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明日起,央行将再度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些央行今年第4次上调存准率,大型银行存准率由此步入20.5%的历史高位,而且可预期的是,在今后几个月里仍有上调空间。
从17日央行公布上调决定到现在,市场内外大多将其视做利空,小面积看多者也不过认为市场将这一利空已提前消化了。其实,这次上调、就是今后再度上调存准率,对市场都呈中性,不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再看看大盘连日来走的这般谨慎,显然是有人做祟,将这一利空放大了。
央行之所以频频亮剑,主要是来自物价上涨的压力,来自固定资产投资反弹及信贷投放过多的压力。而这些压力的源头,是货币供应量过多,市场流动性过剩。央行通过多次上调存准率,显然是在调整整个社会的货币供应量,以达到回收和控制银行体系的流动性。也就是说,存准率是货币政策的一大工具。在落实国家的货币政策要求、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及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等方向,它具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因而在西方,存准率被称为巨斧工具。
世界上最早建立存准率制度的是美国,约在1931年。其初始作用是用来保证存款的支付和结算,后来逐渐演绎成货币政策工具。五十多年后,我国建立起存准率制度,存准率随之面世。它除成本和受众对象广泛外,还有深度冻结部分市场流动性的作用。譬如,这次上调了0.5个百分点的存准率,近400亿元的资金就被锁定。而且还有被名家名家所熟稔得代替加息功能。于是,他们的市场资金从紧,抑制行情发展等空曲吟唱市场内外。对于事关国计民生的这等大事,央行每一次上调存准率,都是反复权衡利弊、充分考虑时机与力度并在适时和适度的情况下,方才决定和实施的。对股市来说,受影响的知识银行和地产板块。明眼人不难看出,即使受影响也是短期的,就是从长期看,其影响也是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