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持续低迷的国内股市再度探底,从而使难以得到分红回报、仅靠股价赢利的国内投资者亏损面大增。于是,人们纷纷对我国股市的机制不健全以及融资功能凸显、投资功能缺失等弊端,提出质疑和批评。为此,记者就我国股市的建设问题,采访了复旦大学证券研究所副所长王尧基。
《上海金融报》:您如何看待中国股市建设的成就和不足?
王尧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中国经济转轨过程中发展最快、影响最大、对社会触动较深的领域莫过于股票市场。蓬勃兴起的股票市场对推动国企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改革投融资体制、合理配置资源、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等,发挥了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虽然国内股市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但股市建设中的GDP主义倾向显著,股市的功能定位长期存在问题,前些年主板为“国企脱困”服务,近年来中小板、创业板又成为少数大股东“圈钱造富”的工具。A股市场的融资功能凸显,但没有形成真诚回报投资者的氛围,绝大部分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股息率远低于存款利率。在真正的投资机会难觅的情况下,国内市场上盛行“炒”股票,博取价差成为主要的获利方式,多数投资者长期处于亏损状态。因此,我国在股市建设方面也应进行降速、反思,采取切实措施进行整改。
《上海金融报》:在您看来,国内上市公司回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王尧基:A股上市公司回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现金分红太少。据2010年年报,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水平整体上依然过低,国内市场的股利支付率的比例仅为20%—30%。较之股价,股息在股东总回报中的贡献太小。在A股市场上,行业发展冷暖不均导致分红差距较大。从年报来看,一大批国有大型企业利润分配持续加强,农林牧渔、公用事业和轻工制造等行业的派现比例超过市场平均值。而纺织、建材、化纤等众多传统行业的上市公司中,计划分红或转增股本者并不多。此外,上市公司利润增速放缓而公司高管薪酬增速迅猛的现象,以及央企分红时对海外与国内的“厚此薄彼”、“同股不同利”等问题,也令广大投资者愤愤不平。
2010年年报还显示,上市公司中有红不分的“铁公鸡”占比很大,不少具备分红能力的上市公司,借企业研发或扩大再生产等名义逃避分红责任。在2175家上市公司中,2010年亏损的公司仅为117家,但既不分红也不送股的“铁公鸡”却远不止这些,而是高达798家。另外,至2010年末,上市时间超过5年、且5年内从未进行过分红的个股高达414家。而在这414家公司中,有136家为盈利公司,占比高达32.85%。
《上海金融报》:请您谈谈西方成熟股市中市场机制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王尧基:一般来说,市场机制是一种协调体系,其正常运转必须基于以下两点:经济主体内部动力结构完备、对环境的变化反应敏感;市场信息的传递正常。市场机制的根本特征是将利益的分配、结构的调整、资源的配置、信息的传递等结合在一起,制约系统与实际经济运行系统合为一体,表现为一种自动调节机制。而效率是经济活动的基本目标,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主要体现为最大限度地促进效率的提高。在成熟的股市中,一般投资者能够全面、及时地了解所需信息,股票价格的波动是由于人们对未来的预期不同,而不是由于人们掌握的信息多寡不均。依市场经济作用机制,股票市场的有效运行依赖于对市场信息的正确反映,以市场为向导,发挥市场对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功能。通过市场的定价机制,实现价格信号的有效传导,既能保证市场价格的合理形成,又能实现资本的高效流动。通过股票价格的变动,资源会向效益好、发展潜力大的企业倾斜,也会将一些效益差、无发展前景的企业淘汰。这样的股市既是筹资者融资的场所、也是投资者获取真诚回报的场所,通过长期投资、价值投资,投资者可充分分享上市公司成长的成果。
《上海金融报》:国内股市在市场机制发挥作用方面的主要缺陷是什么?
王尧基:在中国股市现有的游戏规则下,股票全流通后大股东仍然可以造假账、高价发行“圈钱”或进行利益输送,违规成本仍然很低;中小股东维权很难,上市公司的高管缺乏诚信。首先,股改的业绩承诺是股改后比较容易诱发财务造假的重要因素。不少公司为了保证股改过关,对近年的业绩作了承诺,而如完不成这些指标,大股东就要付出追加送股等代价。其次,股票全流通后,大股东利益与股价相关度提高。如果公司实行股权激励机制,则管理层的报酬也与股价直接相关。这样,上市公司联合庄家内幕交易,操纵市场股价的动力更强,财务造假更趋活跃,市场投机气氛更加浓厚。再次,国内股市仍不能充分反映公开信息和内部信息。一方面,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及发展报告等公开信息往往包含虚假成分,其真实性和完整性得不到投资者的认同,投资者难以据其作出准确判断。另一方面,股市信息不对称,投资者无法以相同价格获得相同信息,存在严重不公平。交易中介机构和机构投资者通过内部消息谋求超额利润,从而导致根据内部信息预测股票价格成为可能。此外,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的问题普遍存在,加之有关法规不健全,使中小投资者在股市中对政策的反应明显滞后,从而往往落入庄家、机构的陷阱,遭受严重损失。
《上海金融报》:您对国内股市机制的健全和规范有什么建设性建议?
王尧基:我国股票市场存在的根本问题是机制缺陷,公正、公平、公开在股市运行中难以得到真正体现。作为充满巨大风险的股票市场最需要法制化,即用整套法律、法规来约束和规范各当事主体的行为,维护其合法权益,保障股票市场的正常运行。监管者的职能应重在制定市场规则、监督市场参与者的行为、惩治违规。监管重点应真正从审批、管制转向市场秩序监管。而维持市场秩序的重点又是规范上市公司、证券投资基金和证券公司的行为,如完善并落实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证券公司内控制度和检查办法,等等。因此,要使我国的股市能够持续健康地发展,股市建设就应尽快告别GDP主义、坚决地通过保障“三公”,来走市场化和规范化之路,股市定位应该从“融资本位”向“投资本位”转变。为了改变投资者主要通过博价差来获利的现状,应尽快引入强制分红制度及集体诉讼制度,积极引导和推动上市公司特别是国企上市公司带头现金分红,促使企业重视股息回报的作用、提高对股东的回报率。只有这样,才能鼓励长期投资、抑止过度投机,从而推动我国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