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马的后患


  比亚迪与天宇朗通是这三四年来关注过的两家明星公司——两匹不同制造领域里的“黑马”。而最近这一年,两家公司的增长都遇到了一些麻烦。天宇朗通在新进入的智能机领域里的出货量远不及预期,赖以起家的非智能机销量也大幅跌落;比亚迪,则陷入电动车雷声大雨点小、全公司利润暴跌、大幅裁员的境况。

  这样的情形似已不陌生。中国或正处在出黑马易、跑远路难的年代?总归新兴公司上升的通道经常很陡、但也比较短,猛冲两三年,刚浮出海面、成为新星,马上就面临转型问题,简直有非生即死的意味。这也是为什么常有所谓的“封面魔咒”效应。因为媒体接触它们的时刻,既是它们成就初现时分,又面临重大转型挑战的当口。回想起来,比亚迪是这样、天宇朗通是这样,我们正在接触的OPPO手机,恐怕也是这样。

  再进一步追问,为什么上升通道陡而短?巴菲特有个比喻,投资最重要的是找到湿的雪,和够长的山坡。而看看那些新杀出来的黑马,其倚赖的优势与资源,往往并不能产生后续的、核心辐射效应,甚至有可能淡出、消逝,比如比亚迪曾引以为傲的用人工取代机器、劳动密集制造模式。

  应该说,两家公司的创始人:王传福和荣秀丽都是有远见和雄心的企业家,他(她)对自己企业的软肋与转型必需性的了解,或比任何人都要深切,也不会有人比他们更加迫切地想去构筑公司新竞争优势。但或有几点他们没意识到的隐患,在公司谋划新一轮发力或转型之时就已埋下。

  其一,不肯慢。即便转型期,黑马公司也把高速增长与扩张当成常态去预期,整个公司战略在此前提下去要求、规划。王传福在最近一次股东大会上才明确:从现在起比亚迪进入调整年,而在此之前,比亚迪上下充斥的皆是大干快上声。在高速增长的鞭策下,必然是萝卜快了不洗泥,重前端扩张,不重后台研发与运营的精细与优化,再加上新业务(比亚迪是电动车、天宇是智能机)拓展,管理层精力根本无法兼顾,更谈不上专注。

  其二,怠慢瓶颈。产品是瓶颈——这本来就是一个已经存在、值得正视并加以解决的问题,但显然新产品非朝夕之功,没法在当下支撑高速增长,于是希望靠对渠道的扩充、再扩充去提升销量。渠道的庞大与产品的单薄严重不匹配,这是比亚迪经销网络崩塌的根本原因。

  其三,本来两个出身草野的民营企业,竟然都把新一轮战略的重心与政府、国有运营商捆绑起来。它们都非常想搭上国家(新能源、3G)政策的顺风车。这看上去是顺应时势的选择。但,政府、国有运营商作出各种决策的动机很复杂,政策也往往多变,把它们选作转型中的重要伙伴或客户,还真是件投入极高、需要功力极深、风险极大的事。事实证明,年轻的黑马很难玩好这个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