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宁向东

宁向东,经济学博士。现任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曾任哈佛商学院、伊利诺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悉尼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先后入选北京市跨世纪“百人工程”和社会科学“百人工程”计划。2000年受聘任世界银行项目咨询专家、2004年担任美国麦肯锡公司研究顾问。主要研究领域为:企业理论、公司治理理论以及中国企业的改革和发展问题。

比中年危机更可怕的是:未富先老!


  01中老年现实困境

  前几天,我去医院看病,排在我前面的是一对母女。母亲70多岁的样子,女儿也有40多岁。母亲的心脏不太好,心电图变形得没法看。

  医生希望她吸半个小时的氧气,然后再做个心电图,如果明确没有大事了再回家。

  女儿却希望母亲回家吸氧,并且说单位只有她一个人,她必须要及时赶回去。医生用纠结的目光注视了母女半天,最后还是决定留下这对母女。

  我望着目光复杂的母亲,也看到女儿匆匆跑去交费的背影,在想:作为一个老板,没有人会愿意聘用一个经常离岗的职工。

  女儿要回去上班,也是她职业化的表现。但是,如果这个女儿真的把犯了心脏病的母亲单独留在了医院,那她还算是&...

Read more

未来20年,中国人将丧失生活主动权


 

  未来20年,步入老龄化社会的三个问题:一,老龄人口的高龄化人群比例过大;二,未富先老;三,下一代人的生育问题。

  

  前几天,我去医院看病,排在我前面的是一对母女。母亲70多岁的样子,女儿也有40多岁。母亲的心脏不太好,心电图变形得没法看。医生希望她吸半个小时的氧气,然后再做个心电图,如果明确没有大事了再回家。女儿却希望母亲回家吸氧,并且说单位只有她一个人,她必须要及时赶回去。医生用纠结的目光注视了母女半天,最后还是决定留下这对母女。

  我望着目光复杂的母亲,也看到女儿匆匆跑去交费的背影,在想:作为一个老板,没有人会愿意聘用一个经常离岗的职工。女儿要回去上...

Read more

人生苦短,学会拒绝


写这个题目,是因为我自己不会拒绝,无论待人,还是对事。年轻时,因为专业感不强,不懂得做事要有选择的道理,做了很多与自己追求的目标南辕北辙的事。

记得那时因为对一个时髦话题有兴趣,做了点研究,不太懂的地方去请教朋友。因太多基础知识没准备好,朋友不耐烦了。他质疑我:你怎么做到我的领域里来了,你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我回答:因为在书店里翻书,遇到了这样一个领域,国内没人弄过。朋友问:你是要做专家吗?这个东西在国外也是新领域,搞这方面东西的人,出身大部分都是搞计算机的,你如果做进去,那就是个陷阱,你的功底不够。如果不往深里做,你就什么都不是。朋友最后概括:你是种了我的地,荒了自己的田。

于是...

Read more

不确定时代的企业战略


  纵观人类商业史,所谓经营大环境总是忽明忽暗的。而与之相匹配,企业也是在顺风和逆境的轮回中交替发展的。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可以在顺境中“勇往直前”,但逆境却是检验企业真正能力的试金石。这里所谓的顺境和逆境,不仅仅是指宏观经济情势的变化,更包括由于技术和客户行为方式变化所引致的产业融合与产业变迁。最近十年,就是这样一个顺境和逆境交汇的时期。这个时期最突出的特征,就是不确定因素频繁出现,且不断累积。

  2012年,我们听到了一系列显赫一世、如今遭遇麻烦的公司名字:雅虎、柯达、微软、诺基亚、夏普等等。无一例外,这些企业都不能恰当地应对种种不确定因素给它们带来的挑战...

Read more

权威形成与企业内斗


  权威形成与企业内斗

  威不可缺

  从企业的发展历史看,无论中外,都有不少企业发生过内斗。有的企业安渡劫波,有的企业却折戟沉沙,真功夫无非是多提供了一个样本而已。

  在我看来,企业内斗在本质上是为了形成稳定的权威服从体系,这是企业生命活动中的正常部分。有内斗是正常的,没有内斗反而不正常。经过代价并不高昂的内斗,企业内部的权威形成了、稳定了,这种内斗就是健康的。反之,则会让企业元气大伤,甚至走向毁灭。这是因为,权威服从体系是企业内部最核心的结构内容。在企业发展的早期,它通常是打出来的。

  1991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曾经写过一篇非常有名的文章,叫做《...

Read more

合作的博弈:国有大股东何以失败


  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张国方总经理的办公桌上摆着一份文件:下属建筑公司—国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申请与一家民营企业合资设立工程公司。文件里列出了规划框架,还表明了国建集团高层的决心。

  论证似乎很细致,但张国方还是有相当大的疑虑:几年前,国建集团也曾雄心勃勃地与一家民营企业合资,以51%的占股控制董事会,但几年过去,却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没学到手艺,还作茧自缚,勉强维持着当初成立的合资公司。

  看着报告,在张国方的脑海里,过去的合作一幕幕浮现出来。

  相识前后

  2004年,政府开始在某地区筹划兴建一批大型重点建设项目。这...

Read more

企业为什么要有社会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是什么?

  目前,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CSR)的概念已经广被接受,但就国际社会而言,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世界银行定义企业社会责任为:企业与关键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价值观、遵纪守法以及尊重人、社区和环境有关的政策和实践的集合。它是企业为改善利益相关者的生活质量而贡献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承诺。

  欧盟对企业社会责任则定义为,公司在资源的基础上,把社会和环境密切整合到它们的经营运作、以及与其利益相关者的互动中。

  美国权威的帮助会员公司实施社会责任战略的组织Business for ...

Read more

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方式


  目前,国外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实现方式主要有两种:

  董事会决策模式

  董事会决策模式的特征是:在董事会层面设专门委员会负责企业社会责任事项。在财富杂志评选的十佳“企业社会责任”公司中,有四家公司采用这种模式,分别是国际纸业、加拿大铝业、美国铝业和雪佛龙。

  以排行第二名的国际纸业为例。国际纸业总部位于美国,是世界最大的纸业产品公司之一,建立于1898 年,具有1830万吨的生产能力,主要业务包括:纸、包装和林木产品。该公司董事会下设审计与财务委员会、薪酬委员会、治理委员会、执行委员会,以及公共政策与环境委员会。这里的公共政策与环境委员会...

Read more

迈克尔·波特:从“刀客”到“剑侠”


  我多年来一直有个挥之不去的感触,就是通过《国家竞争优势》这本书,迈克尔·波特教授开始从一个刀客变成了一个剑侠。虽然与前面两本着作相比,《国家竞争优势》所讨论的话题更加广阔,书的厚度也远胜于前,但波特教授的驾驭能力却似乎更加轻灵和得体。而且,换刀为剑,看似藏锋,实际却更加大器。也正是凭借着这柄宝剑,波特教授才在近十余年来得以在更高的层次上游走江湖,传道布阵,为各个国家和地区增加它们的区域竞争力出谋划策。所以,在我的心中实际上有两个波特:一个是早年的刀客波特,一个是后来的剑侠波特。当然,在我看来这两个波特同等重要,没有任何厚薄比较的意思。

  言归正传。在《国家竞争优...

Read more

企业社会责任的历史与实践


  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发展历史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和跨国公司的对外扩张,各国劳资关系力量处于一种极端不平衡的状态,经济全球化的同时伴随着贫穷的全球化,劳工权益保障日益成为世界性的社会问题。在这一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在欧美发达国家发起,并逐渐演变成一股世界性潮流。

  企业社会责任运动最主要的一种形式是“企业生产守则运动”。该运动要求公司特别是跨国公司等企业,必须以国际劳工标准为依据来制定和实施工资、劳动时间、安全卫生等劳工标准。企业的生产守则最初是在劳工组织和消费者的压力下,跨国公司为保持企业形象而设立的有关企业内部...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