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下一波新股潮说起


  2011年是笔者从事投资银行工作的第19个年头,上周应“经济商学院”邀请,主讲一个上市保荐人讲座。笔者作为主讲人参与了这课程差不多有10年了,当中留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报名参会的人数犹如新股市场的寒暑表。市场好,企业上市的意愿强,人数也较多,市场气氛弱,参会的人数也会较少。

  这次参会的人数还是颇多,气氛也挺热闹,笔者在分享意见时也特别起劲。散会后不少与会者并没有即时离开,争取时间与笔者交流探讨下一波新股浪潮何时将至?作为企业该如何部署?

  10月通胀或回至5﹒5%

  笔者认为新股并非一个独立存在的市场,作为一级市场重要的一环,性质有别与二级市场交易。二级市场买卖,投机味道浓厚,股价可大涨也可大跌,供求永远有平衡点,一切均可如常进行。但是新股市场就不一样了,由于买卖和筹备涉及的时间较长,动不动就是数星期甚至是数月,我们是需要长时间的稳定环境和气氛去培养投资情绪。这情况在2011年几乎没有出现过,欧债危机一直如钟摆一样左右摇摆,美国经济忽冷忽热,种种危机层出不穷,约隐约现。内地经济政策主调为调控,谣言特别多,投资市场只能等待通胀回落的出现,才较有把握。

  不过,内地经济形势慢慢出现一个拐点,政策微调的前提已经开始出现。本周三(9日)公布的10月份的通胀有可能会呈现较为明显的回落,有机会回落至5﹒5%的水平。加上内地上周公布的官方10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50﹒4,远较预期为差,更创下今年的新低。通胀回落,加上制造业困难,这对调控政策的微调也创造了较为有利的空间。

  官方PMI与汇丰PMI

  针对这些情况,中央电视台和Bloomberg分别邀请笔者进行访谈,讨论内地经济政策的新形势。当中我们也留意到一个较为有趣的情况,就是相信汇丰的PMI数据、还是官方PMI数据为参考?招证宏观团队的分析,汇丰PMI较为乐观的原因在于他们偏重于内地中小型企业,相关指数的改善在于季节性因素,另外中央政府释放出政策“适时适度预调微调”的消息以及针对小微企业的结构性放松政策,乃有利于中小企业经营环境的改善,因此数据改善也有其原因,笔者也希望透过本文与读者分享我们的宏观论点。

  官方色彩较为浓厚的PMI指数却重新回到经济枯荣线,反映了内地第四季度经济将继续回落,增长速度将进一步放缓,但考虑到季度调整后的PMI指数下跌趋势不明显,估计第四季度经济也不会出现经济增长速度急剧下降的情况。从PMI数据中,我们看到三大较为准确的预测:

  预测一:PPI下滑速度将加快

  10月PMI购进价格指数环比大幅下跌10﹒8个百分点,为46﹒2%,季度调整后的购进价格指数依然大幅下跌,显示环球经济不确定性的增加以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回落减轻了内地价格水平的压力。三个月移动平均PMI资料可以视作工业品出厂价格的领先指标,领先PPI大约3至6个月。从趋势来看,该指标在10月份的大幅下降,预示未来PPI下滑速度将加快。

  预测二:第四季度出口增长速度将会明显下降

  10月新订单指数50﹒5%,环比下降0﹒8%,处于2005年以来的较低水平,仅高于2008年金融危机时的数据,反映了社会总需求在宏观调控政策下进一步下滑。10月份新出口订单指数再次跌至经济荣枯线以下,仅为48﹒6%,季度调整后依然维持下滑趋势且连续一个季度低于50%。根据历史经验,9、10月份是内地出口旺季,而今年的PMI新订单指数到目前为止无法反映这一趋势。这显示环球经济的增长乏力,尤其是欧元区国家深陷债务危机泥潭对内地出口的负面影响。综合而言,内地出口增长速度在第四季度将会明显下降,整体经济亦会延续前期的调整趋势。

  预测三:通胀下滑趋势已确定

  10月产成品库存指数50﹒3%,环比上升0﹒4%,度调整后持续上升。自今年初以来,产成品库存指数一直处于历史高位,显示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对总需求抑制作用,导致产成品库存一直上升,但原材料库存指数10月却小幅度回落0﹒5%,至48﹒5%。由于通胀水平连续三个月回落,而购进价格指数在10月大幅下跌,再结合工业企业利润最新数据,整体物价水平回落趋势进一步明确的情况下,10月原材料库存指数结束连续三月的上升趋势,并开始回落显示工业企业可能再次进入去库存的调整阶段。

  在内地最新经济数据的显示下,调控政策的拐点可能即将出现。除了内地因素之外,我们同样需要关注和留意欧美形势的发展。

  关注美国的重点——短期政策重心转移至财政政策

  持续宽松的货币政策主要用以支持房地产市场,而就业复苏则有赖于财政政策。在“扭转操作”之后,联储的货币政策空间已经不多,第四季度将进入观察期,而接下来美国政策刺激的重点将不可避免地转移到财政政策上来。美国第三季度内地生产总值(GDP)折合成年率增长2﹒5%,为一年来最高增长水平,再度证明了美国经济年内不会重陷衰退,有助于提振企业和消费者信心。不过,同样地QE3在今年出台的机会也不大。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波澜下,美国经济增长的下滑风险显着增加。外部风险,特别是欧债危机或恶化引发的市场担忧对于美国经济复苏进程的负面影响日益增加。美国经济增长速度放慢开来在所难免。

  关注欧洲的重点——救市政策治标不治本

  欧洲形势峰回路转,欧洲突然减息、希腊公投左摇右摆,都令到市场情绪大上大落。平静后,市场的关注点还是会回归救市政策上。上月底欧盟峰会虽达成了三项协定:一,对欧洲银行系统资本重组,各方达成了协定。二,希腊债务削减50%。三,EFSF杠杆化扩容。欧洲领导人正在努力防止债务危机由希腊进一步蔓延至其他经济体,争取建立起防火墙。不过,解决债务危机的先决条件是经济增长,而峰会和其后的G20峰会并未触及解决债务危机的核心问题,减息和公投的忧虑消减只能带来一时之亢奋,欧洲债务危机依然没完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