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5月11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政府部门当做禁烟表率》称,公款消费烟草制品现象也十分严重,以已经曝光的湖北洪湖、监利两县(市)为例,一年的“公务用烟”就达1.5万-2万余条,每条规定的标准是300元-600元,总计所耗约在500万元-1000万元之间。这还是两个贫困县,以此估算,全国的“公务用烟”花费之巨可谓惊人。
以此估算的这一个全国“公务用烟”花费之巨,已经惊人了吗?非也!如果有人真正能揭开那一道“烟幕”,这个数字只不过九牛一毛。因为这样的数据,只不过是公务员面上的抽烟数和香烟公务消费数,不过是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数据。
而关于这样的“公务用烟”该不该消费?公众已有定论。报道中所说,据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对3630人做的关于对公款买烟的看法的调查显示:98.76%的网友认为政府机关不应用纳税人的钱购买卷烟,98.24%的网友认为卷烟不是政府进行公务的必需品,96.86%的网友认为公款买烟是一种腐败行为,93.22%的网友支持政府制定禁止公款买烟的相关政策法规。这样的道理,各级政府机关和那些担任领导职务的党员干部真的不懂?回答当然是是否定的。
这样的道理,需要公众来教育他们吗?回答也是否定的。因为事实上,关于禁止公款消费烟草制品,财政部、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早在1993年就有明确规定。但这样的规定有效吗?有人在执行吗?会议期间公款大量消费香烟,名正言顺;平时大量的公务接待照抽不误,司空见惯。而对这样的情况,公众早就麻木。而且,即使在公务员队伍中,也不是任何人都抽得着。因为能抽这样的烟,也是一种待遇。用老百姓的话来说,那样的烟是非官莫抽、非权莫抽。但即使将这样的“公务用烟”纳入腐败范畴,也只不过是一个零头。
之所以说这样的“公务用烟”只不过是香烟腐败的一个零头,道理显而易见。一年有多少会议可以抽这样的烟?一年有多少公务接待可以抽这样的烟?难不成那些担任领导职务的干部,会议和公务接待是连着的?当然不是。于是就带来了一个问题,公务员办公室里袅袅不绝的“乌烟瘴气”何以来的?他们日常吞云吐雾的烟,是哪里来的?
我们可以算一笔账。因为在不少地方,“中华牌香烟”,早已被老百姓戏之为“公务员牌香烟”。虽然现在许多公务员抽的,早已是“软中华”,早已是名目繁多的“天价烟”。但为了压低一下“腐败成本”,我们还是以“硬中华”来进行计算。如果一天一包“硬中华”需要45元,那么一个月就得花费1350元。一年12个月,就得花费16200元。而这笔钱,有多少公务员是自己出的?更何况,为数不少的公务员,一天之中何止一包?当他们甩派头时,则更多。
“抽的人不买,买的人不抽”这样的话,流传已久。这不是笑话,而是实践总结。许多公务员嘴上叼着的烟哪来的?不就是下级送的,老板送的,办事人送的?从送香烟到送烟卡,从送两条到送更多,这是“秃子头上摆着的虱”。这不是腐败又是什么?如果所有公务员抽的烟,都得自己买,还有那么多人抽?还有那么多人抽“中华牌”和“天价烟”?
如果送烟也算是行贿受贿,如果一旦查实也得往这里靠,还有人敢收?还有人会送?如果许多公务员因此而绝了抽烟的念头,连递烟都没了机会和可能,那些办公室还可能天天“烟雾缭绕”?消失了“公务烟”和“腐败烟”,香烟销量还会那么大?抽烟的人还会那么多?如果是这样,不禁就绝了。更何况,禁烟的事,政府部门本来就应以身作则!
所以,许许多多人早就在说:政府部门不禁腐败,何以禁烟?(转自湖畔小子)
政府部门不禁腐败,何以禁烟?
评论
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