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空难:敏感的河南


伊春空难遇难人员家属因悲痛过度而被抬出宾馆的消息,还在被多个网络首页报道。河南工商行政管理局已经迫不及待地发布了公告,表明这家名为“河南航空”的民航公司与河南没有任何血脉关系,实在是败坏河南名声,给河南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故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发布的企业名称登记管理实施办法,撤销河南航空有限公司企业名称登记,恢复其原名“鲲鹏航空有限公司”。

先来了解一下这家航空公司的背景。

据报道,“河南航空原名鲲鹏航空,由深圳航空集团于2007年组建,总部在西安咸阳机场,2008年搬迁至郑州,2009年底更名为河南航空有限公司,2010年1月,经民航局批准以“河南航空公司”名义对外营运。
2008年,按照深圳航空集团与河南省政府的合作规划,河南航空原股东曾计划向河南国资委转让49%的河南航空股权。但2010年上半年,随着深圳航空实际控制人李泽源、前总经理李昆先后被调查,中国国航(11.29,-0.17,-1.48%)迅速通过增资扩股获得深航集团控股权。如今,深航旗下资产如何厘清,已成为国航整合深航的棘手问题。”

在8·24空难发生的第二天,河南省人民政府就召开了会议,通告了此次空难的情况。河南省民航发展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新闻发言人吴振坤特别强调:“河南未持有河南航空股份,也未参与河南航空公司的经营与管理”。这番情形与2008年河南开出多项优惠政策吸引鲲鹏航空的场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有人挖出今年5月12日,河南省副省长张大卫在北京举办的“民航发展论坛”上,明确表示,将河南航空作为河南省民航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

一直注资没有成功,反而成了此次空难推卸责任的借口。根据我国相关制度,在安全工作方面严重失职,发生特大责任事故,负主要领导责任的领导应引咎辞职。河南政府方面急于与河南航空脱离干系,此番明显的推卸责任的做法却引来了更负面的影响。

在这个时候,承担责任,尽最大的努力安抚伤者大约才是做好的选择。

然而,撇开这些,我看到的是一个敏感的河南。不仅是河南人自己的敏感,还有非河南人的敏感。为什么大连原油泄漏影响不到大连形象,福建紫金矿业环境污染事件也影响不到福建形象,偏一个河南如此敏感?

最近,除了河南航空的新闻,国务院正式公布关于《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简称《总体规划》)的批复,明确指出,河南省省会郑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河南多家本土企业股价都受到影响而上涨。郑州作为中原地区中心城市,发展前景十分值得期待。

网民投票选出的2012最佳避难所,郑州也榜上有名,位列第二,第一名为拉萨。在另外一项城市女性生活质量调查中,郑州也排在前列。虽然这些新闻看不出来有什么联系,但我对郑州能够被选出来,还是颇感意外。

这个夏天,燕京啤酒与华润雪花的争夺战也把主战场摆在了河南。

一个更大的问题:河南形象,改善的出路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