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字破产与黑字破产


       说起破产,大家自然都会想到长期亏损、资不抵债后的破产。因为亏损,所有者权益不断被侵蚀,最后亏损额的不断积累导致负值的未分配利润的不断增大,超过了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和盈余公积在内的其他所有者权益合计,进而整个所有者权益合计为负数,这是,资产负债率就会超过100%,资不抵债的情形就出现了。这是传统的企业破产的财务机理。因为亏损在利润表中的净利润为负数,过去手工制表时代以红色标注,故称赤字。赤字破产的来历即如此。

现在给大家介绍一种新型破产:黑字破产。黑字破产的意思是:账面上存在净利润,资产负债率也正常,但由于利润是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核算和确认的,即使赊销在会计上也被确认为收入和利润。最后货款无法收回,导致收入和利润虚假实现,无法满足下期现金支付需要,如进不了货,支付不了工资,无法分红,无法再投资等,此时企业整个资产和人力都会处于闲置状态。我称这样的企业已经进入了黑字破产状态。因为账面上存在净利润,对应传统赤字说法,应该标注为黑字,故称黑字破产。

黑字破产的机理在于利润没有转化为现金。体现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中,利润表中的净利润为正数,而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负数(现金收不抵支),使得资产负债表中的货币资金和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期末合计额大大小于期初数,进而出现了无法无法满足下期现金支付需要的情形。2008年上半年,我国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使得很多企业特别是以来银行贷款作为主要现金来源的企业一下子出现了现金断流现象,结果招致6.7万家的中小企业破产。下半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中小企业出现了破产潮,尤其是珠三角地区和长三角地区,大批企业出现了员工放长假、老板失业甚至外逃现象。我们注意到,企业产品还是好产品,管理团队还是好团队,销路和利润都还正常,就是无法收回现金,从而出现了“盈利企业没钱花”现象,即企业进入了本文所说的“黑字破产”境地。想想这种黑字破产与我们以往见到的赤字破产表现真的是不一样的。在赤字破产中,债权人会议会勒令企业停止经营,就现有资产来还债,进而债权人托管资产。而在黑字破产中,我们根本见不到债权人的影子,厂房、设备等资产依旧,只是老板和员工都不见了。国外也是一样,金融危机当中,仅美国就有100多家银行破产,这些银行的破产多数都是黑字破产。我们以往都听说过“现金为王”的说法,这次金融危机给所有不重视现金管理的企业(包括银行在内)以深刻教训,国外银行界甚至喊出了“现金是妈”、“现金是上帝”、“现金是一切”的种种说法。德意志银行派驻华夏银行的一位董事当时认为:此次金融危机甚至可以成为考验银行是英雄还是狗熊的分水岭,经受住考验进而生存下来的都是英雄,经受不住考验进而退出的都是狗熊。而英雄还是狗熊的关键点就在于现金的充裕性。所以,今后,不管是处于市场繁荣期还是萧条期,“现金为王”的观点和理念永远都不过时。而我国绝大多数企业目前仍是“利润挂帅”,目标仍是利润最大化,考核也是以利润为核心,监管审批也是重利润轻现金指标。这种状况不改变,企业和银行即使渡过了这次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好景也不会太长,下次危机仍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