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办到这个份上,我们已经买不到技术了,没有人卖给你技术。我有时候觉得我像个孩子,周围都是狼。”这是李书福一段的内心独白,但人们只听到的似乎只是其中的悲凉与凄惨,没有读到其心中的强悍。8月2日,随着李书福在收购协议上签上自己的名字,沃尔沃从此进入了吉利集团,人们惊讶地发现,吉利这孩子吃“狼”了。
从与“狼”共舞到捕“狼”食之
中国汽车工业的对外开放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的口号是:“引进、消化、吸收”,目的是抵制进口,并通过合资合作建立起现代化的中国汽车工业。中国的第一个目标很快实现了,但出现了一个新问题,就是由中国人自己生产的洋品牌占据了中国汽车市场。于是,有官员称,我们自主的汽车工业没有倒下,而是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
当中国加入WTO的时候,有专家惊呼:“狼来了!”担心中国汽车工业会被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洪流冲垮。而当“狼”真的进入中国后,自主品牌在不同的细分市场上自我定位,形成了“与狼共舞”的格局。如今,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发展,中国在走出去的浪潮中,大胆地兼并国外公司,甚至将那些以前须仰视才见的大品牌收入囊中。
在这个历史进程中,中国企业一直在做一件事,那就是希望通过消化吸收获得自主创新的能力。初期,中国汽车工业一无资金二无技术,在引进中,中国汽车工业引进了资金,获得了制造技术,但没有获得研发技术,没有获得自主创新的能力。为了掌握核心技术,各企业走出了不同的路径,第一种是原始创新,一点一滴都自主研发;第二种是试图通过合资获得外方的技术;第三种是向外国技术开发公司提出要求,利用外脑获取我们需要的技术;而李书福走的路则是直接购买跨国公司,连企业带技术一并收入囊中。
第一种路径被认为太慢,但是必须走的一条路径,而且无论怎样获得的技术,要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必须自己动手。第二条路是最难走的一条路,由于跨国公司的战略是通过合资获取进入中国市场的门票,而防止的就是中方合作伙伴获得技术,因此从这条路获得成功的可能性非常之小。第三条路是目前几乎所有企业都在走的一条路,现在被冠以一个时髦的名字:“集成创新”。其问题是,尽管我们利用外脑,或者中脑加外脑获得了一些技术,但是结果却往往是有产权无知识。第四条路则是最近几年才渐渐时兴起来的,且李书福在这条路上走得最好。
从吉利发展的历史看,李书福从开始被人耻笑地仿制,到后来挖人才、到连人带技术一起挖,终于李书福发现了资本的力量才是最强大的力量。李书福的吉利从做只产品,转向了资本市场、汽车市场两条腿走路,最终通过资本这支手,收购了澳大利亚的变速器厂,解决了变速器的瓶颈问题;今天又成功收购沃尔沃,不仅收购了整个企业,更重要的是一把获取了沃尔沃所有的知识产权,彻底解决了“没人卖给你技术”的问题,实现了从与“狼”共舞到捕“狼”食之的转变,在强敌环饲的竞争格局中找到了薄弱环节,杀出了一条吉利道路。
表面看,吉利收购沃尔沃是吉利这家私企的事,但从历史的角度看,这是中国汽车工业与外国汽车工业强弱格局的转换,也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方式的一种转变,也标志着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开始。不过,吉利在这个历史进程中转换得快一些,这个转换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将快速地与国际汽车工业全方位地接轨,不仅是技术、标准的接轨和掌控,更是观念的提升。这里不仅仅是吉利这孩子吃“狼”了,更是中国汽车工业这个年轻的小伙开始吃“狼”了。
能吃还要会消化
我们在为孩子吃狼而喝彩的时候,更应当想到的是如何消化,而不仅仅是把狼吃到肚子里。“消化”沃尔沃至少需要两步,第一步是让沃尔沃盈利,第二步是掌握沃尔沃的技术为我所用。
近年来,中国企业在收购国外整车企业的过程中可以看出一个共性的问题,所有被收购(或部分收购)的企业都是没有在中国合资生产轿车的企业,如:MG、萨博、沃尔沃。更确切地说,是一些没有借到中国市场之力而倒下的企业。换言之,吉利若想让沃尔沃盈利,首先应当先将沃尔沃引入中国,由此获得利润实现扭亏,否则沃尔沃将成为吉利的包袱。
从目前情况看,吉利在中国生产沃尔沃已成定局,但问题是在哪里生产?由于沃尔沃轿车的品质相当高,因此零部件供应体系是吉利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李书福娶了“洋妞”还不行,还得傍帅哥——在有高品质零部件供应能力的地区建厂。有消息说,吉利将在成都建厂,这当是吉利的明智之选。原因很简单,因为一汽大众要在那里建厂,围绕着一汽大众的零部件企业依据的质量标准是大众的质量标准。大众的质量标准相当高,至少能够满足沃尔沃落户中国后,对零部件供应体系的基本需求。当然,成都还有较好的工业体系,以及丰沛的劳动力资源,立足成都或将成为吉利不二之选。
第二步被很多专家认为是最难的——掌握沃尔沃的技术,并提升吉利的技术水平。实际上,所谓核心技术大致包括两方面,一是技术标准,二是质量标准。在中国合资的跨国公司在中国做得最多的是国产化,国产化中只让中国人了解质量检验标准,对中国封锁的是质量标准的制定原理,是技术标准的制定原理。我们有些企业认为拿到人家的图纸了、获取人家的数据就算掌握了技术了,认为有了先进的生产线就能生产出好产品了,其实这只能叫做知其然。要知其所以然,必须掌握的是技术标准的制定原理,或者说是要掌握汽车工业100多年来所形成的、内在的、各家均秘而不宣游戏规则。否则,永远是“引进、落后、再引进、在落后”,即便借助外脑获得了一些技术,那也只是皮毛。从这个意义上说,吉利在解决沃尔沃在中国盈利问题的同时,最重要的是要让瑞典人帮着捅破标准制定原理这张窗户纸。掌握标准的制定方法后,建立吉利的技术标准体系和质量标准体系,实现吉利汽车质的转变。然后,通过不断地提升体系的标准水平,使吉利汽车的整体质量水平逐步接近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如果有一天吉利建立起了自己的标准体系,那么吉利的腾飞将是瞬间即至的事了,中国汽车工业改革开放的目标或将在吉利首先实现——建立起现代化的汽车工业体系。很难想象,一个没有标准的企业能生产出什么产品来,一个没有标准的行业会是什么样子,汽车工业之争是经济实力之争、是创新能力之争,更是标准之争。我们在为孩子吃“狼”而欢欣鼓舞的同时,更要为的孩子消化创造有利条件,这才是真正为中国自主的汽车工业加油鼓劲。
孩子吃狼了
评论
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