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西安的挺进


“平安西安”,在科学发展观的光芒中前进

编者按

1030111,《法制日报》在一版头条连续刊发了由该报记者和本报记者联合采写的“西安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平安建设系列报道”,报道视觉独特地反映了我市在平安建设中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做法与明显成效,在我市我省乃至全国各地产生了较大影响,本报特加题予以全文转载。

 

12个百分点的背后

西安市用科学发展观推进平安建设纪事之一

法制之窗记者 王云岗

法制日报记者 台建林

戊子初秋,陕西省公布了一项关于公众安全感的民意测验结果——2008年上半年,西安公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为86.9%

这是一个具有3100年建城史、1200年建都史,有着820万市民、每日200多万流动人口的特大城市的“平安指数”。 这个数据,比2004年上升了12.49个百分点,增幅居陕西省第一。

西安的社会治安满意率每上升一个点,皆如攀援险峰,艰巨无比。

【场景】2008328日早,西安书院门一棵老槐树下,陕西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宋洪武与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孙清云一行急急走过,他们面色凝重。

在碑林区的一间会议室里,宋洪武语重心长:“有句话我不得不说,你们在平安创建的一些环节上差距不小!”他的对面,是碑林区区委书记、区长,以及公、检、法、司各长。在2007年社会治安满意率调查中,碑林区位居全省倒数10名。

碑林区委书记史晓红坐不住了:“我和区长将拿出更多的精力,加强碑林的平安建设!去年我们投入411万元搞技防,今年争取超过1000万元!我们碑林平安创建的目标是:在全省前移20名!”

西安开展平安建设中,这样的画面寻常可见。

【谋划】西安开展平安创建,始终贯穿一根红线:科学发展观。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平安建设,用科学发展观检验平安建设。

2005年,西安市委、市政府提出:创建“平安西安”就是要创建一个“社会安定、城市安全、人民安居”的城市。

——“社会安定”,就是使各类社会矛盾能得到及时妥善处置,不发生在全国、全省有影响的群体性事件和政治事件,治安秩序良好,各类刑事犯罪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城市安全”,就是在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环境等方面,始终保持一种动态稳定与和谐状态,具备积极预防和及时处置自然灾害、恐怖事件、重大案件、重大事故等突发事件的能力;

——“人民安居”,就是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秩序良好的治安环境、安全放心的生产环境和安宁祥和的生活环境,使人民群众有较强的安全感。

“我们打造‘三安都市’这一目标,蕴含着‘大发展、大稳定、大平安’的新理念,”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孙清云说,“这是西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维稳工作多年实践的总结和升华,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我们的各级党委政府将把平安建设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西安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保障工程,作为人民群众所期盼的民心工程,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基础工程,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实抓好。”

三年间,西安市委市政府把平安建设列入“十一五”发展规划,纳入全市综合考评指标体系,与其它重要工作同规划、同部署、同考核。

在西安市百分制综合考评中,平安建设分值从以前的5分提高到17分。

一项数字显示,创建平安西安三年间,市委常委会议专题研究平安建设工作达32次,近一月一次。

西安市市长陈宝根说:“城市平安,家家平安,人人平安是我们党委政府的责任、追求和心愿。对平安建设工作,政府特别舍得花大钱,平安建设要用钱,我们从不“打子”,我总是亲自过问和落实!

领导高度重视,就是为平安建设“撑腰”。“抓不好平安是失职,不抓平安是渎职”的观念深入西安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头脑,他们舍得精力想平安,舍得时间抓平安,舍得人力保平安,舍得财力促平安,在平安建设上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不断加大人员和经费投入,想方设法推进平安建设。雁塔区区委书记、区长每月都要带领班子成员走上街头和群众一起巡逻一次。

“三安都市”成效如何?评定和检验谁来做?不是上级说了算,也不是自己说了算,应该看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由人民群众有没有得到安全感来裁判。20078月,西安市委政法委决定用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对政法队伍的满意率,对平安建设的知晓率来量化平安建设工作成效,来量化政法综治工作。

在这些科学决策和创建热情下,西安的 “平安街道”、“平安社区”、“平安校园”、“平安企业”、“平安大道”、“平安景区”、“平安市场”活动正像一杆杆迎风招展的旌幡,云卷云舒着不同的特色。

【点评】陕西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宋洪武:西安稳,则陕西稳;西安平安,则陕西平安。

西安 “三安都市”的谋划,平安建设“三率达标”的实施,每一次决策,都把准了工作脉搏,都走在形势前面,都坚持了科学发展观,具有超前性和操作性,一次比一次有深度,一次比一次有高度!他们在平安建设上蒸蒸日上、亮点纷呈,始终走在全省的前列,引领了全省的发展潮流,对全省平安创建产生了重大影响,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18”机制筑出一条“高速公路”

西安市用科学发展观推进平安建设纪事之二

法制之窗记者 王云岗

法制日报记者 台建林

 

腰间缠裹炸弹,挟持,车轮疾驶,目标:西安咸阳机场。一双双目光聚焦机场高速公路,焦灼无比。

“叭”,一声枪响。在反复劝说无效的情况下,民警果断将劫匪击毙,被劫持人质及干警安然无恙……

【故事】200835,西安解决携带爆炸物劫持人质案,无伤一人,无损一物,堪称完美。但西安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和市委政法委领导班子却以正视问题和接受考验的明智态度,当即指示并组织相关部门,就此案件开展调查,并认真总结经验教训。

他们对“3.5”案件发生的诱因进行了深刻剖析和反思,认为:案犯夏某的原工作单位西安市商业银行,户籍所在地阎良区,临时居住地高陵县对矛盾纠纷排查工作不仔细不到位,对夏某长期脱管,失控负有责任。

根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实施办法和领导责任查究暂行办法》和《关于落实维护稳定工作领导责任制的实施意见》等规定,西安市委责成西安市商业银行党委,阎良区委,高陵县委写出深刻检讨;由市综治委,市维稳工作领导小组对阎良区,高陵县维稳办,公安阎良分局,高陵县公安局领导进行警示谈话。对西安市商业银行阎良支行给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并在全区通报批评;涉及该案的8名相关责任人分别受到撤职、免职,党内严重警告和记大过等处分。

责任查究,只是西安平安建设一系列科学机制中的一页。

【机制】运用科学发展观,西安积极探索平安建设一系列长效机制。西安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市综治办主任陈广善掰指算来,如数家珍:

——超前的舆情研判机制。由市委市政府牵头,公安、信访、民政、劳动、安全生产等45个部门参与的“全市社会不稳定因素预测预警和综合研判季度例会”工作机制;与之相配套,还建立了“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工作机制,坚持对各区县社会矛盾“每月定期排查”,快速形成《社会治安形势分析评估报告》、《不稳定因素预测预警和综合研判报告》;

——严格的责任奖惩机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实施办法》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查究暂行办法》,把党政主要领导干部抓平安建设的能力和实绩纳入目标考评,同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晋职晋级和奖惩直接挂钩,自上而下建立起各级主要领导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工作档案。2005年以来,西安市委、市政府和市综治委表彰的各类综治工作先进集体385个、先进个人750名,奖励总金额达到350万元;对一批造成恶劣影响案(事)件的责任单位及个人实施了“一票否决”和责任查究;

——配套的快速反应机制。西安修订出台“1+8”等一系列文件,即《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社会稳定工作意见》以及相应的8个工作制度,明晰相关部门的责权利,整合平安创建和维稳工作资源。同时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运行机制,重大社情报告机制,社会矛盾纠纷信息反馈机制和群体性事件快速反应机制,坚持下发《突出问题预警单》和《重大问题督办单》,坚持矛盾纠纷排查到位,重大信访预警到位,突出问题解决到位,稳控措施落实到位,把维护社会稳定的各项任务和措施落到实处。

2008年,他们就组织召开全市维稳形势研判会5次,为全省维稳形势研判会提供阶段性研判报告5份,发出《突出问题预警单》和《重大问题督办单》37份,《责任查究通知书》1份,为领导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把影响西安社会稳定的苗头消除在了萌芽状态;

    ——科学的目标考核机制。创新制定出约束性目标,预期性目标和管理性目标三大目标体系,建立“综治重点工作进展情况”月通报和“重点工作限时完成督办”制度,直接发送区(县)、部门党政一把手,从而有力促进了基层平安创建重点工作任务的完成。各区(县)部门平安建设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相互兼容,齐头并进,亮点纷呈。

【点评】西安市委副书记、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主任王成文: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也是推进平安建设基本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实现长治久安,就要善于运用科学发展观来统筹和谋划平安建设,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平安建设的全过程,整体推进、全面发展,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着眼长远、持续发展。

西安积极探索,把平安建设中积累的经验和做法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把平安建设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下一步,西安还将继续深入研究新形势下维护稳定工作的客观规律,科学谋划深化平安建设的目标定位、发展思路和工作措施,牢牢把握维护社会稳定、驾驭社会治安的主动权。

 

820万群众聚变不竭动力

西安市用科学发展观推进平安建设纪事之三

法制日报记者 台建林

 法制之窗记者 王云岗

 

 

 “绕营设架,挂铃其上,敌来触之则鸣”。

古代运用在战争中的警铃,如今则被西安市高陵县、临潼区等地农民变成一种群防群治保平安的“核武器”。

【场景】高陵县的警铃,以12户为1组,每家各有1个遥控器,有效距离1公里,设1个大警笛喇叭。

无论哪户轻轻一按,不仅在中心户长家指示灯显示具体的人家,同时喇叭发出类似警笛鸣叫的短促声音。

每个警灯对应的是各家各户,只要一家有事,在1公里有效范围按动遥控器,其他11户可以同时发现红灯闪烁,并能听到警铃作响。

小小警铃,不单单成了报警铃,还成了救助铃,可以解决群众家遇到的紧急难题。一位腿脚不便的村民摔倒后,按响警铃就及时得到了救助。药惠乡村民王某驾驶一辆大货车行至草王村时,突然侧翻。货物将王某压住。同在驾驶室内的另一村民爬出后向附近一村民求救。该村民立即拉响警铃,全村30多名男女老少赶到现场,将王某及时救出。

西安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丁健说,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把人民群众的历史主动精神充分发挥出来,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建设平安西安是820万西安人民的共同心愿和责任,只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走齐抓共管、齐心共建之路,就能够为平安建设提供不竭的动力。

【特色】把平安建设的各项工作覆盖到全社会,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西安特色”鲜明。

西安把市区划分为64个网格,建立起三级巡逻体系,投入警力3000多人,配备300GPS卫星定位系统警车和有统一标识的巡逻车,在出入城交通要道设立218个治安卡点,在背街小巷、偏僻路段建立100个专门报警点、200个义务报警点,形成立体防控网络。

2005年以来,西安投资4.2亿元,建成二级监控平台18个,三级监控平台83个,实现视频监控覆盖的主要大街174条、重点场所521个、重点单位1049个、社区290个,全市视频监控探头达到4.07万个。

“纵向抓条、横向抓块,延伸触角、无缝覆盖,壮大队伍、民力创安”。西安所有村庄和96%的社区建立了综治机构,社区警务室建成率达100%;农村警务室、站、点达3050个;市、区县两级财政共投入3700万元,组建了3500人的专职治安巡防队伍,另招聘短期专职巡逻人员10220名,开展全天侯、全方位巡逻防范。建立治安中心户长动态管理机制,有效调动了全市29766名治安中心户长的工作积极性。

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就是各级党政机关平安创建最紧要的事。西安在178个乡镇(街道)共建成矛盾调解中心181个,在3161个行政村建成矛化工作站3028个,确定人民调解员14216人。

把人民群众的热情焕发起来,与人民群众同建共享平安,西安的平安建设自然闪耀出更多的“亮点”:

——他们在全市153个村子实行了治安防范承包制度,实现农村村组治安巡逻人员岗位职业化,报酬货币化,责、权、利契约化,工作规范化,形成了专兼职治安防范力量优势互补和整体联动;

——他们在农村平原地区广泛推行的“警铃入户”,实现了一家有警,全村出动,共同维护农村社会治安的目的。目前全市1818个行政村安装了警铃,46.7万户农民受益;

——他们在297所中学和198所小学设立警务室,选派驻校法制辅导员1107名,形成了教育、公安、学校、社区“四位一体”的防范体系,有效维护了校园及其周边良好的治安秩序;

——他们实施治安警示牌进社区,制作治安警示牌4万多块,悬挂在社区、学校和繁华地段,提醒居民注意安全、加强防范,提供便捷的报警、自救自卫等服务;

……

【点评】西安锦荣小区刘大爷吃晚饭时对儿子讲:“咱们的安居乐业,不能光靠警察们单打独斗,那也是咱们自家的事,你晚上得巡逻去,可别给我打马虎眼!”

未央区草滩镇郑家寺村村民张富京经过自荐、群众推荐、村民投票、村委会认可、派出所和街道综治办审查,过五关斩六将,当上了治安承保人。他说:“村上花10000元,把治安交给了我们,这责任和担子大的很。如果我们巡逻不到位,谁家被盗被抢了,我们要赔偿呢。村上的钱是群众的钱,群众花了钱,我们就要给大家保平安”。

西安文昌门里,70多岁的老樊经营着一家玉器店,他说:“一天警车在门口来回好几趟,咱自己再机警一点,这几年啦,我这店铺安全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