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盐风潮说明了什么?


    近日因日本大地震引发核泄漏事件,在中国大地不少地方出现了一股抢盐风潮,一时间食盐脱销、价格暴涨,市面上人心惶惶,无良商家乘机抬价谋取暴利,政府不得不多方辟谣,并严厉警告借机牟利之辈......相反,在遭受9级地震打击和真正核泄漏威胁漩涡中心的日本,人们看到的却是“秩序井然”、“在灾难面前惊人优雅”的报道以及50名死士志愿留守等消息。在刚刚得知中国GDP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之后不久出现的这个怪现象,不能不让我们深思:我们的社会到底怎么了?

    《参考消息》上刊载了一些海外媒体对此事的报道,关键词是羊群效应、盲从、缺乏安全感,算是说到了点子上。尤其是缺乏安全感一条,直击要害。无独有偶,因3.15晚会被曝光的食品大王双汇集团的瘦肉精事件同时现身,引发人们对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再一次的担忧。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同样的事情会屡屡发生?

    多年来经济领域的高歌猛进确实给长期落后的中国带来了欢欣鼓舞的理由,但是,经济领域的成就和GDP奇迹并没有能够消除人们普遍的焦虑,财富的增加也没有能够提升人们的安全感与幸福感。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怀念那个物质贫困但精神富有的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更加不幸的是,贫贱夫妻固然百事哀,但拥有更多财富的富裕阶层的焦虑与贫民百姓相比毫不逊色。在内心焦虑、安全感缺失的心理状态下,不同社会群体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都出现了一个令人悲哀的趋同——严重的短期行为,赌徒心理和普遍的投机成为众多领域的共同现象。政府政策的多变性和政府投资的随意性,股市上的大起大落和层出不穷的黑幕,众多资源性垄断性行业普遍的权钱交易,各种题材性商品(从普洱茶到和田玉等)的热辣炒作,乃至各种食品不顾一切的无良造假......短期行为的盛行给社会经济带来了大量的不确定性和严重的伤害,这种不确定性又进一步降低了社会经济的有序性,加剧了人们的不安全感,从而导致社会经济的恶性循环。大量社会精英移民海外的事实,正是对这一现象用脚投票的结果。人们在问:经济形势这么好的情况下尚且如此,一旦经济形势变差,又会怎么样?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社会生活领域存在的问题告诉我们,中国的社会建设并没有自动随着经济总量的提升而进步。中国的社会建设面临着严重的缺失和严峻的挑战!

    一个完整的现代社会体系,必须由三部分组成:权力、资本和社会。当今中国,政治权力炙手可热,资本力量春风得意,但是社会的力量却孱弱无力。全民信仰的缺失,是中国社会体系建设中最大的问题。没有信仰的支撑,就不可能有长期行为,就必然投机盛行。在信仰缺失的同时,作为社会力量组成部分的社会舆论、公共道德、邻里关系、社区组织、工会组织甚至是家庭关系,都在走向没落和式微。重大的社会动员和社会调节,离开了政治权力和金钱力量的强力干预,均难以进行。由于政治权力和金钱力量都是刚性的力量,作为柔性力量的社会力量的缺失,导致社会行为不可避免地进入大起大落的恶性循环,极大地增加了社会经济的交易成本。更加严重的是,当政治权力和金钱力量结盟之后,社会力量更加一触即溃,社会的平衡遭到更加彻底的破坏,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产生,物极必反的社会动荡的火种也就可能因此埋下,不可不察。因此,社会学界的有识之士提出了“制约权力、驾驭资本、大力扶植社会力量”的观点,就成为当今中国振聋发聩的声音。只可惜,这样的声音常常被淹没在各色各样的杂音之中,只能依稀可闻。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初步解决了经济总量问题,不再贫穷落后。未来中国,面临的是富而变强还是富而生乱的局面。复杂的国际国内局势,需要新一代中国人共同的努力。更加开放和民主的治理结构、对公平法制的普遍尊重、全民信仰体系的建设、多元化社会利益主体的形成、舆论监督环境的开放、公民健康人格的培养、社会正义信念的树立,等等,都是题中应有之义。但愿我们的将来,是一个真正既富又强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