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从《辽宁老年报》上,看到该报总编辑李元同志《读“孙奇日记—政协工作八年纪事”》的文章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特别是其中写孙奇同志应邀在昌图参加“研讨会”的一件事,读后深受教育,颇为感慨。
辽宁省老领导、省政协原主席孙奇同志是一位优秀的领导干部,多年来尤以惯讲真话、敢讲真话被人称道。经过“文革”的“洗礼”后,人们对讲话有了很多讲究,说空话、套话、假话、废话的人多了,而讲真话,说实话,却成了一件难事,特别是领导干部们。而孙奇同志却不改初衷,始终坚持讲真话、说实话。文章提到1996年12月8日,他曾经工作过,同时也是他的家乡的昌图县的“父母官”,请他参加昌图县“再造一个商品粮大县”的研讨会。会议的主办者本来是让他来助威鼓劲的,可是当他在会上听到有的同志讲,“为再造一个商品粮大县,为扩大玉米种植面积,要大大压缩其它作物,主要是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为扩大耕地面积,多种玉米,要砍掉一部分防风林带”时,他顿时犯了难。是“顺水推舟,冠冕堂皇地说些鼓劲的话,还是替昌图的老百姓负责,说几句忠言逆耳的话”,为此,他夜不能寐,凭着他在昌图多年工作的实践,第二天作了一个“泼冷水”的发言。他建议家乡的领导“还是应该多考虑如何使农民富得快,要考虑每亩地种什么效益好”。他特别指出“昌图县的防风林来之不易,已经为促进粮食高产发挥了重要作用,切不可做昌图历史的罪人”。他的发言合情入理,掷地有声,发人深思,令人惊醒。
原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同志曾对各级领导干部们说:“为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饥苦。”孙奇同志就是这样一位时刻“把民生放在第一位”的高级领导干部。眼下,许多身居高位、身居要位的领导干部,虽然口头上也常常讲“以民为本”,而实际上却往往是“以我为本”,为了保官、升官,大搞“政绩工程”,甚至不顾老百姓的死活,强征土地、强迁民宅,盲目追求“上大项目”、“搞大工程”、“建大城市”。上边的领导下来检查工作,也是“栽花的多,挑刺的少”,也往往是“一肯定,二表扬,三鼓劲”。如果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在考虑问题、处理问题、制定规划时,都能像孙奇同志那样时刻“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如果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在工作中不趋炎附势、不见风使舵、不人云亦云,都能像孙奇同志那样“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如果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都能像孙奇同志那样胸怀坦荡,敢于为国计民生伸张正义、说真话、办实事,那我们的国家就能兴旺发达,我们的社会就能长治久安,我们的人民就能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