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东西创新与竞争:两种思想模式的战斗
董斌/潘新 文
潘新:
事实上,维系社会关系网络的不是那些有几百个社会关系的大多数人,而是拥有几万个社会关系的少数人。 少数的人承载着完全不合比例的总体连结数量。
董斌:
这是“网络淋巴结现象”。
潘新:愿闻其详。
董斌:
通过医学知识,我们首先观察人体内四通八达的淋巴节系统所参与的淋巴循环 ,淋巴节系统作为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重要器官之一,医学上称为“预警报警装置”、“烽火台”,淋巴循环起到的作用是:①回收营养蛋白。②运输脂肪和其他营养物质③调节血浆和组织间液的液体平衡。④淋巴流动还可以清除因受伤出血而进入组织的细菌。(参考医学资料)
董斌:
总体连结数量相对大的微博正如淋巴节系统所参与的淋巴循环。通过人体内四通八达的淋巴节系统所参与的淋巴循环 ,淋巴节系统所参与的淋巴循环所起到的的是“防御,免疫,运输,回收,预警报警,调节平衡,清除细菌”等功效。
董斌:
微博系统所承担的社会功能,应为社情系统(学习、政治、经济、法律等等)运输传播、预警报警、防御、免疫、回收、调节平衡、清除“细菌”,正面的加速组织运作。实际上是个社会化脑爆系统。
潘新:
我对淋巴系统不是很熟,不过很有意思。之前曾经探讨过互联网,特别是社交网络与人体神经元的异同之处。网络的链接结构可以促使信息快速地通过互相连接的不同节点反映到中枢神经,这可能也是社交网络内部快速推送有价值信息的机制。
董斌:
相信我们都不是医学或生物学家,但相信快速学习是21世纪人类急需改进之而以之为基础加以效仿创新的时代,生物及人体结构的复杂性,神经元、淋巴系统、淋巴循环、细菌智能,都是我们需要学习的。互相连接的不同节点间快速推送运输的模式需要研究。大小群和大小个体间的传导模式也是。
潘新:
“群”是社交网络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未来是湿的》中讲到,一个大的网络是由若干个链接松散的小网络组成的,互联网的链接形态也已经呈现出“智能化”的趋势,这在很多方面与人体组织是有类似之处的。人体大脑的反应系统的高效性,是由其结构决定的,而互联网和社交网络的链接结构。
潘新:
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是已经显示出其威力,未来的互联网,还将处于长期不断的群体进化中。
董斌:
模式(模型)决定规模。国内在模式(模型)研究上总是落后于欧美,比如Twitter和facebook,创新能力不足,效仿能力也不足。当facebook和Twitter在跑步的时候,我们总是邯郸学步的亦步亦趋。
董斌:
既然认为互联网的链接形态也已经呈现出“智能化”的趋势,那么我对智能化总结一个规律,我提出这个道理供讨论:模式(模型)决定规模,网络规模决定网络形态,网络形态决定网络生态,网络生态决定网络结构智能。
潘新:
有道理。
潘新:
这是中西文化的思维结构不同所决定的,西方的形式逻辑框架,决定了其可以不断的叠屋架床,层层累积,有如公理至上推导定理,欧式空间之外拓展非欧空间;不过中国式的哲学方式,比如“无”,“道”,对于互联网这种具有混沌和非线性特性的存在也不是没有强项的。
潘新:目前的互联网世界,除了犹太人的势力,就属中国人了
董斌:
我认为现在是“犹太人掌握着互联网的钱袋,中国人掌握着互联网的手提袋,但是欧美目前还是掌握着互联网的脑袋”,我想我们的理想状态是“中国人掌握着互联网的脑袋”,再把钱袋从犹太人那里鼓捣回来。
潘新:
互联网的金率法则:需要占据思想、价值观的战略制高点。需要输出价值观、哲学和思想。
董斌:
犹太人总是寻求和发现事物最根本的结构性、架构性、工具性智慧。东方的智慧可以说是混沌和非线性特性智慧。
董斌:
你所谓“混沌和非线性特性”,其实与西方的形式逻辑框架,在本质上具有同一性。正如牛车与汽车在本质上都有驱动/循环/运动等系统,西方的形式逻辑框架结构就如福特发明的汽车,我们却赶着“混沌”牛车与福特的“形式逻辑框架结构”汽车赛跑。
董斌:
现在时代是“快鱼吃慢鱼,快鱼被鲸吞,鲸被巨章吞”的时代。我们却赶着“混沌”牛车与福特的“形式逻辑框架结构”汽车赛跑。福特发明的“汽车”与“混沌”牛车有风险不同的巨大区别,但快慢也有较大差异。本质是“快大鱼”吃“慢小”鱼,“利刃”鱼吃“笨牙”鱼。
董斌:
只有优化组织结构才能产生核心竞争力:我所谓“快大鱼”,是指运动速度和资源充沛度强大,所谓“慢小”鱼,是指迟钝弱小没有明显核心竞争力的组织结构,所谓“利刃”鱼是指具有前瞻性技术和战略远见的明显核心竞争力的组织结构,所谓“笨牙”鱼,是指没有明显核心竞争力、没有前瞻性技术和战略远见、没有迅速有力的执行力的组织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