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颗朴实的平常心看价格(15)——其它因素与价格


以一颗朴实的平常心看价格(15)——其它因素与价格

财政政策与价格:有了农机补贴政策,才会有农机的低价;有了家电下乡政策,才会有家电的下乡价;有了电价补贴政策,才会有用电的政府调控价。同理,有了土地财政,才会有不断攀升的天价房;有了教育医疗的甩“包袱”和“产业化”政策,才会有教育医疗的高收费和乱收费;有了拉动内需的“四万亿”投资(其中相当部分是政府举债的投资),才会有各种物价的全面飙升。

工资制度与价格:工资是劳动的价格,它是商品成本的重要内容之一,工资制度的每一变化,比如国家对最低工资制度的变化,以及所谓的“工资协商制度”的推行,都会直接影响到商品的成本,从而影响到商品的市场价格。

进出口与价格:进出口会极大地改变国内市场相关商品的供求关系,从而引起相关商品的市场价格变化。无论生产多少数量的过剩商品,如果都能出口到国外去,就不至引发国内市场某些商品的过剩积压和降价。相反,对一些在本国相对珍稀和供不应求商品,你若大量出口而不加控制,则会造成国内市场该商品的更加供不应求,从而导致其价格的大幅上涨。而大量进口国内也能生产的商品,则会对国内同类商品的价格产生巨大冲击,导致国内相关商品因供过于求而快速降价。

如果同货币政策联系起来看进出口的影响,我们就能发现:无论印多少纸币,只要都能用来进口货物,就不至引发通胀,比如美国大量印制美元,并以其大量从外国进口自己所需资源和物资,结果,并未产生大的通胀,反而将世界资源廉价地为我所用,至于这些流出美国的美元纸币所形成的潜在购买力风险,只要在必要时倒闭几家外国人大量持有债券的相关企业就可顺利地将其化解。

心理因素与价格:在自由且产权明晰的市场中,劳动产品总是要卖钱的,资源产品和知识产品更不能例外。但真实生活中也有不少特例,如高校老师和学生们“打倒贴”推销自己文章的比比皆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类奇怪的现象呢?这就是心理因素在作祟,对那些等着在指定刊物上发表文章才能评上职称的教师们或想尽快拿到毕业证的学子们来说,重要的不是自己的劳动能不能卖到好的价钱,而是能不能在这类报刊上露一下脸。又由于这种急于登载自己文章的队伍在中国现行体制下极其庞大,这就使得各种重要期刊的版面反而成了一种极重要的稀缺资源,因而期刊的级次不同(名气),刊登文章的价位也是不同的,这已经成了当下的一种尽人皆知的潜规则,而知识产品在这里表现的都是负价格。

人际关系与价格:中国人是讲一点人情味的,这种人情味也会或多或少地会体现在一些经济交往之中,比如亲戚关系、朋友关系、邻里关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等等,大都会各依其亲密程度,融洽程度,交往程度,与卖主的利益关联程度等等来影响某些商品的交易价格。有个叫布罗代尔外国人说过:“人类生活可分为三个层次,其中第一层是不进入交换的物质生活,比如那些按文化习俗进行的日常生活等,其间大量的人际分工和交换关系是在亲人、熟人之间发生,不服从讨价还价和弱肉强食原则。”

商业贿赂与价格:采用商业贿赂方式来推销商品,由于它直接增加商品的销售成本,从而导致商品价格的相应提升,且由于所有接受商业贿赂的人自己都不是直接消费者,而大都是一些单位或集体内分管采购的主管,单位利益受损而个人利益却因此大增,常使得这种变态的高价采购变得可以被一些单位和个人所接受。

为什么许多政府集中采购的商品反而比自由市场的价格还贵?因为,许多政府部门在政府采购招投标过程中吃了回扣。为什么医院的药品都比市场价格高出许多,因为医院内部层层拿回扣。为什么国营企业自工人们监督管理企业的权力丧失后,企业经营成本大幅上升,亏损面迅速扩大?因为许多国营企业采购员都利用职权大吃回扣。

 

说到这里,是不是所有影响价格的因素都说完了呢?否。在自由的市场上,能够影响价格的因素有千百种,以上所列只是随意举例罢了,即使最基本最常见的因素也远不止这些。如:品牌、仿制、盗版、假冒伪劣、战争、地震、洪水、冰雪灾害、突发事件、时间因素和空间因素等等都会影响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