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电 针对网络上近日强烈质疑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事业单位招聘“完完全全为领导子女专设”一事,记者2010年12月31日采访了徽州区负责此次招考的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局长胡志成,他承认确有7名领导子女入围面试,但他同时强调这次招聘是“严格按照国家事业单位人员招聘有关政策执行”的。
对于网民质疑的户籍限制问题,胡志成解释说,黄山市徽州区针对近几年来山区乡镇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严重不足、山区乡镇事业空编缺岗的实际,决定面向本区户籍高校毕业生进行公开招聘,充实基层事业单位力量。 胡志成表示,在招聘过程中,制卷、监考、阅卷等各个环节都严格按照国家事业单位人员招聘有关政策执行,并在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下进行,完全是“合规”的。
事实是清晰的,问题是严重的,全国此类问题甚多,特别是县级事业吃空饷不上班也是有的,足以说明我们的事业单位改革基本失败。
“事业单位”是中国特有的一个概念。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成员国中,与中国事业单位性质上最接近的是各种各样的行政性公共代理机构。事业单位是计划经济时代的特有遗产,人员冗杂,财政负担沉重。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用事业单位的概念取代公共事业。实际上,公共事业和事业单位之间确实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实际发生的效用上来看,事业单位事实上构成了公共事业的主体。
有媒体指出,中国事业单位和公共服务存在三大弊病:一是事业单位人浮于事,公共服务效率低。政府增加的投入并未带来公共服务收费价格下降,而是更多地被用在了事业单位人员开支上。二是公共服务资金使用不当。目前条件下,要让事业单位为更多的贫困人口和农村人口提供足够的服务,需要更多的政府投入。但是,目前一些市场已经可以调节的领域依然享受着政府资金,而教育、医疗等至关重要的核心服务的资金却严重短缺,尤其在贫困地区最为突出。三是地方政府财政难堪公共服务重负。随着地区间收入差距的扩大,很多贫困地区的卫生、教育等关键服务提供严重缺失。严重的三大弊病,暴露了国内事业单位改革存在的问题。有理由认为,在缺乏更深层次改革推动的情况下,迄今为止的事业单位改革是失败的。
事业单位的“出身”、地位、规模、财政依附程度及目前的现状决定了它的改革是艰难的,因为我们背袭着50多年计划经济发展过程中点点滴滴的积淀;改革又是必须的,因为国家现代化、民主化的进程不能在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国企改革之后停滞在事业单位改革的门槛之前!事业单位改革跨出2010这个关键年,迎来崭新的2011年。希望我们的改革,不要越改越不像样,不要越改越脱离现实,从而形成新的怪胎,这是中国人民所不允许的,未来的改革是什么样子,我们惟有拭目以待了。
令人困惑的“合规”
评论
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