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电动汽车着火其实是好事
在我国电动汽车试点运行基本走入轨道的时候,一辆电动汽车很不给面子地着火了,而且是当街着火,让人想“捂盖子”都来不及。
毫无疑问,这辆在杭州市区着火的众泰电动汽车,会给该公司带来非常大的负面影响,甚至可能影响电动汽车的整个市场化进程。然而在我看来,这是好事!
我并非说反话,更不是幸灾乐祸。
虽然在过去10年中,中国政府、学术界、企业界等在电动汽车及其基础研究领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构建了“三纵三横”的研发体系,并初步完成了电动汽车在实验室阶段的研究,使其初步具备了市场化和大规模生产的基础。2009年起,中央政府也积极推动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出台了“十城千辆”计划,对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公司和个人进行补贴。按计划,到2013年初,中国将形成10万辆级的新能源汽车私人保有量,其中约7成是电动汽车,3成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看上去,一切都在向好的方面发展,照此以往,中国电动汽车有可能率先在世界范围内实现产业化,中国汽车业将可以实现跨越式发展,一举成为电动汽车时代的汽车强国。我辈汽车人则可以仰天长笑:什么本茨、什么老福特、什么斯隆、什么丰田喜一郎,都是浮云。哇咔咔咔……
且慢!这一切都太理想化了,不是吗?
我不怀疑万钢、苗圩两位部长发展新能源汽车的诚意,也不怀疑各汽车企业对新能源汽车的重视程度,更没有理由怀疑工程师们的付出。但,我真的想问一句:跨越式发展真的那么容易吗?
别的大道理、方法论暂且不提,单就是下面这些问题,真的能够在几年内都得到解决吗:电控系统尚未掌握,电池的能量密度与电机的研发没有突破性进展;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问题、电动汽车推广的商业模式问题,甚至于汽车企业对传统动力汽车的生产一致性问题,质量控制问题都没有很好地解决。更有某家企业展示了装配着手动变速器档把和布置有刹车、离合与油门3踏板的电动汽车……
这么多问题都没有解决,我们怎么可能实现电动汽车的跨越式发展。即便是保有量有了爆发式增长,这种“跨越”也是建立在沙堆上的,禁不起推敲和打击。
现在,众泰电动汽车在杭州着了火,但却像一盆冷水泼在我们身上;此外,坊间还流传比亚迪组装新能源汽车的深圳生产线发生过爆炸。这把火,或许可以让大家静下心来仔细审视一下过去几年中国的新能源汽车热潮,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是不是太乐观了?‘跨越式发展’是不是有变质为‘大跃进’的倾向?”
也正因为这样,我才说乐见电动汽车杭州着火。当事物处于一帆风顺状态时,它的缺点会被人有意无意地忽视,而只有出了问题后才能得到应有的重视。想来,“火”了一辆众泰后,不管是行业主管部委,还是地方政府和企业,都会重新审视现有的电动汽车发展战略、策略,找出其中不足或冒进的地方加以改进。也许是中央政府在推广上有些急于求成了,这只是操作层面的问题,不难解决;怕的倒是,如果是战略方向层面的选择错误。
无论如何,希望这把火能成为中国电动汽车发展历史上的里程碑式事件;希望普通消费者能够多一些理解,少一些责难;希望今后的发展能多一些理性,少一些浮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