,同比增长29.5%。但是,虽然当前世界主要经济体已经呈现恢复性增长,但失业率仍然处于高位,一些国家财政赤字高企,一些国家主权债务危机隐患仍然没有消除,主要货币汇率波动加剧,国际市场粮食、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不断上涨,通胀压力正在从新兴经济体扩大到发达经济体。在世界经济还没有完全走上正常增长轨道的情况下,西亚、北非政局又持续动荡,世界能源价格将持续攀升,日本地震、海啸和核辐射灾害短期也将严重影响日本经济,世界经济复苏将更加缓慢。在这种国际经济环境下,尤其我国外汇储备已经超过3万亿美元,通过扩大顺差来支撑经济增长已经不是优先政策选择,2005、06、07年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达到23.1%、16.1%、18.1%的情况不会再发生。

  最后,中央更加注重经济发展质量的政策倾向对经济增长速度也会产生影响。去年10月份召开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确定十二五期间要把科学发展作为主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主线,今年3月份全国人大会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纲要已经全面体现这一精神,这标志着淡化经济增长速度、重视经济发展质量,将更加成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执政共识。目前,变主要取决于GDP增长速度为多元指标的对各级政府考核机制正在形成,各级政府会把更多的财力和精力用在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加强节能环保和进行生态建设上。无论是财力还是精力都是极其有限的资源,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势必削弱对GDP增长的关注和保护,经济增长的动力至少不会更高。今年是省、地、县、乡四级领导班子换届之年,各级领导干部会继续以高度的党性觉悟和政治责任感抓好全年经济发展任务,但部分领导干部可能会更多关心自己的进退走留,在目前经济增长模式下,“换届年”对经济增长也有可能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的面貌和中国人民生活水平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华民族真正走上了复兴之路。但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没有变,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基本政策仍然是指导未来发展的重要法宝,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保发展仍然是长期的任务。目前经济发展形势总体偏好,但是长期积累的潜在问题、新近产生的现实问题仍然不少,对经济发展前景不宜过分乐观,无论是货币政策操作还是房地产市场调控,都应该掌握分寸、松紧有度,要确实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提高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处理好保持经济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既稳定物价总体水平、扼制房价上涨势头、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又要防止经济增长大起大落。今年实际工作中要努力实现10%左右的经济增长速度,这是继续保持经济发展良好势头的需要,也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增长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