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对美国纽约的印象,最经典不过的,我想应该是16年前在我们国家轰动一时的电视连续剧《北京人在纽约》中,男主角王启明初到纽约时镜头里展示给我们的,那“疑是银河落九天”般的华丽璀璨,和王启明“刘姥姥进大观园”般的又惊又喜。我想:不管是我们几十年里对资本主义社会必然灭亡的诅咒有多么地“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或是多么小家子气地幸灾乐祸地来看待人家的人和事,都不会影响世界之都美国的世界之城纽约的流光溢彩和花好月圆。也难怪:一个仅从利益集团个体私利来考虑而固执己见于戴着锁链跳舞的国家,比起百年民主深入人心后公民随心所欲状态下自由自在地舞蹈来,明显显得笨拙不堪和扭曲做作,就不足为奇了。
很高兴我又在我们国字号的央视每天最后一档新闻节目《24小时》里,看到了一个让美国人觉得平平常常,却让中国人大惊小怪的故事,一切都源于我们那莫名其妙的社会价值观念和小题大做的国家价值倡导。故事是这样的:现年68岁的纽约市长迈克尔·布隆博格,已经担任该职9年了,他是美国著名的金融咨询服务公司彭博咨询公司的大老板,有超过180亿美元的资产,目前在《福布斯》世界富豪榜上排名第23位;可是,布隆博格总共只有两双工作皮鞋,而且已经穿了整整10年了,布隆博格十分爱惜他的鞋子,两双鞋子轮流穿,隔一天穿一双,一旦鞋底磨破之后,他会拿去找鞋匠修补一下或者更换鞋底,然后接着继续穿,由于穿得实在太久,商标磨损得无影无踪,以至于布隆博格自己都不记得它们是什么牌子了,不过他觉得两双皮鞋已经足够了。布隆博格的发言人斯图·罗瑟透露称,布隆博格本性极其节俭朴素,无论在个人开支或者政府财政方面都很节省,罗瑟举例称:“比如买咖啡时,他总是向店员强调选分量最小的给他。”
纽约市长的破皮鞋,让我想到了这样三个问题:
一、人家富裕成习惯,我们生怕富笑贫。一个人由于曾经太穷,或者刚刚开始不穷的时候,特别希望尽快尽量地借机显示自己已经不穷了;因此,才会无所不用其极地在头发上、脖子上、耳朵上、手指上、衣服上、鞋子上、手袋上,或者房子上、车子上彰显自己早已脱贫,这是典型的贫穷恐惧症。我们这个刚刚从阶级斗争的战场上打靶归来的国家,多有此病的患者。
二、人家的生活习惯,我们的国家楷模。纽约市长穿了十年的破鞋,很容易让中国人想起一个人来,那就是雷锋。雷锋的经典行为之一就是他在生活用品方面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前前后后已九年。我们把这叫艰苦朴素,说了几十年、唱了几十年、学了几十年;也铺天盖地、狂轰滥炸了几十年,领袖题词、全国榜样、年年纪念。可是,我们看到的雷锋不多、雷人却不少,贪官污吏不断打破着由我们国家保持着的贪腐的世界纪录。相比人家低调的生活习惯来,我们的高歌猛进收效甚微,差得不是调门,而是心门。
三、人家的生活选择,我们的身份象征。人家的市长会想:我这破鞋还能穿,为什么要花那冤枉钱再去买新的呢?百姓给我权力,是让我来更好地维护他们的利益的,我穿什么鞋和我的执政水平没有任何关系。我们的市长会想:鞋本来就多得穿不完,发的、送的、试穿试用的和来路不明的,一双穿一次怕是还穿不过来呢;再者说,市长经常要迎来送往的、接待陪同的、宴会剪彩的、开会演讲的、视察考察的、旅游观光的,这些光鲜亮丽的场合,我这市长怎么能穿双破鞋子呢?居然会把鞋子穿破,这怎么可能呢?还要去鞋摊补鞋,我可从来没想过,这也太掉价了!我的官职可是上司给我的,我老是穿双破鞋子,一股寒酸气,能得到上司的进一步青睐,让我在官场上飞黄腾达吗 ?
正因为有关位子和鞋子的想法不同,才会有这样的中国特色:人家的某些市长对“破鞋”鞋子特别有兴趣,我们的某些市长对“破鞋”女子特别有兴趣。
海涌观察:纽约市长爱破鞋
评论
1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