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恋栈


  中国企业的创始人都应该明白:自己绝对不可能永生,必须要适时地为谢幕做准备

  我以为:柳传志先生淡出联想集团,是中国企业史上的一件大事。之所以说是件大事,就在于柳总的不恋栈,该入则入,该出则出。

  中国企业在未来20年,将进入到一个交班高峰,这是不争的事实。虽然很多企业的创始人,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但要能做到顺利交班,其实还没准备好。有些人虽然嘴上说了“要再过几年退休”,但大家都知道那不过是说说而已,真要退下来没那么容易,总有各种来自于主观与客观的理由,让创业者无法脱身。

  恋栈的首要原因,来自于一种“事业惯性”。在中国称得上企业家的人,大都有一本辛酸史,荣耀的背后是多年的努力和打拼。在不少人的生命旅程里,“打拼”已经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成为一种生活习性。真让这些人超脱地离开企业,他们会感觉到无所事事,不习惯,甚至恐慌。我曾经见过一位快90岁的企业家,至今仍在一线,虽然不再冲锋陷阵,但公司的大事小情,还要由他来拍板。“储君”过了耳顺之年,对我无奈地说:看来要隔代交班了。

  恋栈的第二个原因,是担心别人接不了自己的班。国外有人算过,大约70%的企业会在创始人离开后,以破产或者被兼并而收场。所以,创始人看谁都不像能够永葆江山的合适人选,看谁都嫩,看谁都不放心。不放心,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真没有合适的人。创始人的能力越强,越容易出现这样的情况。国内有一家着名企业,领导人像一头雄狮,办事的也是一群狼,但帮助领导人协调事情,指挥落实的都是些绵羊。显然,让绵羊副手接狮子的班,狮子心里不容易有底,于是总是说:等等、再等等。

  不过,在很多情况下,并非企业没人,而是创始人无法发现人才,并给予人才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越是个性强、不愿意放权的领导,越不愿意通过合作的方式完成任务的领导,越不利于企业里面有潜力的人才脱颖而出。所以,抱怨身边没合适接班人的老大,有必要反思一下自己的个性。

  恋栈的第三个原因,是有些企业的内部关系确实复杂,就像创业者自己编织了一张网,结果把自己给粘在了网上。我曾经去过一个企业,可以接班的人好几个,老大却难以取舍。

  如果按贡献来排队,有一个接班的顺序。当先者是多年来勤勤恳恳的元老,对企业无比忠诚。但在后加入企业的副总中,却有能力超群者。老大很想把多年打拼下来的企业交给前者,但又担心跑掉了能干的人;而交给能干的人,又怕对不起忠心的人。于是,左摇右摆,最后决定还是自己先干着吧。

  在交班这个事情上,时机和时间都是重要的。在美国这样经理人市场比较发达的国家里面,理想的接班过程一般都要两到三年,更不要说在其它国家。比如,日本的研究就表明,接班过程起码要十到十五年。中国的经理人市场不够发达,企业的独特性也比较大,所以,顺畅接班更不会一蹴而就,更是需要早早选择接班人,并加以培养。

  总之,无论因为何种原因恋栈,中国企业的创始人都应该明白:自己绝对不可能永生,必须要适时地为谢幕做准备,做安排。柳传志对于中国企业的贡献,不仅仅是带大了一个联想,很重要的一点还在于他在联想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人事处理,为我们树立了一个范本。这包括:从领导权的确立到维护;从接班人的选择、竞赛、确认到恰当安排;再从退休、复出到再退休,都值得回味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