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半岛 一生不可再得的宝贵机遇(四)


——卓达集团杨卓舒总裁接受山东省委机关报《大众日报》记者专访

 

    作为国家战略的最大受益者,卓达张家埠新港将加快建设速度,今年将投产两个3万吨、一个5万吨的码头,要用6年时间建成30万吨级大港。

记者:经过去年一年的预热,面对今年正式批复的国家战略,卓达将有何应对之策?

杨总: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一系列开放政策、特区政策,还从来没有一个到达像今天蓝色半岛这样的高度,像蓝色半岛这样非常明确的产业方向。

卓达是这个政策的最大收益者,首先受益的是我们的海港。因为发展海洋经济,海港是必需条件,是第一条件,没有这个一切无从谈起。因为谁都不能蹚着水出去,离开大型海港是办不到的。而现在胶东半岛的海港,已经建得普遍都没有腹地,烟、威、青这些海港在腹地想找出500亩都非常难,因为都完成城市化了,被城市包围了。新建的港口规模都小,目标大多只有5万吨。而我们的卓达张家埠新港的目标是建到30万吨。

    记者:现在卓达张家埠新港建到什么进度了?

    杨总:到现在引堤已经伸向大海深处4960米,将近5公里。本年度将建成两个3万吨泊位、一个5万吨泊位投入运营。批的是一个1万吨、两个5000吨的,但是离岸3000米处我们就可以造了,在大潮的时候,2500米就可以满足了。今年3个码头全部投产,正因为这样,一个化工、一个煤电两大企业急于入园,现在政府就催促希望我们填海造地,把这两个企业引进临港产业园,因为它都须依靠我们的码头。

如果没有蓝色半岛经济区,我们码头也要建到30万吨,但是要用10年时间。有了蓝色半岛经济区以后,我们要用6年时间建到30万吨。因为这个政策对海港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整个蓝色半岛经济区的制造业,整个经济发展、原材料的进口、产品的出口对海港提出了更加迫切的需要,所以我们加快速度。

    记者:山东省的各类会议也是一直要求港口建设、沿海建设都要快马加鞭。  

    杨总:这对于我们来说,将强有力地推动我们海港的建设。目前,疏港公路已经修完了,我们正在跟政府酝酿今年修一条疏港铁路支线,把海港跟大铁路连接起来,已经做了初步勘探,正在上报国家发改委审批。我们的目标是,两年后开始用火车,再修几公里支线,直接开到一个山里。上百节车皮运载石料,达到港口区侧倾倒卸,然后车皮接着走,然后就近短途有卡车往里运输。按照这个速度测算了一下,填海的速度可以提高5倍,那速度就快了。不填海不行,最后填海的深度到30万吨,大潮的时候能进来50万吨—60万吨,平潮的时候能进来30万吨,因为现在世界上已经开始有造50万吨的油轮和货轮了。我们需要填到19.6公里,所以现在加快填海是至关重要的。  

    记者:港口规划完成日期是什么时间?

    杨总:规划完成日期原来计划2008年动工到2018年是10年,现在我们可以提到2016年了。原来是节制着速度,因为区域产业集聚有一个时间过程,否则的话运量能力太大,将会运能过剩,而码头闲不得,现在突然加速。整个蓝色半岛提出来的第一要求是海港,接着是疏港公路和铁路,这是夯实蓝色半岛开发的基础设施。第二个就是规模宏大的临港产业园区,招商已经变得非常轻松。初始的时候,在蓝色半岛经济区没有批复之前,招商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但在2010年度,由于海港的快速挺进,加上疏港公路的打通,南海工业区入区的企业明显增多,包括韩国现代、日本三菱重工等等这些国际大企业都进来了。今年转过春节以后还有20个规模更大的大企业入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