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藏的所有的寺庙的外墙的壁画中都可以看到“生死轮回图”今天我们就介绍一下“生死轮”下午能给大家对西藏文化的了解有所帮助。
轮回图在西藏称为“斯吧廓罗”意思是生死轮回图的意思,它是藏传佛教对人生的一种智慧,和解释。在这里我们从起源,意义,含义三个方面向大家做一个全面的介绍。
起源, 在释迦牟尼佛的时代,在印度有个偏远的国家(大约位于今日北方邦的位置),名叫胜云城,国王的名叫优填王。而在印度的中部摩揭陀国,有一座名叫王舍城的国家。国王的名叫频婆娑罗王,两国堪称国富民强,两城之间常有商人来往做买卖。
两位国王就常常托来往两地的商旅代捎书信、及礼品予对方。在多次互相送赠了珍宝及上等布料后,优填王把一件镶满了多种珍宝的珍贵盔甲赠与频婆娑罗王。
这套珍贵的盔甲,不单镶满了许多宝石,更有防火,防毒及护身功能,所以它价值连城,令当时所见之人赞叹不绝。收完礼品之后,频婆娑罗王召集了大臣,向他们说:“这么贵重的大礼,朕应当如何回礼呢?朕必须以一件同等的厚礼或更有价值的礼品回赠,你们快帮忙想一想吧!”
各大臣纷纷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但这些建议都不合国王意。这时候,一位属婆罗门阶级的大臣说:“三界之中所有珍宝也比不上佛陀!佛陀现在在我们国境中驻锡,何不以佛陀的身相作画回礼呢?这份礼既吉祥,且又能令优填王积聚福德!”
频婆娑罗王听后高兴地决定:“就这样办吧!”
当佛陀听到频婆娑罗王的请求时,他在应允之余,还授记说:“优填王见画时,将生大信心及见谛!”
在画师为佛陀作画时,由于佛陀的圣身自然放出光明万丈,而画师出于恭敬心,未敢直视佛身,绘画变得极难进行下去了。后来,佛陀把自己的身影投在画布上,由画师依他的身相比例勾划身形,再为佛形的身画上色。画师又依佛的开示,加上开示皈依,四圣谛,十二因缘,生死与中阴及六道轮回的法义。
这就是六道轮回图的行程
六道轮回简介
这六道是(1)天道;(2)人道;(3)阿修罗道;(4)畜生道;(5)饿鬼道;(6)地狱道。此六道中,前三道为善道,后三道为恶道,又称“三恶道”、
所以,尽管有个别人,对小乘存有成见,但对修行人必须具备出离心则不能提出异议。那么,究竟是哪些因素造成了众生在生死中流转,又怎样能获得觉悟和出离呢?我们此处不做纯理论上的论述,而是结合一幅藏传佛教的《生死流转图》(又称《六道轮回图》)来诠释此理。
藏传佛教十分重视形象思维,众多的藏传佛教寺庙都以唐卡画、壁画、酥油花、剪堆(又称堆绣)来解释佛理,而《生死流转图》往往是被画在各寺庙的大经堂的外壁上,是不可或缺的图画之一。《生死流转图》的结构严谨,寓意深刻,画面中心部分是一个圆轮,它由一只大乌龟〖现多解释为是死主阎罗王〗所抓执。实际上,按照古代的传说,是乌龟背负大地,这与汉帛画上所表现的由蟾蜍背负大地的思路有异曲同工之妙。画面上的乌龟被画匠们美化成了护法形象,天衣璎珞庄严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