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邵雍诞辰1000年
翟智高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这首朗朗上口的数字启蒙诗,全世界的华人儿童差不多都读过,但有几人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电脑、电视、电子计算机,二进制数码技术推动了世界科学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但有几人知道二进制数码启蒙理论原创作者是谁?
这位超越千古又福泽当今的先贤就是邵雍。
千年等一回,2011年是北宋著名哲学家、历史学家、易学数理学家、诗人邵雍诞辰1000年。10月11日上午9时,纪念邵雍诞辰1000年暨邵雍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
邵雍系出西周开国功臣召公。祖籍范阳,祖父迁卫地衡漳,生于北宋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卒于宋神宗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少年时随父迁河南苏门山百泉,三十岁时随父和继母隐居伊川神阴原,并将生母迁葬伊川乾阳坡南。在伊川新城故国安乐书院讲学于家二十年,有《伊川击壤集》、《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渔樵问对》等著作传世。五十岁许移居洛阳“安乐窝”,熙宁十年(1077年),邵雍六十七岁,病危时特意嘱咐儿子将其归葬伊川先茔。
伊川安乐佳城邵雍墓园邵雍塑像:
国际易学联合会首席顾问、中宣部原副部长龚心瀚,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名誉主席、人民日报社原社长邵华泽,国际易学联合会名誉会长、香港中华文化学院主席何志平,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省政协原副主席陈义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李恩东,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秘书长、省委统战部原副部长王玉英,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孟繁华,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炳旭,市政协副主席师清翔等参加研讨会,共同研讨邵雍的学术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学术研讨会上,龚心瀚认为,作为我国北宋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易学家、数学家和诗人,邵雍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易学的发展作出了伟大贡献。举办纪念邵雍诞辰1000周年系列活动,对于全面理解、正确评价邵雍,探讨邵雍的学术思想和成就及对中国易学发展的贡献,认识易经在信息社会中的先驱作用,均具有重大意义。
龚心瀚认为,作为我国北宋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易学家、数学家和诗人,邵雍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易学的发展作出了伟大贡献。举办纪念邵雍诞辰1000周年系列活动,对于全面理解、正确评价邵雍,探讨邵雍的学术思想和成就及对中国易学发展的贡献,认识易经在信息社会中的先驱作用,均具有重大意义。
国际易学联合会会长董光璧说:邵雍对易学发展的最大贡献,是在《先天图》的基础上创立了先天象数学思想体系。邵雍绕开《周易》的卦爻辞和《易传》的思想原理,绘制了“先天四图”,即《伏羲八卦次序图》、《伏羲八卦方位图》、《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图》、《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并运用“先天四图”的象数图式,进行逻辑推演,把丰富多样的“天地万物之理”,整合为整齐划一的象数序列,以之“上识天时,下尽地理,中尽物情,通照人事”,具有划时代的开创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姜广辉认为,邵雍生活的时代历史学相当兴盛,激发了他在史学理论上的创新。“邵雍以先天易学解释自然史和社会史,展示了全新的历史观。”他说,为显示先天易学“迷纶天地,出入造化”的功能,邵雍别出心裁地提出“元会运世”自然发展史,编撰了世界历史年谱,畅论阴阳消长的节律,主宰天地万物的产生及其消灭的周期;为显示先天易学“进退古今,表里人物”的价值,邵雍提出中国历史演变的“皇帝王伯”四阶段说,打破王朝史体系,别开生面地编撰了中国历史年鉴。邵雍的社会演化学说,虽属于唯心史观,却从历史演变角度,突出了王道与霸道、无为与有为、尚义与重利,两条政治路线的对立和斗争,客观上为宋代理学家与事功派之间展开的王霸、义利、理欲之辩打开了思想闸门。
参会贵宾: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名誉主席、原人民日报社社长、解放军中将邵华泽先生。翟智高 摄
图片:邵雍千年诞辰纪念 洛阳晚报记者韩铁栓采访参会贵宾: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名誉主席、原人民日报社社长、解放军中将邵华泽先生 2011年10月11日 翟智高 摄
。
国际易联名誉会长、香港中华文化学院主席何志平说,如今,香港人民对中华内陆文化认同度越来越高。港文化与中华“根文化”契合点有三:香港文化大多由港英政府传递下来,现在要做的就是去其糟粕、保留精华,此为“规划”;香港回归祖国,其文化同时也回归到了中华的核心文化中,此为“归中”;而同时,香港可以发挥自己面向世界、面向全球的特殊功能来传递中华文化,凝聚全球华人,此为“归心”。内地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主流,香港文化多为岭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支派。随着港及内地的联系愈加密切,香港人民认识到中华文化是根,有根才有生命力。香港人民虽然对邵雍本人了解不多,但是却对其所著《皇极经世》很推崇。
弘扬邵雍思想,有利于推进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
洛阳举行纪念邵雍诞辰1000周年暨邵雍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旨在弘扬邵雍思想、光大河洛文化,加快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步伐。如何借助邵雍思想,推进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成了与会专家热议的焦点之一。
龚心瀚指出,河洛文化是最早的中华文明,洛阳是河洛文化的摇篮。邵雍学识渊博,思想贯穿于经、史、子、集,被誉为“内圣外王之学”,其传世经典《皇极经世》、《渔樵问对》等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哲学和科学研究价值,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通过举行纪念邵雍诞辰1000周年相关活动,深入挖掘河洛文化和提升旅游节庆活动内涵,必将加快洛阳文化事业发展,从而推进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步伐。
邵华泽说,洛阳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又是邵雍长期生活、学习和著书立说的地方。“他创立的先天象数学思想体系,包裹宇宙,终始今古,虽属唯心主义框架,却包含着与《周易》大不相同的象数思维模式。”邵华泽说,邵雍《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构思奇妙,符合近代数学原理,经得住二进位制数学的检验,令人折服。因此,进一步研究邵雍思想,特别是他在中国易学发展史上的贡献,对于洛阳弘扬推进文化建设、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具有重要意义。
雍是河洛文化的代表人物。其学术思想在我国乃至世界影响深远。
明代宣德三年河南布政司《重建康节先生祠堂记》碑文中,讲到邵雍的功德恩泽后人,“薄海内外皆知遵从而奉祀之,新店为先生故里”。
邵雍是伟大的哲学家,他在《皇极经世》书中提出治世方略与警世格言发人深省:“士可杀不可辱,民可近不可下。上能抚如子焉,下必戴其后也。”“以峻其刑罚,欲民不犯而民愈犯;厚其赋敛,欲国不竭而国愈竭。” “ 功德在人也,不在天也,可修而得之,不修则不得” 。他在《渔樵问对》精辟分析了朝代兴亡的规律:“夫天下将治,则人必尚行也。天下将乱,则人必尚言也。尚行则笃实之风行焉,尚言则诡谲之风行焉。天下将治,则人必尚义也。天下将乱,则人必尚利也。尚义则谦让之风行焉,尚利则攘夺之风行焉。”
他是伟大的历史学家,所作《皇极经世》从公元前2357年帝尧开始,到公元963年宋太祖建隆四年止,时间跨度为3320年,对各朝代的天干地支详细紀年和与之对应的历史大事记,其详尽程度甚至不亚于当代的《夏商周断代年表》。邵雍的研究成果载于《四库全书》的经、史、子、集,成为后世兴国治乱的必读典籍。他受到三位皇帝的赐封,宋哲宗赐谥“康节”。宋度宗赐封“新安伯”(新城故国安居乐道之伯),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道学五子”,从祀孔子庙庭。康熙皇帝赐《学逹性天》匾。程颢把邵雍称之为“内圣 外 王”。
邵雍精心研究易学,大胆创新设计《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圆图》(也称方位图),将八卦的阳爻(|)叫“天根”,阴爻(- -)叫“月窟”(月亮似的圆圆的窟隆‘○’)。仅用“○”与“|”组成六十四种不同组合,构成二进制○○○到|||共八个基本序数,按0到63有规律的排列,无限叠加变幻无穷,可实现意(想法)、言(语音)、象(图像)与数(数码)之间的转换。揭示出二进制数率奥妙原理。载于《周易本义》,得以传给后世并传播到国外。为后世电子计算机发明提供了启蒙性理论模型,邵雍虽然没有发明电子计算机,但他在千年之前提出的只用“天根‘I’月窟‘O’”两个数就可以完成天下万物象与数的转换的理论,实在是不可思议的超前思维,是现代计算机发明最有价值的启蒙理论。电子计算机发明不仅推动了科技革命,也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图像-数字-图像的转变,是|O|O|O起了决定作用,而这|O|O|O的奥秘,邵雍的先天图中早已显示。“天根月窟”二进制数码技术实现人们所想到、听到、看到、需用的一切。邵雍的学术成果超越千古又福泽当今,是对促进中国和世界科学文明进步做出来无与伦比的贡献。
邵雍二十卷诗集《伊川击壤集》,被誉为自孔子删诗书以后最好的诗篇。吟咏随意、立意高雅。《安乐窝铭》:“ 安莫安于王政平,乐莫乐于年谷登。王政不平年不登,窝中何由得康宁?”富有哲理。他淡泊名利,不为官位所诱惑,埋头钻研,追求真理、勇于创新,千秋万世永远受到人们的敬仰是当之无愧的。
邵雍认为,天地万物“象”皆可用“数”形式表现, 邵雍在多年对六十四个卦研究的基础上所画的《伏羲先天八卦六十四卦方位图》(邵把首创权归于伏羲),他首创先天象数学理论,在《渔樵问对》论曰:
“象起于形,数起于质,名起于言,意起于用。天下之数出于理,违乎理则入于 术。世人以数而入于术,故失于理也。”“有意必有言,有言必有象,有象必有数。数立则象生,象生则言著彰,言著彰则意显。象、数则筌蹄也”(筌蹄 :quán tí 《庄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筌,捕鱼用的竹器;蹄,捕兔网。“筌蹄”比喻达到目的一种手段或工具)。
邵雍之子邵伯温著《易学辨惑》,介绍了邵雍之学的源流,朱震的《汉上易传卦图》列出了邵雍的《先天图》(称《伏羲八卦图》),《易学启蒙》引用邵雍的《先天图》(更名作《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朱熹《周易本义》卷首列出了《先天图》,朱熹对邵雍创画的这张“易”图评价极高:“某看康节易,都看别人的不得。(《朱子语类》卷100)”。《四库全书》经部易类的134部著作中有55部都引用邵雍的《先天图》,《续修四库全书》引用邵雍《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位图》和语录的易类著作超过百部。
青石砌的先天六十四卦方圆图
邵雍将易经的六十四卦象精心排列,用阳爻|(—)和阴爻0(--)有规律的变化形式,画出六十四种数码方圆模型《伏羲先天八卦六十四卦次序图》。后来刊印在南宋朱熹编印的的《周易本义》一书,后此图被多种翻译版本引用而传播到国外。
按照邵雍的图,天根|和月窟0(¦)是八卦爻象按一定规律的反复不同的数码组合复加变幻。如乾111,坤000,震001,离101,兑011,巽100,艮100,坎010,分别可与易经八卦阴阳二爻变幻对应,通过0与1引申,就可以表示一切数字,所有的卦象也就0和1的组合。比如坤卦复卦就是000000,乾卦复卦就是111111,大有卦就是乾111与离101组合成111101等等。邵雍伏羲图的先天六十四个卦象,也正好可以看作二进制算术从0到63有规律的数码排列图。后世发明的二进制数码技术,即是根据此图所示规律反复叠加以至无穷,实现任何事物的象(图像)与数(数码)之间的转变。
邵雍为了帮助人们解读《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圆图》,创造了“天根和月窟”专用名词.在他的《伊川击壤集》诗中,对识别“天根和月窟”有论述:“耳目聪明男子身,洪钧赋与不为贫,须探月窟方知物,未识天根不识人。乾遇巽时观月窟,地逢雷处识天根,天根月窟常来往,三十六宫都是春”。
乾遇巽时观月窟,意思是说,三个阳爻即八卦中的乾(≡)“|||”,与八卦中的巽(||¦)“||0”,相配组成复卦姤卦(|||||¦), 可观见月窟(¦)“0”。这一卦象数字写法为“|||||0”。
地逢雷处识天根,意思是说,三个阴爻即八卦中的坤卦(¦¦¦)逢雷震卦(震卦¦¦|), 组成上坤下震复卦(¦¦¦¦¦|),能识别天根|。此卦数字写法为“00000|”。 邵雍将阳爻—(︱)命名为“天根”,绝妙而切题;将阴爻-- (0) 命名为“月窟”,即,月亮似的圆圆的窟隆,形象又准确。
“三十六宫”见东汉班固《西都赋》:“离宫别馆,三十六所”。唐骆宾王《帝京篇》:“秦塞重关一百二,汉家离宫三十六”。《先天六十四卦方圆图》中,自复至乾共三十六爻”为“乾阳三十六宫”、“自姤至坤共三十六爻”为“坤阴三十六宫”。《玉函通秘》中的六种“三十六宫”概念:三十六宮,分操象緯之權。冬至地雷復;大寒地澤臨;雨水地天泰;春分雷天大壯;穀雨澤天夬;小滿天天乾;陽生之卦六,六六三十六爻,為三十六宮。夏至天風姤;大暑天山遯;處暑天地否;秋分風地觀;霜降山地剝;小雪地地坤,陰生之卦六,六六三十六爻,為三十六宮。無時無地不有三十六宮,斯為天道活潑。《大成捷要》:天地万物的大神通,境界分为: 天上三十六,地下三十六。 因而,邵雍所说的“天根月窟闲来往,三十六宫都是春”,是借用之语,可理解为天地万物象数之间的互变规律,都可由天根月窟之间的变幻来破解其奥妙。。
由于这张图显示的是二进制数码排列模式,因此成为后世电子计算机采用二进制的启蒙理论基础,对世界科学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与难以估量的学术价值和经济价值.
邵雍塑像以《邵子家谱》所载宋先儒康节新安伯邵夫子像为蓝本,由北京大学政府管理与产业发展研究院创意设计,洛阳烟云涧青铜器有限公司制作,伊川邵雍易学研究院监制,伊川县邵雍千年诞辰纪念活动筹备委员会敬立。
雍塑像底座上镶嵌的石匾上所刻的“邵雍”二字,选用邵雍为祖士衡書丹的墓志落款
“伊川邵雍書丹并篆盖”中的“邵雍”二字
2011年10月11日邵雍千年诞辰纪念 代表合影
图片:纪念邵雍诞辰1000年暨邵雍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 邵伟华先生
13日,邵雍诞辰1000年纪念大典将在伊川安乐佳城举行:
|
|
。
2010年10月16日重阳节安乐佳城石牌坊前照片
如今,安乐佳城面貌焕然一新,真正成为游人向往的乐园:
附录 2011纪念邵雍诞辰1000年暨邵雍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
邵雍天根月窟象数理论对电子计算二进制的启蒙
图、文: 翟智高
摘要 当今世界科学文明的迅猛发展,得益于电子计算机的成功运用。邵雍首创“天根月窟”象数互变理论及设计的《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圆图》是现代电子计算二进制的启蒙理论。莱布尼兹是受了邵雍先天图二进制原理的启蒙,才写出了论二进制的论文,后世根据二进制的理论,电子计算机由此而发明。邵雍当之无愧的成为现代电子计算采用二进制的启蒙者。电子计算机不仅推动了科技的革命,也推动了世界文明历史的进程。我们享受着由于电子计算机的推广应用而带来的现代文明生活,怎能忘记先哲为攀上文明高峰所走过的艰辛路程。
邵雍(公元1011-1077年),字尧夫,谥康节。是伟大的哲学家、历史学家、易学象数学家、诗人和书法家。洛阳伊川大莘店有安樂書院旧址,后称邵夫子祠,原是邵雍与其父邵古“伊川丈人”的隐居地,邵雍“讲学于家”,著书、精研象数易理,在此居住了二十多年,著有《皇极经世》、《渔樵问对》、《观物内外篇》、《伊川击壤集》等哲学名著,对历史演变、朝代兴衰规律有独到的研究。
明代宣德三年河南布政司《重建康节先生祠堂记》碑文中记曰:先生之功德被于后人,“薄海内外皆知遵从而奉祀之,新店为先生故里”。邵雍首创“天根月窟”象数互变理论及设计的《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圆图》。朱熹出版《周易本义》一书,将此图收录其中,得以传给后世。邵雍在多年对六十四卦研究的基础上,画出《伏羲先天八卦六十四卦方位图》(邵把首创权归于伏羲),首创先天象数学理论,在《渔樵问对》论曰:
“象起于形,数起于质,名起于言,意起于用。天下之数出于理,违乎理则入于术。世人以数而入于术,故失于理也。”“有意必有言,有言必有象,有象必有数。数立则象生,象生则言著彰,言著彰则意显。象、数则筌蹄也”(筌蹄 :quán tí 《庄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筌,捕鱼用的竹器;蹄,捕兔网。“筌蹄”比喻达到目的一种手段或工具)。他将易经的六十四卦象精心排列,用阳爻|(—)和阴爻0(--)有规律的变化形式,画出六十四种数码方圆模型《伏羲先天八卦六十四卦次序图》。后来刊印在南宋朱熹编印的的《周易本义》一书,后此图被多种翻译版本引用而传播到国外。
为了帮助人们解读《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圆图》, 邵雍创造了“天根和月窟”专用名词.在他的《伊川击壤集》“观易吟”诗中,对识别“天根和月窟”有论述:“耳目聪明男子身,洪钧赋与不为贫,须探月窟方知物,未识天根不识人。乾遇巽时观月窟,地逢雷处识天根,天根月窟常来往,三十六宫都是春”。
乾遇巽时观月窟,意思是说,三个阳爻即八卦中的乾(≡)“|||”,与八卦中的巽(||¦)“||0”,相配组成复卦姤卦(|||||¦), 可观见月窟(¦)“0”。这一卦象数字写法为“|||||0”。
地逢雷处识天根,意思是说,三个阴爻即八卦中的坤卦(¦¦¦)逢雷震卦(震卦¦¦|), 组成上坤下震复卦(¦¦¦¦¦|),能识别天根|。此卦数字写法为“00000|”。 邵雍将阳爻—(︱)命名为“天根”,绝妙而切题;将阴爻-- (0) 命名为“月窟”,即,月亮似的圆圆的窟隆,形象又准确。
“三十六宫”见东汉班固《西都赋》:“离宫别馆,三十六所”。唐骆宾王《帝京篇》:“秦塞重关一百二,汉家离宫三十六”。《先天六十四卦方圆图》中,自复至乾共三十六爻”为“乾阳三十六宫”、“自姤至坤共三十六爻”为“坤阴三十六宫”。《玉函通秘》中的六种“三十六宫”概念:三十六宮,分操象緯之權。冬至地雷復;大寒地澤臨;雨水地天泰;春分雷天大壯;穀雨澤天夬;小滿天天乾;陽生之卦六,六六三十六爻,為三十六宮。夏至天風姤;大暑天山遯;處暑天地否;秋分風地觀;霜降山地剝;小雪地地坤,陰生之卦六,六六三十六爻,為三十六宮。無時無地不有三十六宮,斯為天道活潑。
《大成捷要》:天地万物的大神通,境界分为: 天上三十六,地下三十六。 因而,邵雍所说的“天根月窟闲来往,三十六宫都是春”,是借用之语,可理解为天地万物象数之间的互变规律,都可由天根月窟之间的变幻来破解其奥妙。
由于这张图显示的是二进制数码排列模式,因此成为后世电子计算机采用二进制的理论基础,对世界科学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与难以估量的学术价值和经济价值。
邵雍从《河图》、《洛书》、伏 羲八 卦 六 十四卦 图像中得到灵感,画出了对后世影响深远显示二进制数率排列的《伏 羲先天八卦六十四卦方位图》,图中的阳爻天根|和阴爻月窟¦,分别用数字1和0来替代,邵雍首创的先天学“天根1(—)和月窟0(¦)二进制数率变幻体系,被当今数码科技所采用,电子计算机由此而发明。
按照邵雍的图,天根|和月窟0(¦)是八卦爻象按一定规律的反复不同的数码组合复加变幻。如乾111,坤000,震001,离101,兑011,巽100,艮100,坎010,分别可与易经八卦阴阳二爻变幻对应,通过0与1引申,就可以表示一切数字,所有的卦象也就0和1的组合。比如坤卦复卦就是000000,乾卦复卦就是111111,大有卦就是乾111与离101组合成111101等等。邵雍伏羲图的先天六十四个卦象,也正好可以看作二进制算术从0到63有规律的数码排列图。后世发明的二进制数码技术,即是根据此图所示规律反复叠加以至无穷,实现任何事物的象(图像)与数(数码)之间的转变。
安乐佳城广场
古人一般喜欢托古,朱熹编辑印刷《周易本义》时,收录邵雍的《伏羲先天八卦先天六十四卦方圆图》,依据程颢的说法,说此图是邵雍得自陈传老祖的华山道藏,是“伏羲”画的,于是后世把邵雍的原创“先天图”当成了伏羲的作品。所以莱布尼兹发表的论文,将二进制与中国的八卦联系在一起,但不承认是受了邵雍“先天图”的影响,对外宣称自己的发现与几千年前中国圣人伏羲的创造高度巧合相一致,并说为自己解开了《周易》之谜而欣喜若狂。
这张图对世界科学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因为图中六十四卦恰好组成了二进制000到111共8个基本序数,显示出二进制数码排列,在世界上第一次用图示数字形式揭示出二进制数率的奥妙规律,是后世电子计算机采用二进制的理论基础。
千年后的现实充分证明邵雍天根月窟理论的神奇魔力。我国的嫦娥一号卫星,在距离月球200公里的轨道上,用一个CCD立体相机拍摄了前视、中视和后视三幅图像数据,这些数据又经采集、处理、存储设备再传送到卫星平台上的发射机,通过定向天线传到地球上:
从卫星传下来并不是图片,只是图像的数据,而且它也没有照片。这些数据被地面上数据接收站接收,然后再传送到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的总部进行处理。实际上在推扫的过程中是一个连续不断的条带的数据下来,就是|O|O|O这种数据,这个数据里边有一些是代表像素,有一些代表换行标志,再经处理得出月面原始图像。
如此复杂的图像-数字-图像的转变,是|O|O|O这种数码起了决定作用,而这|O|O|O的奥秘,正是对邵雍早已论述的“天根月窟闲来往,三十六宫都是春”的最有意义的诠释。
当今世界已进入数码时代,目前已有每秒钟运算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电视,手机,电脑,数码像机…‥,图像与数字相互转换已是司空见惯。哪一样不是邵雍“天根|和月窟0(¦)”变幻的结果呢。
可以说,邵雍的象数(数码)理论,启蒙并推动了二进制电子计算数码技术的研发、应用和推广,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
德国自然科学家莱布尼茨(Leibnzi,1646~1716),在
其实莱布尼茨说的不是事实,因为早在1679年之前,也就是莱布尼茨自己所谓的发明二进制最早时间之前,欧洲就有关于八卦图的书籍出版,而莱布尼茨1679年之前早见过伏羲先天图图。
莱布尼兹1666~1667年在纽伦堡学习时读过中国《理性大全书》译本(此书是明代1415年永乐皇帝支持,胡广主持编成的);斯比塞尔在荷兰莱顿出版的《中国文史评析》(1660) 、基歇尔《中国文物图志》(1667)、《西文四书直解》现译名为《中国哲学家孔子》、《中国哲学家之王》(1664)等涉及中国易学的书。莱布尼茨潜心研究这些书中邵雍的《伏羲先天六十四卦图》,在邵雍《先天图》的启迪下,悟出了二进制数码规律之真谛,写出了著名的“论二进制”,系统提出了二进制的运算法则。
莱布尼茨自己说他1679年前就发明了二进制算术,并说是
莱布尼茨在曾写过一篇《论中国人的自然神学》又名《关于中国哲学的信》。在这本书中,他引用了七种中国典籍:《易经》、《尚书》、《诗经》、《论语》、《中庸》、《理性大全书》和《资治通鉴》。莱布尼茨在这本书中,着重写了中国人的主要概念:1、上天(昊天上帝);2、上天创造物质的精神;3、灵魂、灵魂不朽及其惩罚;4、易卦中的卦象和二进制。
值得注意的是,莱布尼茨引用龙华民(Nichola longobardi,1565-1655)翻译的《理性大全书》,这部书中对易经八卦六十四卦等有多方面阐述.龙华民在1600年还写有《论孔子和他的学说》,莱布尼茨之所以能在自己的著作中对易卦中的卦象和二进制之关系进行较为详细的论述,得益于他读了很多中国哲学、理学和易学方面的书。
莱布尼茨还引用利安当的《传教论文》(1668).此书完整标题是《论在华传教的几个重要之点》。利安当(Antoine de Sainte-Marie,1602-1669),西班牙人,1643年任在华使徒教区长。
康熙皇帝聘请两个传教士当顾问,一位叫白晋,一位叫闵明我。两位外国学者对康熙说,中国有两位识破天机的贤人,一个是伏羲,用几根草棍(耆草)可以预测各种难题。另一个是邵雍,他更了不得,画了一张先天图,只用“天根”(1)、“月窟”(‘○’)可以把天下万物之“象”变成“数”,然后“数”还可变回“象”,我们天天在琢磨,如何实现“象、数”的互变。皇帝一听,高兴极了,康熙皇帝亲書《学逹性天》匾,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春三月,派他的贴身秘书、翻译官、钦差喀拜将御匾“送嵩邑莘店邵夫子祠开御箱悬挂。
莱布尼茨与闵明我(Claudio Filippo Grimaldi,1638-1712)、白晋(Joachim Bouvet,1656-1730)是好朋友.闵明我是南怀仁的同事,也是康熙皇帝的顾问,闵明我同南怀仁一道教康熙皇帝学习天文、历法、几何、哲学、数学、水利、音乐和宗教。1683和1685年,闵明我曾两次随从康熙巡行葛尔丹。并极力向康熙推荐邵雍的象数学研究成就,认为邵雍的“先天图”是识破天机的大学问。
康熙对邵雍的学问有独到的见解,认为邵雍研究《周易》,画出别具一格的六十四卦方圆图,用图示的方式,使复杂难懂的六十四卦变的明晰易懂,是一位识破天机的“圣人”。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春三月二十日,康熙特意题词“學達性天”,派钦差噶拜亲临洛阳,洛嵩二邑文武百官跪迎陪送百里,送御匾到洛阳伊川神荫原西南嵩邑新店镇邵夫1697-1699年,白晋也曾以康熙特使的身份出使欧洲。莱布尼茨把南怀仁与闵明我工作的单位“钦天监”称作“数学法庭”,他很清楚中国的“钦天监”主管的是天文、历法、数学、水利等方面的重要机构。闵明我和白晋都曾与莱布尼茨深入讨论过易经与二进制数学的关系。白晋认为,“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注,即邵雍所画的《伏羲先天八卦六十四卦方圆图》,白晋当成是伏羲画的)反映的是以科学的方式,把数字级数、图形几何等各门学科一切东西简化为数量、重量、大小、强弱。这些数字系统既是平面的,又是立体的,这些数字甚至能产生音乐、声音这种方式。莱布尼茨把阳爻|(—)和阴爻0(--)称为含有一切知识的原理的“两个一般的、有魔力的符号”,白晋把《伏羲先天八卦六十四卦方圆图》说成是“妙不可言的圆中之方”,他甚至把这种先天学说同亚里士多德哲学中说的“质的八个等级”与六十四卦相联系,他把六十四种颜色分为八类,每一类又分成八个等级,这样,每一种事物都会被划归成一个连续的统一体,一个东西与之相邻的东西差别甚微。用解释颜色的方式可以理解阳爻|(—)和阴爻0(--)变幻,可以诠释一切事物的变化规律。闵明我、白晋、莱布尼茨都从先天图中悟到六十四卦顺序和二进制之间的一致,认为先天图必须像邵雍那样,读方图要横着从左到右,从上到下读。读圆图从下边的坤卦开始到姤卦,在右边半圆内按逆时针方向移动;在左边半圆内按顺时针方向移动,从下面的复卦到上面的乾卦,二进制数码规律就显示出来了。
1672-1676年,莱布尼茨出访巴黎,于1679年写出《论二进制》的论文。白晋
莱布尼兹认为《伏羲先天六十四卦图》是伏羲做的,而不知道真正的作者是邵雍。闵明我、白晋、莱布尼茨深入研究易经与二进制数学的关系,也不清楚先天图原作者究竟是不是伏羲(他们认为就是古代伏羲画的图),更不了解这个《先天图》中的卦象次序是经过邵雍独特的重新排列而画的,是伪托伏羲名义的新图。
利玛窦(Matteo Ricci, 1552~1610)是明末来华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有关中国文化的著作比较丰富,在他的一些著作中对太极八卦也有详细论述。利玛窦去逝后,1615年金尼阁(Nichola Trigault,1577~1628)整理和翻译成拉丁文在欧洲出版《基督教远征中国史》(De propagat-ione Christiana apud Sinas),这是欧洲人根据自己在华的经历写成的第一部系统叙述中国情况的著作。曾研究《易经》八卦原理。著有《八卦与九宫之变化》。
柏应理(Philippe Couplet),
胡阳、李长铎的著作《莱布尼茨――二进制与伏羲八卦图考》介绍,1660年,学者斯比塞尔在荷兰出版了《中国文史评析》一书,书中记载了I Ging(易经)。斯比塞尔跟莱布尼茨交往相当密切,而这本书是莱布尼茨为了解中国参考过的一本书。书中两个部分介绍了易经,介绍了龙马负图出河、伏羲得图做八卦以及太极阴阳八卦学说。
柏应理曾到过上海、苏州、镇江、淮安等地区传教达25年,对周易颇有研究,译著有《周易六十四卦和六十四卦意义》。莱布尼茨还读过柏应理的《中国哲学家孔子》。艾田蒲在《中国之欧洲》一书“莱布尼茨与中国(Ⅲ)”一书中谈到莱布尼茨发明二进制,曾提到柏应理著作《中国哲学家孔子》一书,艾田蒲是依据莱布尼茨于1687年在致冯·黑森—莱茵费尔(L.E.Von Hessen-Rheinfeds)的一封信,信中提到了“不久前在巴黎出版了一部有关孔子的著作,并已阅读”。莱布尼茨在信中写到“Fohi”一词,这个词汉译为“伏羲”。在这里证明了莱布尼茨于1687年12月之前就已熟知“Fohi”,不言而喻,莱布尼茨见过柏应理书中的伏羲八卦次序图、伏羲八卦方位图和周文王六十四卦图三张图。同时也证明了莱布尼茨的所见比16年后白晋所寄的伏羲八卦次序图和伏羲八卦方位图两张图,了解得更多。莱布尼茨也提到在巴黎会见白晋教士,白氏提出阴阳变化关系,对莱氏创见(建)二进位原理启发很大。
白晋(Joachim Bouvet, 1656~1730)号明远。法国耶稣会教士。1685年奉法王派遣。1687年到杭州、宁波。为康熙皇帝侍讲,对《易经》很有研究,著述《易经阴阳变化数理关系》。在巴黎专见莱布尼茨,为莱氏创见(建)二进位原理提供了很多资料。
从《中国文史评析》一书中,可以看到1660年以前,斯比塞尔参考的中国文化文献包括耶酥会士卫匡国1658年出版的《中国上古史》以及曾德昭1642年出版的《中华帝国》。《中华帝国》中只是简单介绍阴阳八卦学说,而在《中国上古史》中就很详细。书中详细介绍了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太极八卦演化过程。有学者认为《中国上古史》可能第一个向欧洲介绍了六十四卦图,并影响了莱布尼茨。
莱布尼茨的二进制体系,其思想有很大受到了伏羲八卦图的启发是无疑的。在数码二进制技术已经普及的今天,再看邵雍的《先天图》,其原创的二进位数律理论是那么了不起,也可知邵雍经自己的原创归于伏羲的良苦用心,要不然他一介布衣百姓画张图有谁会去传播和研究呢。
但是,中国一部分所谓“正统”的经学家要出来“正伪”,当时有代表的人物是清代的胡渭。
胡渭(1633-1714),清代经学家,写有《易图明辨》,在胡渭看来,孔子认为数与卦爻辞构成了《易经》的全部内容,与道家重视天文、历数无关。他批评说:“与2的乘方的数字序列2、4、8、16、32、64.......直到无穷这样的二倍的几何级数相联系的天地万物生成的观点。不是中国古代圣人,比如伏羲的产物,而是邵雍的数学或曰数论的产物。”胡渭引用朱熹的的话,说邵雍的数学是“推步之术”,来自道家陈抟,而陈抟是把道家的太始之学同古代圣人同等起来。胡渭认为:程颐强调《周易》十翼,能够把混在《易经》原文中的黄老成分区分开来,程颐看出《先天图》是邵雍增加的而说成是伏羲画的图。
胡渭说先天图始终莫名其妙,但由于说是伏羲、文王传来的宝贝,谁也不敢看轻。黄宗羲、宗炎兄弟,始著专书辟其谬,东樵曾否见他们的书不可知。其实胡渭前,已有毛奇龄著《河图洛书原舛编》、《太极图说遗议》,直斥理学家崇拜的《先天图》出于宋人伪托,是邵雍伪托得自华山道士陈抟,加以穿凿附会造出来的。说这些都是旁门左道,和《易经》了无关系。胡渭认为,在程颐以后,元明以来再没有人做这样的区分,所以他要纠正这一偏差,他否认《先天图》的原创作者是伏羲,否认《易经》中有二倍的几何级数。
自宋代与邵雍同时期的程颐作《伊川易传》以来,很多所谓的“易学家”纷纷“考证”说《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圆图》是宋代邵雍“伪造、杜撰”的。(正是历代如此所谓的“证伪”,恰恰表明这张奇图是邵雍的原创发明,没有任何人能与邵雍去争夺这个发明权。)正是古今有很多人不愿承认莱布尼兹的二进制是受了《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圆图》的启发,否定图中的二进制原理,至今很多人并不知道邵雍的《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圆图》与数码技术二进制有何联系。很多人靠数码科技产品发了大财,并不清楚数码先驱是邵雍,因而也没有知恩图报为先哲做点什么。
今天 世界已进入数码时代,目前已有每秒钟运算万亿次以上的超级计算机,电视,手机,电脑,数码像机…‥,图像与数字相互转换已是司空见惯。哪一样不是邵雍预言的“天根|和月窟0(¦)”变幻的结果呢。可以说,数码改变了世界。邵雍的象数(数码)理论对世界历史文明产生重要影响,改变并发展了世界文明进程,是对现代文明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巨大贡献。
正是程颐与胡渭等人的所谓“证伪”,恰恰坐实了《伏羲先天八卦六十四卦方圆图》是邵雍的原创发明,要不然不知有多少人去争这个原创权。
大师的旷世奇图打开世界和宇宙奥秘大门的金钥匙,可惜不仅当时不被赏识,后世还不被承认。
从近现代西方学术界的角度看,自从认识二进位制数之伊始,周易与二进制问题作为东方文化的一个特色一直引起西方学者的广泛注意,几乎没有人对中国古代二进位制的发明权表示怀疑或商榷。
但近几十年来,由于电子数码技术中的应用发展,使某些西方学者对中国古代发明二进制这一结论非要推翻。
否定邵雍的《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位图》与二进位制有关的运动有两个学术源头,一个是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中综述,另一个是80年代英国E.J.爱顿。之所以称之为运动,那是因为大家似乎都不约而同地隐含着对研读原著的不热心甚至鄙视。
西方学者更像是一个武断而措词激烈的宣言而不是研究,在没有研究或者说没有读懂中国古代原始文献的前提下,急力否定中国古代二进位制的发明权。一些怪论说,哪怕是承认六十四卦序与莱布尼兹二进制有一点点最低的共同基础的想法都是理所当然应该摒弃的(葛兰言)。李约瑟说“葛兰言已充分地表明了这一点”。“邵雍的《易经》解说中所表现的抽象顺序系统是碰巧与包含在二进制算术中的抽象顺序系统相同而已”。
这种对宣判对象邵雍数学起码的常识不知道,也不屑于涉及的方式更像一个西方传统上的宗教审判。
从莱布尼兹发表关于“《周易》与二进制的论文”开始,直到到近代,有很多“考据学家”不去研究邵雍的原创“六十四卦方圆图易图”的创新内涵,而是极力“考证”朱熹的《周易本义 》中的“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圆图”不是伏羲所画,而是“邵雍的伪造”,说先天图与二进制无任何关系。说朱熹的《周易本义 》中的“伏羲六十四卦方圆图”是邵雍“杜撰”,“不管是先天还是后天,倒序还是顺序,八卦和二进制都毫无关系”。
不愿承认邵雍所画“伏羲六十四卦方圆图 ”所含蕴的二进制原理,确实是西方所谓“学者”鄙视东方文化的拙劣表演。而国内一些人认为,承认邵雍数码鼻祖是“往我们古人脸上涂金”。与西方那些看不起中国人的“洋大人”彼此呼应,合力贬低之,不能不说是当下中国人的悲哀。
邵雍之学在其活着的时候,就没有人懂其精奥,其死后更少有人知晓。邵雍的儿子邵伯温又着重“神话、巫化”他的父亲,把邵雍塑造成一位“算卦、预测神仙”。黄震说:“康节既没,数学无传。今所存之空图,殆不能调弦得之琴谱”。(《黄氏日钞》卷六《论周易》。)甚至邵雍的好友程颢也觉着邵雍“象与数的互变学说”属于天方夜谈般的空想怪论,程颢曾说,“昨从尧夫先生游,听其议论,振古之豪杰也,惜其无所用于世。”他的弟弟程颐也对邵雍的先天象数易学研究不看好,说是“空中楼阁也!”(以上见《二程遗书》卷七)。
有人说,西方人从“伏羲六十四卦方圆图”中发现了改变世界的“数码科学原理,”中国人只继承了“算命玄机”。实在令人感叹不已。
今天,二进制仍然左右着现代电子计算机的高速运算。邵雍的研究成果改变并发展了世界,是为世界进步最有意义的贡献,也是为世界科学文明作出的不朽贡献。 当今世界科学文明的迅猛发展,得益于电子计算机的成功运用。电子计算机不仅推动了科技的革命,也推动了世界文明历史的进程。当我们享受着由于电子计算机的推广应用而带来的现代文明生活,怎能忘记先哲们为攀上文明高峰所走过的艰辛路程?邵雍作为当之无愧的现代电子计算二进制的启蒙者,千秋万代永远会受到人们的敬仰和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