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行造车-----从红塔说开去
大家都听说过“闭门造车”这个成语,但是,如今却有越来越多的外行加入了造车的队伍,此事是祸是福?一句话两句话很难说清楚。今年的8月份,参加昆交会的客商有幸在昆明国际贸易中心观看到了云南红塔生产的第一批家庭轿车“幸福使者”。当日,由一汽红塔云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第一批“幸福使者”家庭轿车正式投放市场,这或许就是国内外行所造的第一辆车。之后,此类消息便不绝于耳。
2002-2003两年间,世界经济的亮点在中国,中国经济的亮点在汽车。再没有哪个行业有如此高速的增长和如此丰厚的利润。有业内人士指出,汽车业的平均利润率比家电行业要高出三倍。尽管隔行如隔山,尽管轿车业门槛如此之高,众多行业外企业还是不甘心放弃这块肥肉,纷纷剑走偏锋,从客车、专用车、重型卡车等领域杀入汽车市场。
其实,他们的动作只是我们看见之后的表现而已,他们的计划远远不止这些。其中春兰、红塔、比亚迪是最先涉足中国汽车产业的资本力量。目前也只有这三家企业推出了自己的整车展品。其中春兰动手最早,投入最大,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建立了自己的汽车生产基地,因而获得的回报也最丰厚。回想2、3年前中国车市的低迷,不得不佩服这些先行者的战略眼光。
至于红塔和五粮液的加入,由于其自身行业的特殊性,烟草和白酒行业一向是中国利润最丰厚的行业,作为这两个行业的霸主——红塔和五粮液此番进入汽车领域,自然是一副财大气粗的样子。
前不久看到几则关于汽车的消息,记不太清,好象是海尔集团、红塔集团还有五粮液集团都有准备大举进军汽车行业的打算,特别是红塔已经与一汽合作生产出了轿车----幸福使者。还有是关于几家国际汽车巨头将增加在中国投入的消息。看来不久的将来,国内又一股“跟风潮”将吹向民族产业界,国外国际资本将加大对国内的汽车市场份额的占领。本来多事的汽车市场又将迎来更猛烈和更残酷的血雨腥风。
也许用“强龙”和“地头蛇”的斗争来形容这场关于中国汽车市场的争夺是不过分的。我也相信众多已经在分羹和准备分羹的国内企业也在苦苦的用SWOT分析法(优势、劣势、机会、挑战)寻找自身发展和生存的空间,说实话我对具体的汽车行业并不熟悉,并不了解具体的战术是用质量取胜,还是服务取胜,还是技术领先取胜等等,所以也说不出其中的道道,但有一点如果中国汽车企业做不到,我可以很清楚的说,它将不可能取得长远发展、像国外巨头一样取得百年利益,那就是——建立自己的汽车品牌文化。
打造品牌方能成就长远利益
自从红塔的幸福使者上市以来,白色家电商不约而同地盯上了汽车。除了春兰、扬子等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介入汽车业的先驱外,今年中国汽车制造商的名单中,又相继新增了新飞、美的、小鸭等家电业出身的新军。而有消息称,奥克斯也正跃跃欲试,挤入这张已经相当冗长的名单。
动机是明摆着的:利润。经过一轮又一轮价格战的厮杀,传统家电业的利润已经让绝大多数企业度日维艰。背投、等离子等新兴技术的崛起,让黑色家电厂商看到了希望,但对于尚未出现重大技术革新的白色家电商来说,“微利”时代的日子实在难熬,业内人士甚至发出了“卖冰箱不如卖萝卜”的感叹。在这样的背景下,近来如日中天的汽车业,无可避免地进入了家电商的视野。以上海为例,汽车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1%,但其利润却达到了全市工业利润总额的25%。
众多外行的加入,担忧也随之出现。人们担心的是,汽车业会不会重蹈家电业“规模做大—利润摊薄—众多企业崩盘”的苦痛?家电商们也许一点也不懂汽车业,但他们却是中国最懂如何掀起残酷竞争的一群商人。沪上家电业一位资深人士曾告诉记者,做过家电,再打什么样的市场都不怕了。再看看近来涌入汽车业的家电商,美的、奥克斯即使在家电领域,也是出了名的价格战“策动者”。他们介入后,家电业在充分市场竞争中曾用过的所有花招和手段,都可能在汽车领域重演。如果把家电商比作“蝗虫”,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都曾一个个在他们激烈的“夺食”中,变得利润稀薄,乃至无利可图。最近的前车之鉴是手机,这个在汽车之前,被家电“蝗虫”们当成新增长点的肥肉,已不可避免地陷入价格越压越低,新品跌价越来越快的境地。当这批“蝗虫”终于光临汽车市场后,这个产业的好日子还能有多久?那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稳坐钓鱼台的最好的策略是什么呢?我想非品牌莫属。
品牌的打造要有自身的独特性和时代的特殊性。第一个应该不同于别的品牌的自主品牌,特别对于中国汽车来说,他要不同于这种跨国公司的品牌,这是第一个特征。 第二个特征他是一个以我为主的这么一个品牌,在这里要具体到这么几个方面。一是要具有自主开发能力。二是以我为主来发展的思路。 第三个特征应该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品牌。也就是说我们自主品牌不仅仅体现在经济核心技术一个特征上,他应该体现在更多的方面上,应该体现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品牌本身就是一个招牌。
在家电业内,同样流行着这样的观点:没有残酷厮杀后的遍地尸骸,就不会有长虹、海尔等家电巨头的出现。多年持续白热化的竞争,不断洗礼着中国家电业的各个环节,让它从总体上一步步脱胎换骨,变得更富竞争力,时至今日,中国已经无可非议地成为世界家电制造中心。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批“蝗虫”,更像是游入原有产业格局的一条条鲶鱼,他们丰富的攻击手段,有望给国内汽车产业带来新的血液,加速这个产业的变革。只有微利时代的到来,才能真正迫使汽车业对自身的粗放型经营动手术。大战之后,现在一批企业倒下,换来更有竞争力的企业出现,这种基于市场的残酷竞争,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效果,不见得比人为调控的效果差。这种可能性的存在,对于中国的汽车业来说那将是再好不过的福音了。
资源整合能力是关键
对于众多外行介入汽车业,资本业专家对于此种举措表现得是忧虑重重。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企业投资与资本市场研究中心副主任左传长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相信红塔、五粮液等有实力做汽车,其寻找新的产业项目也是可以理解的。而且,由于西部大开发和城市交通环境改善、居民消费实力的拉动,汽车产业确实进入了一个良好的发展阶段。但这一项目能否取得成功,还要看三方面:资金、技术、管理能力。”
左传长博士认为,他们在资金方面的实力毋容置疑,“在技术上,由于汽车业的发展已经与电子化、无线移动等方面的技术开始结合起来,汽车业对于技术人才的需要将比以前更迫切。他们当然可以请到各种尖端人才,但由于技术与企业还有一个融合的问题,也就是说,企业对于好的技术,是否具备良好的消化能力,他们没有这方面的积累,因此该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更取决于第三点:管理能力”。
左传长表示,由于他们以前的主营业务是电子、烟草、白酒等,而这些产业的管理模式、营销渠道等方面与汽车业没有什么共性,管理能力是否到位,就取决于他们整合资源的能力,“他们具备进入一个新行业的资金条件,但并不是说有钱就能将一项投资做好。相反,如果具备了技术、管理能力、资源整合能力,没有资金也可以融到资,再进行发展。缘于此,他们的未来发展,就要看其资源整合是否到位了”。
左传长最后表示,中国企业的多元化已走了很多弯路,目前已从起初的盲目多元化发展到现在的“建立在专业基础之上的多元化。只要市场条件成熟,管理和资金到位,不断提高资源整合能力,相信中国将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成功范例。”
行外进军汽车一览
企业 项目 进展
春兰 商用车、重型卡车 已有整车产品上市
红塔 云南一汽红塔项目 已有整车产品上市
比亚迪 控股收购秦川汽车 已有整车产品上市
美的 云南美的汽车整合项目 已签协议
美的 收购三湘客车 已签协议
小鸭 重汽重组小鸭 已签协议
格林柯尔 收购亚星客车 没有结果
奥克斯 双马汽车 已签协议
五粮液 接下重庆长安及日本汽车生产商的模具订单
大家都听说过“闭门造车”这个成语,但是,如今却有越来越多的外行加入了造车的队伍,此事是祸是福?一句话两句话很难说清楚。今年的8月份,参加昆交会的客商有幸在昆明国际贸易中心观看到了云南红塔生产的第一批家庭轿车“幸福使者”。当日,由一汽红塔云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第一批“幸福使者”家庭轿车正式投放市场,这或许就是国内外行所造的第一辆车。之后,此类消息便不绝于耳。
2002-2003两年间,世界经济的亮点在中国,中国经济的亮点在汽车。再没有哪个行业有如此高速的增长和如此丰厚的利润。有业内人士指出,汽车业的平均利润率比家电行业要高出三倍。尽管隔行如隔山,尽管轿车业门槛如此之高,众多行业外企业还是不甘心放弃这块肥肉,纷纷剑走偏锋,从客车、专用车、重型卡车等领域杀入汽车市场。
其实,他们的动作只是我们看见之后的表现而已,他们的计划远远不止这些。其中春兰、红塔、比亚迪是最先涉足中国汽车产业的资本力量。目前也只有这三家企业推出了自己的整车展品。其中春兰动手最早,投入最大,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建立了自己的汽车生产基地,因而获得的回报也最丰厚。回想2、3年前中国车市的低迷,不得不佩服这些先行者的战略眼光。
至于红塔和五粮液的加入,由于其自身行业的特殊性,烟草和白酒行业一向是中国利润最丰厚的行业,作为这两个行业的霸主——红塔和五粮液此番进入汽车领域,自然是一副财大气粗的样子。
前不久看到几则关于汽车的消息,记不太清,好象是海尔集团、红塔集团还有五粮液集团都有准备大举进军汽车行业的打算,特别是红塔已经与一汽合作生产出了轿车----幸福使者。还有是关于几家国际汽车巨头将增加在中国投入的消息。看来不久的将来,国内又一股“跟风潮”将吹向民族产业界,国外国际资本将加大对国内的汽车市场份额的占领。本来多事的汽车市场又将迎来更猛烈和更残酷的血雨腥风。
也许用“强龙”和“地头蛇”的斗争来形容这场关于中国汽车市场的争夺是不过分的。我也相信众多已经在分羹和准备分羹的国内企业也在苦苦的用SWOT分析法(优势、劣势、机会、挑战)寻找自身发展和生存的空间,说实话我对具体的汽车行业并不熟悉,并不了解具体的战术是用质量取胜,还是服务取胜,还是技术领先取胜等等,所以也说不出其中的道道,但有一点如果中国汽车企业做不到,我可以很清楚的说,它将不可能取得长远发展、像国外巨头一样取得百年利益,那就是——建立自己的汽车品牌文化。
打造品牌方能成就长远利益
自从红塔的幸福使者上市以来,白色家电商不约而同地盯上了汽车。除了春兰、扬子等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介入汽车业的先驱外,今年中国汽车制造商的名单中,又相继新增了新飞、美的、小鸭等家电业出身的新军。而有消息称,奥克斯也正跃跃欲试,挤入这张已经相当冗长的名单。
动机是明摆着的:利润。经过一轮又一轮价格战的厮杀,传统家电业的利润已经让绝大多数企业度日维艰。背投、等离子等新兴技术的崛起,让黑色家电厂商看到了希望,但对于尚未出现重大技术革新的白色家电商来说,“微利”时代的日子实在难熬,业内人士甚至发出了“卖冰箱不如卖萝卜”的感叹。在这样的背景下,近来如日中天的汽车业,无可避免地进入了家电商的视野。以上海为例,汽车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1%,但其利润却达到了全市工业利润总额的25%。
众多外行的加入,担忧也随之出现。人们担心的是,汽车业会不会重蹈家电业“规模做大—利润摊薄—众多企业崩盘”的苦痛?家电商们也许一点也不懂汽车业,但他们却是中国最懂如何掀起残酷竞争的一群商人。沪上家电业一位资深人士曾告诉记者,做过家电,再打什么样的市场都不怕了。再看看近来涌入汽车业的家电商,美的、奥克斯即使在家电领域,也是出了名的价格战“策动者”。他们介入后,家电业在充分市场竞争中曾用过的所有花招和手段,都可能在汽车领域重演。如果把家电商比作“蝗虫”,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都曾一个个在他们激烈的“夺食”中,变得利润稀薄,乃至无利可图。最近的前车之鉴是手机,这个在汽车之前,被家电“蝗虫”们当成新增长点的肥肉,已不可避免地陷入价格越压越低,新品跌价越来越快的境地。当这批“蝗虫”终于光临汽车市场后,这个产业的好日子还能有多久?那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稳坐钓鱼台的最好的策略是什么呢?我想非品牌莫属。
品牌的打造要有自身的独特性和时代的特殊性。第一个应该不同于别的品牌的自主品牌,特别对于中国汽车来说,他要不同于这种跨国公司的品牌,这是第一个特征。 第二个特征他是一个以我为主的这么一个品牌,在这里要具体到这么几个方面。一是要具有自主开发能力。二是以我为主来发展的思路。 第三个特征应该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品牌。也就是说我们自主品牌不仅仅体现在经济核心技术一个特征上,他应该体现在更多的方面上,应该体现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品牌本身就是一个招牌。
在家电业内,同样流行着这样的观点:没有残酷厮杀后的遍地尸骸,就不会有长虹、海尔等家电巨头的出现。多年持续白热化的竞争,不断洗礼着中国家电业的各个环节,让它从总体上一步步脱胎换骨,变得更富竞争力,时至今日,中国已经无可非议地成为世界家电制造中心。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批“蝗虫”,更像是游入原有产业格局的一条条鲶鱼,他们丰富的攻击手段,有望给国内汽车产业带来新的血液,加速这个产业的变革。只有微利时代的到来,才能真正迫使汽车业对自身的粗放型经营动手术。大战之后,现在一批企业倒下,换来更有竞争力的企业出现,这种基于市场的残酷竞争,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效果,不见得比人为调控的效果差。这种可能性的存在,对于中国的汽车业来说那将是再好不过的福音了。
资源整合能力是关键
对于众多外行介入汽车业,资本业专家对于此种举措表现得是忧虑重重。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企业投资与资本市场研究中心副主任左传长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相信红塔、五粮液等有实力做汽车,其寻找新的产业项目也是可以理解的。而且,由于西部大开发和城市交通环境改善、居民消费实力的拉动,汽车产业确实进入了一个良好的发展阶段。但这一项目能否取得成功,还要看三方面:资金、技术、管理能力。”
左传长博士认为,他们在资金方面的实力毋容置疑,“在技术上,由于汽车业的发展已经与电子化、无线移动等方面的技术开始结合起来,汽车业对于技术人才的需要将比以前更迫切。他们当然可以请到各种尖端人才,但由于技术与企业还有一个融合的问题,也就是说,企业对于好的技术,是否具备良好的消化能力,他们没有这方面的积累,因此该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更取决于第三点:管理能力”。
左传长表示,由于他们以前的主营业务是电子、烟草、白酒等,而这些产业的管理模式、营销渠道等方面与汽车业没有什么共性,管理能力是否到位,就取决于他们整合资源的能力,“他们具备进入一个新行业的资金条件,但并不是说有钱就能将一项投资做好。相反,如果具备了技术、管理能力、资源整合能力,没有资金也可以融到资,再进行发展。缘于此,他们的未来发展,就要看其资源整合是否到位了”。
左传长最后表示,中国企业的多元化已走了很多弯路,目前已从起初的盲目多元化发展到现在的“建立在专业基础之上的多元化。只要市场条件成熟,管理和资金到位,不断提高资源整合能力,相信中国将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成功范例。”
行外进军汽车一览
企业 项目 进展
春兰 商用车、重型卡车 已有整车产品上市
红塔 云南一汽红塔项目 已有整车产品上市
比亚迪 控股收购秦川汽车 已有整车产品上市
美的 云南美的汽车整合项目 已签协议
美的 收购三湘客车 已签协议
小鸭 重汽重组小鸭 已签协议
格林柯尔 收购亚星客车 没有结果
奥克斯 双马汽车 已签协议
五粮液 接下重庆长安及日本汽车生产商的模具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