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真谛是什么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由计划经济转身市场经济。中国企业由开始盲目地学习西方的管理,逐渐转向理性地研究自己的管理,我们有了几十年企业管理的实践经验,也涌现了一大批管理成功的企业,这是一笔十分宝贵的思想财富。

 

不论是向西方学,向日本学,向国内成功企业学,都有一个学什么的问题。就是说,管理的真谛到底是什么?

 

其实,成功是一种行为结果,行为是一种思维结果,关键是行为背后的思维方式。可是,我们往往不太关注和研究这些“真经”,反而对一些方法、工具、模型感兴趣。到海尔去的人,回来就讲什么“大脚印”、“日清日高”、“三工转换”。到丰田去的人,回来就说什么“准时化”、“5个S”、“消除浪费”。前些年,到处推广的是什么“360度考核”、“末位淘汰”、“六西格玛”。商学院用的几乎都是外国企业的所谓经典案例。结果呢?花钱费力,并没有达到预想的结果,有的甚至带来负面影响,越学越不会管理了。吃猪肉是为了营养,消化吸收,强壮自己,大家都明白。有几个人是为了要变成猪的呢?消化吸收,就要吸收有用的东西,我们不是去学习有道理的东西,而是要学习有用的东西。西施所以美艳动人,不是因为她皱着眉头;你不是天生丽质,再学人家皱着眉头,就更难看了。

 

孙子说:“人皆知我所胜之形,莫知吾所以致胜之形。”两军对战,我们看到的只是胜利一方的调兵遣将,运筹布陈,但所以能这样做并打胜仗的真正原因往往我们看不到、说不准,而这背后的东西才是最有价值的。

 

在企业管理上,要学到根本,学到点子上,就要学习人家的思维逻辑,即学习“所以致胜之形”。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真正的道理,是不可说的,凡是说出来的就是人家的,就具有特殊性,而不是一般的恒常的道理。这么说,好的企业管理的经验都不能学了吗?不是,要经过消化,要结合自己的实际。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个心就是自己的思考,就是对别人经验的本质理解和把握,就是对中国特色企业管理的创造。为什么现在同质化这么厉害,都是模仿的结果,产品同质化,服务同质化,管理同质化,营销同质化,剩下的就只有刺刀见红的价格战了。

 

管理的真谛是什么,是用自己的脑袋想事,是找到自己成功的思维方式,是创造自己的管理模式。如果模仿能成功,世界上所有的企业就都成功了,你说是不是?

 

2011年5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