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实行混合经济?


 
 
为什么要实行混合经济?
 
任何一个国家都要把有关国民生计的经济掌握在国家手中,以保证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正常运转.而在现代西方社会主义国家中实行的经济模式是混合经济,即既有国有公有制经济,还有私有制经济,而且公有制企业占全部企业的比例较低,一般不超过总数的30%。那么为什么一个国家的经济成份中必须有私有经济,而且公有制经济占有比例不能高呢?这是由于近百年来的实践证明公有制为主行不通的原因。我们将其总结如下:
一、公有制经济为主,则必配备庞大的官僚管理机构。在苏式体制国家企业领导管理人员都是国家干部,是由政府委派的。这样在全社会形成一个庞大的企业行政管理队伍。民社国家对每个公有制国有企业一般是派有两名议员参加董事会(可能每个议员参加多个企业的董事会),这批人员的数字比起苏式体制国家政府管理企业的官员少些,但数量也可观,皆是社会沉甸甸的重负。
国有企业的经理们只有日常生产的管理权,对企业具体人员的任命,制定具体生产计划,都由上级主管部门决定,相应就需要建立起行政计划、经济、统计、监督等等部门机构,政府官员越来越多。另一方面,计划管理不管如何周密,都跟不上市场的瞬息万变。愈是想面面俱到愈是漏洞百出失误愈多。只有万能的神才能计划安排到社会每一个人安排到市场的每一个毛细血管。因此,在苏式体制国家几乎每个五年计划后两年都要调整。监督机构更加庞大,最底层需要设立人监督,上一层又要设立人监督监督下层的人,层层叠叠冗员充栋,社会不堪承负。这就是公有制企业多了以后出现大政府小社会的原因。以至于公有制企业超过一定数量,社会的总体效率低到运转不动的地步,也就产生了经济危机和崩溃。
1979年左右,无论是民主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苏式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都呈现效率低下,经济徘徊不前的状况,英国国有化导致经济全面崩溃,尤其是1986年法国社会党国家化运动的失败,使人们认识到,一个国家不能全部实行公有制经济。私有制有它存在的理由,就是私有制效率较高。到现在为止,尚无一个国家公有制企业数量超过30%以上而运行正常的报导(当然一个国家公私营企业数量比不是定数,到底多少为好需要在实践过程中根据经济运行状态不断调整),一般超过了30%社会就难以承受公有制的低效率和社会管理高成本负担。有鉴于此,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各国政府纷纷只抓好有关国民生计的企业,将更多的企业民营化,让企业按照市场变化自己策划管理,政府进行有限的干预。实践告诉了人们,一个社会既要考虑社会的公正平等,也要考虑社会的运行效率。因此,一个正常的社会既要有公有制,也需要私有制,即混合经济。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都是错误的行不通的.
二、    公有制没有私有制企业灵活机动的应对市场变化的机制能力和管理激励机制。无论是那个政治体制下的国家的公有制企业的人事财务物资权都在有关行政部门手里,事事都要请示报告申批,繁文缛节手续复杂,将时间精力都放在请示批复上,加大成本降低了效率。还常常错过了机遇,使企业生产的产品技术老化和市场机遇的丧失。
在国营企业,厂长经理被动行使职权,还常常受到不必要的误解和陷入人事纠纷中,主观积极性受到挫折,其能量发挥大打折扣。同样,下面的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也常因用人不公等众多原因,开后门找窍门,混日子吃大锅饭,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样个样,加之奖励机制也较死,因此干部职工及至企业咸少生机活力。所以,公有制经济的效率普遍比较低,投入产出比较低。在民社国家,在公有制企业实现民主管理,效果可能好些,但比较起来不如私有制企业效率效益高。
三、    科学创新不出自计划。公有制企业的新技术新产品都有政府有关部门根据发展计划制定科研项目,然后下发计划给脱离实际的科技部门和科研人员进行开发创新。但是,科学发现发明更多的是随机的,人们无法计划出科学工作者的灵感可在某时某地有多少人花多少经费就出现,科学工作者的灵感并没有计划,或者是在看书生产过程中包括科研过程中,甚至于吃饭睡觉走路的过程中突然出现的,“作诗火急追亡逋,情景一失永难摹”(苏轼)。等你从管理部门下达课题再来研究时,思路已经断了。许多研究思路是在企业在科技工作者那里出现完成的,而不是行业研究所里空想出来的。有心栽花花不发,在条件好的行业研究所里往往只能出展品样品,相反,在企业和生产第一线的科技工作者那里,却常常是无意插柳柳成行。尼龙拉链是一个日本年青人在野外游玩时,发现衣服上叮的带齿的草后发明的。在发达国家,企业是新技术产品的研究开发的主战场,国家留有企业充分的资金,让企业根据市场需要随机地组织科研机构和人员进行自主研究。建有完善的基金组织和慈善机构,资助社会上科技爱好者和研究发明家.
现代科研管理学认为,只有研究所由一流的科学家担任领导,才能出一流的人才和成果。但在以公有制经济配套下的管理机制下,科研机构的性质人员设备配置和资金拨款都有上级人事财政部门确定,纵使波尔和爱迪生那样的一流的科研人才如果没有一流的社会攻关能力和精力,还要掌握官场的黑规则研究所绝对运转不灵,科研攻关与社会攻关是两种能力,而一流科研人才往往不可能成为一流的攻关人才。为了生存或者劣胜优汰,一流科研人才必然让位于一流的社会攻关人才。随之,用人公正人才脱颖而出分配合理,以及宽松自由的自主创新环境都无从谈起了。所以,在公有制经济为主的国家科学发现发明也就枯萎了。勿庸置疑,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过程与公有制垂直领导体系是相悖的,“此个不能收拾得,任随流水落人间”(守卓),还是保持私有经济为主为好吧。
有人反驳说,华西村的共同富裕不是搞得很好吗?其实华西村的工业是集体所有制,不是全民国有企业,管理运行的自由度要大得多,没有那么多的婆婆指手划脚和审批做主,用人等管理受到市场的制约相对公正些。更重要的是,现在华西村是在全国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招工用人、原材料供应和供销都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惠顾。如果华西村是在毛时代维持人民公社体制,且没有大寨式的政策扶持也能共同富裕了才有说服力。
 
二〇一一年一月一日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