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路通天我作桥


 
 
 
大路通天我作桥   
 
中铁十五局集团五公司五分公司经理张崇现。
赵纯杰
有人说:桥,是路的延续,有了它,就能胜利前进。有人说:桥,是路的尽头,没有它,只能半途而废。一座桥,就是一条追求梦想的天路,一个充满线条的生命,一段富有传奇的故事。
 ——题记。
 
时移世易,岁月更替。
30年的漫漫长路,30年的风雨人生。
30年的坎坷曲折,30年的执着追求。
一位平凡而普通的中国铁建人,就这样倔犟、执着、坚定地走着。
这个人叫张崇现,山东省鄄城人,毕业于北方交通大学,现任中铁十五局集团五公司五分公司经理。
他,20岁开始修路,穿过深川峡谷、荒山大漠,从尘土飞扬和机械喧嚣的工地上一路走来。他的身后是修筑完成的路,他的身前是等待开拓的路,而他自己,就是一座桥。
他,率领队伍先后参加了广西百色水利工程,赤峰高速公路工程,大同灵山高速公路等项目建设,曾荣获“优秀项目经理”称号。
他,50岁仍不知天命,率一路大军投入到西宝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B-C05合同段,要再一次展现五公司的风采。要在大西北的土地上,在波涛滚滚的渭河中,建设一座特大桥,通向两岸,通向人们的梦中……
 

               让弱者躲开 给强者让路

 
 
夕阳西下,逆光中的张崇现站在渭河岸上。远望,他的轮廓魁梧、稳健。近看,他的额头布满了沧桑,眼中深含着焦虑。
走南闯北,建桥筑路,张崇现算是久经沙场的老将。可面对眼下的渭河特大桥,他感受到桥的份量和施工的难度。
他知道:西宝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中连云港至霍尔果斯高速公路(G30)陕西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陕西省交通运输主动脉和关中区域的“黄金大通道”。
他清楚:五公司承建的B-C05合同段全长4.95公里,主要工程量包括:渭河特大桥1座、天桥1座、通道7处、涵洞5道以及路基土方、特殊路基处理、防护排水等,合同工期仅有20个月。工程总量大、高难工序多,河道防汛影响施工进程、材料供应紧张制约速度。

他更明白:投资近1.7亿,占总标价75%的渭河特大桥,是全路段重点控制工程桥长2076米,下部桩基440根、承台4个、系梁136个、立柱408个、盖梁136个,需要预制30米箱梁966片和2076米双幅桥面系。位于主河道的6个桥墩,平时就淹没在常水位之中,一旦汛期到来会给施工带来巨大的威胁。

 

一道道难题,一个个困难和现实的问题摆在那里。压力,在桥上。责任,在肩上。张崇现感到了担子的份量和责任的重大。

 

工期不能改变,任务必须完成。这是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处下达的命令,也是张崇现为自己项目部确立的基本目标。

 
谁能把谁拯救?谁会把谁左右?谁又是谁的上帝?张崇现十分清醒—只要依靠自己,依靠自已十倍的付出和百倍的努力。
在工程动员会上,张崇现斩钉截铁地说:咱项目部从来能吃苦、敢叫硬,从不是孬种。我们一定要赶在汛期到来之前完成了渭河特大桥下部工程,创造一个建桥奇迹。
目标确定了,任务下达了,决心坚定了。但桩基要一点点地打,工程要一步步地干,张崇现所能做的就是“抢节点与时间赛跑,促进度昼夜奋战”,拚命往前赶工期。
严冬在挑战:寒风卷着雪花一次次袭来,封冻了河面,冻得人们瑟瑟发抖。工地上,灯火通明,人影绰动。钻机24小时运转,钻孔灌注工作一刻不停地进行。
考验仍在继续,新春佳节在诱惑着人们回家,可紧张的工期却把这些工程建设者留在了工地,不但不能与亲人团聚,还要加班加点地进行桩基施工大会战。
张崇现整个人都扑在工地,几乎天天都要到大桥工地蹲点指挥,跟班作业,对施工的重点工序和重点部位做出详细地指导。施工紧张时,他干脆搬到工地和工人们吃住在一起。眼睛熬得通红了,人也累瘦了许多,可根本顾不上自己的的身体。他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带动全员克服困难,加快进度。
岁月不居,天道酬勤。张崇现带领项目部在短短4个多月时间就将渭河大多数桩基浇筑完成,随后展开了桩基以上系梁、立柱、盖梁各结构部位施工,完成了渭河、涝河主河道水中墩的节点工程,为整个特大桥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基础。
 
    无私才无畏 有为方有位
 
身为一名山东汉子,张崇现的骨子和血液里传承着着山东人根深蒂固的勤劳、倔犟和执着,更映现着那种无悔的忠诚,他把“老实本分做人,勤恳踏实做事”作为人生的信条对企业、对事业、对工作有着无限的忠诚
B-C05合同段的征地拆迁工作可是说是一波三折,虽然经过多方工作事情最终得到了解决,但对工程进度带来了重大影响。尤其是路基施工严重滞后,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一方面是紧迫的工期进度,一方面是重要的施工质量,孰轻孰重?
有人提出了建议:要抓紧时间抢进度,对于施工质量可以适当降低点标准。张崇现闻听后毫不迟疑地给否定了:工程质量关系百年大计,我们决不能做对不起业主,对不起人民的事。
为了加快工程进度,张崇现带领项目部科学合理安排人力、物力,实行24小时不间断作业。同时每天落实工程进度,积极组织劳动竞赛,加强施工精细化管理,避免出现返工工程,确保工程稳步推进。
施工质量更是张崇现重点盯紧的指标,从路基的填土与压实、桥梁桩基的开钻与灌注到防护排水、张拉压浆,他都要求现场施工和技术人员必须按照设计及规范来做,否则就要返工整改。
2010年中秋节前的一天,一组施工队由于人力不足,施工队为了省时省力,在路基填筑施工过程中,将部分路段垫层减少了近5公分,一些土方填料也不符合标准。这一问题被张崇现发现了,他二话没说,责令施工队将全部垫层达到标准并将不合格填料全部清除重做,并罚款五千元。
施工队长一听就急得快要哭了,他说,这事不大,您就高抬贵手放我一码。钱我认罚了,可快过节了,你让我到哪去找人干活呀?张崇现坚定地说:人力不足可以花高价去找,时间不够可以昼夜施工。按期把不合格的工程整改完成,没有一点商量余地。如果中秋节前工作完成不了,我就陪你在工地上过中秋节。施工队长无可奈何,只好按照张崇现的办法多出了些人工费,起早贪黑按要求完成了施工任务,达到了验收标准。事后,有人问当事的施工队长:老张对你那么狠你恨他不?他回答:我不但不恨他,还很感激他,是他让我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干工程就是要做到丁是丁卯是卯,不然坑了别人也害了自己。
工程开工两年多来,张崇现因为施工质量问题批评过的人很多,处罚过的人也不少,还与3支施工队被责令撤出施工现场。对此,有人为他叫好,有人对他骂娘,也有人说他就想出风头,搞花样,为自己捞取升官发财的资本。
不论别人怎么说,张崇现还是那句话:干工程论的是质量,讲的是良心,负的是责任。只要我是项目经理,谁也别想在工程质量上做手脚蒙混过关。
张崇现认真负责、敢抓敢干的工作作风在项目部树立了良好的威望,得到了业主、监理各方领导的肯定和支持。仅2010年,B-C05合同段项目部就获得业主奖励 8 次,累计奖金80多万元。项目施工的进度、质量和安全一度在全线名列前茅,在项目管理的其他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绩。

 

 

    行动胜口号 榜样力无穷

 
 
在一般人看来,项目经理有权、有钱、有气派,是个让人羡慕的职位。可有谁知道他们的身上承载着多少压力,经历着多少辛酸,付出过多少心血和汗水。
严人必先律己,正自方能正人。张崇现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
他定下了一条铁的纪律:项目部班子成员每天必须深入工地了解工程情况,所有工程管理人员每天到解决现场问题。他每天很早就要到工地上看一遍,把施工情况安排清楚,回来再给考虑安排一天的工作。通常一天只睡四、五个小时,经常因为工作忙到后半夜。可不管睡得多晚,一清早他总会精神抖擞地出现在队伍面前,风雨无阻,雷打不动。 
2010年4月,连续三场大暴雨袭来。汹涌的洪水给正在施工中的渭河主河道桥墩桩基和填砂筑岛构成了严重威胁。
洪水就就命令,抢险就是战斗。张崇现紧急组织90多名抢险突击队员奋战地抗洪抢险第一线。疏浚河道、加固挡护、固岛筑堰、抢修便道……他身先士卒,冲锋在前,扛沙袋、设围堰、筑护堤……在抗洪现场坚守了两天两夜,直到险情彻底排除。现场的领导和同志们都被他的精神感动了,项目管理处的领导由衷感叹:“张经理真是好样的,他这个项目经理当得让人服气。”
在建筑行业打拚了这么多年,张崇现参与修筑了一条条路,参与建设了一座座桥,但也给自己带来了一身的疾病:但每次都是没等痊愈就回到现场指挥施工。2010年他做了一次比较大的手术,可没等身体恢复他就坚持出院,修养几天他又出现在工地上。大家都劝他等身体好点了再来工作。他说,我这辈子就这毛病,几天不干活的心里就发烦,比生病还难受。到工地干点工作就当修养了。一番话弄得大家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
项目部的人都说,张经理这个人事情看得准,管理抓得实,安排工作科学合理,处理问题坚决果断。听到这类赞美之词,张崇现一笑了之,从不做任何解释,但他自己心里明白,每一项决定、每一个方案他都是经过反复思考、深思熟虑的。只是当别人休息的时候他却在工地上转悠,而人们已经入睡的时候,他还在想着思考着工程上的事情。
当工程最为紧张时,建设管理处组织开展“大干120天”活动。按照项目部的要求领导班子成员必须跟班工作,而班子里的一位其他领导因工作需要出差了。为了减轻其他成员的压力,张崇一个人跟两个作业组工作,每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尽管很辛苦,可他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直到把工作任务完成。
岁月不饶人,张崇现毕竟是五十的人了,整天还要在工地摸爬滚打,身上病痛在增多,肩上的压力在增大,没有人时,他显现出身体的疲惫,从心里感觉有些力不从心了。可一觉起来,走上岗位,他又象轻人一样东奔西跑、忙上忙下。
身体可是自己的,一定要多加注意呀——面对人们一次次善意的提醒,张崇现淡淡一笑,“咱是项目经理,咱不头带头谁带头?”
这就是张崇现,一个优秀的项目经理,一个无私忘我的项目负责人。
        苦乐平常事 得失寸心知
 
雪,静静地消融了,春天再次来到人间。面对新翻开2011年的日历,张崇现有着许多感慨,得与失,苦与乐,欢喜与失落,交织在一起,让他的心里充满着酸甜苦辣……
作为一名项目经理,他无疑是称职的、优秀的。
截止2010年年底,他带领项目部完成施工产值1.4亿元,占总产值的59%;渭河特大桥总造价完成1.28 亿元,占整个大桥总造价的75.3%;路基填筑完成12.29立方米,仅总数的24%……施工管理井然有序,工程安全、质量、造价、环保均实现可控在控。
为人夫,为人父,为人子,他却是非常不称职。
年迈的母亲想看一下几年没见面的儿子,多次打电话让张崇现一定回家过年。等来等去等到的是不能回家过年的消息,老人很失望,继而无语。
有病住院的妻子在最需要人照顾的时候,他却在工地是没没夜的忙碌,只能在空闲的时候打个电话问候一下。他也有情感,也知道爱人需要关心,可他真的离不开工地。
那一年,刚刚大学毕业女儿说什么也要来工地看一下爸爸。可他硬是谎称自己马上要出差,只是在车站匆匆见一面就让孩子回去了。他不想让孩子看到自己艰苦的工作环境而担心,更不想因为孩子的到来了而让自己分心。
对于家人关心得不够,可对和自己一同生活和工作的同事们,张崇现却是关心备至,关爱有加。有时,他是大家的朋友、有时他是兄长、有时他又象青年人的父辈。
有人家里有困难,他就想办法帮助解决。有人思想上有波动,他去疏通引导。有人身体生病,他跑前跑后、问寒问暖。他的观念是,大家都在舍家撇业、辛苦工作不容易。我是项目部的头,我必须关心你们、照顾大家,不然我对不起大家,也对不起你们的家人。
情感是一座桥,关心是一种爱。张崇现用他自己的为人处世之道赢来了员工们的心、也赢得团结向上的力量。
2011年的春节刚过,张崇现就早早地来到了项目部开始筹划新的工作,开始新的思考:
新的一年,渭河特大桥施工将进入攻坚阶段,前边是许许多多的困难。征地拆迁遗留问题、路基填筑进度滞后、加快制梁进度措施、管理人员不足,还有数不清的工作需要他去处理、协调、解决。张崇现很累、很辛苦,但他必须坚定地走下去。
踩着小路筑大路
踏着小桥架大桥
献了青春,献终身,
献了终身,献子孙。
因为 我是路桥人
我要做铺路石
凝成路,筑成桥
构建祖国美好的明天!
……
这是一首写给路桥建设者的诗,张崇现很喜欢,因为它表达了路桥人的心愿,道出了拓路者的心声。
站在渭河岸上,看着雏型初现的特大桥正由此岸通向彼岸,张崇现的心情很激动。那是他的事业,他的梦想,他人生的追求。
人生的路有几桥?人生的路有多远?只有辛勤的筑路建桥人知道。张崇现不说,但他心里清楚
古人云:智者无域,行者无疆!
那座桥,那条路,张崇现一路走来,一路走过。
他说,如果那条大路可以通天,他更愿做那座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