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激情到信仰--环保组织可持续的未来


你的梦想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事情!阿里巴巴马云这句话开启我的思考。

     环保组织,你靠什么活着?五年前有人问这个问题,我当时不假思索的回答:激情!

     正如5年前的五一,我第一次见到被称为“疯子”的万平老师,他那充满激情的分享震撼着每一位志愿者,当然也震撼着我。我天真的认为,万老师就是这样一个靠着激情维持到现在的一个倔强的卫士。在校园很多场合,我也是在操着一口西北风格的东北话,分享,宣传,交流关于环保的那些人,那些事。很多时候,我都是倾注了自己的真实情感,激动,也在所难免,身边的朋友常常能看到我手握拳头,用力挥舞的场景。于是,我也常被称为“环保队伍中的激进分子!”尽管激进用在我身上有点渲染的意味。

    在那样一个青春激扬的时代,在那样一个公益冲动的氛围,处于成长期的环保社团需要这种无形的东西鼓舞和维系。当大家都认同环保的时候,当在组织遇到挑战和挫折时,一切都变得卑微,唯有激情。哪怕只是一句呐喊:“环保,怎么做都不过分!!"这句话被反复的重复,直到现在。。。

    然而,激情终究不能永续维持,没有了激情的环保组织是可怕的,但是比这更可怕的是:一个环保组织,除了激情,一无所有!

    ”个人英雄主义“,”个人激情主义“,曾经拯救了无数个濒临生存危机的环保组织,也成为影响环保组织健康发展持续发展的隐形杀手。我们不难发现,在中国NGO发展的黄金时代,涌现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环保斗士,他们正在影响我们这一代以及新一代的青年NGO组织和志愿者。他们有几个共同的特征,都曾被称作“疯子”!他们的演讲都很精彩都很有激情!

   现在NGO的土壤更肥沃了,环境也更优越了,但是也缺少了点什么。缺少激情!缺少精神领袖!

   我不得不再次回到万老师的话题。“现在每年来示范区的人相对少了”。为什么曾经一度活跃的几个团队现在进入了冰河时代。万老师告诉参与考察的队员:“因为以前大家都能看到我喊。。但是现在少了。很多人想看看那个年过五旬依然激情不减的老万。我只能说声遗憾了。我今天想告诉大家的是:过去几年,我几乎是一个人在科尔沁沙地,除了自然的考验,还有来自很多方面不确定的考验,我只能忍受。但是当同学们来了,我心里高兴啊。因为这么多年,憋得我难受啊。终于有人不厌其烦的听这个怪老头唠叨,那种幸福是你们体会不到的。。。”

   “所以我喊,这是发泄!但是现在情况不同了,示范区10年的辛苦没有白费,志愿者的努力没有白费,我们看到示范区的植被已经恢复到90%以上了。我不想再喊了。。。”万老师的表情很复杂,“看到这么多来自全国各地优秀的同学来到这里,我高兴啊!但是你们又非要我喊。。。”

    示范区能走到今天,我能走到今天,不是激情两个字能代表的!”在训练营结束时,万老师在志愿者帽子上为队员们签名。“一意孤行”,“努力,坚持"....其实,万老师告诉我们所有人一个答案:环保,是一种信仰!

    当更多的人,更多的环保人,更多的社会公民觉醒,那么环保组织就能有可持续的未来!

    从激情到信仰,万老师用了10年来坚守!而我们可以少奋斗几年!少走些许弯路!这就是环保人的幸福!

    新生代的环保人,需要激情,但是更需要信仰!

    信仰在,环保在!

     

                                                                      FGYLC.赵亮  2011年5月13日  

  (此文与FGYLC全体会员共勉,与中国青年NGO们共勉!与环保社会公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