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沃中国落地究竟“卡”在那?


    上周的两个公告,让沃尔沃、吉利、嘉定、生产基地这几个词再次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嘉定区政府在上周四的公告中,项目审批进程、落户地点、引入车型赫然在列,而一天之后,沃尔沃方面立即做出回应,发表了“落地声明”。声明中称,落地地点并没有做出最终决定。声明表示,近期部分中国国内媒体针对沃尔沃轿车在中国的落地选址问题上进行了各种各样的猜测。但按照沃尔沃轿车公司的治理架构,落地问题将由沃尔沃全球管理层负责制定,并提交沃尔沃董事会最终批准后才能执行。

    一个“扬”,一个“抑”,这样截然不同的反应,让业界对于沃尔沃落地中国何去何从的那颗心又“悬”了起来。

    从吉利收购沃尔沃“板上钉钉”开始,关于沃尔沃在中国的生产基地的“绯闻”就从来没有断过,而且几个月来是一浪高过一浪。8月20日,有媒体报道“沃尔沃生产基地落户嘉定工业区已获国家发改委批准,并预计2012年下半年投产”。前几天,还有媒体报道,《新沃尔沃S60将引进中国 在吉利成都工厂代工》,称李书福已经决定,将最新款沃尔沃S60引进中国,在吉利成都工厂代工。

    此前两个“传”的比较“确定”的两个基地:上海嘉定和大庆。有媒体报道称,申报的方案是:在上海嘉定和大庆建立两个产能均为20万辆的工厂。而按照正常流程,吉利两个新工厂从建设到正式投产,至少需要两年。

对此,笔者向吉利多方面人士求证此事,均未得到肯定的答复。吉利有关人士表示,此前媒体报道中任何关于沃尔沃在中国的生产基地的内容,都是没有确切证据的。

    8月2日,吉利沃尔沃举行资产交割仪式后,李书福在伦敦接收国内媒体采访时谈到,是否将在国内建厂,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笑称自己“说了不算”。李书福指出,是否要在国内建厂、建厂具体数量等问题首先要由沃尔沃管理层研究并通过,吉利将不断提供建议,最后经由董事会讨论,“这些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的”。潜台词则是,无论外界传言生产基地将花落谁家,最终还是要由沃尔沃的董事会决定,任何个人的表态,都无法说明什么。

    对于吉利来说,基地落在哪儿先不说,不管这些传言是真是假,眼下,当务之急是加快沃尔沃在中国基地的建设。

    沃尔沃何时才能在中国落地?这事儿不是一方决定的了的,那么到底“卡壳”在哪儿?

    地方政府方面?从目前来看不太可能。关于沃尔沃中国生产基地落在哪儿的问题,地方政府似乎看起来比吉利还要着急。这块儿肥肉到底花落谁家,各地都在暗中较劲儿,一个个“绯闻”,一则则公告,无不显示着各地在与吉利谈判过程中的博弈。8月19日上海市嘉定区的公告可以看出,如果真的如其所言,基地真的落在嘉定,那么很显然,嘉定区急于发布公告,显得有点迫不及待了。

    吉利方面?毫无疑问,作为商人的李书福肯定是要图利的。就像一个业内人士所说,谁也不愿意花100亿人民币买一个虚名。吉利收购沃尔沃怎么图利?沃尔沃每年有很大的亏损,李书福应该有把握沃尔沃能够在他手里面扭亏为盈,活过来,并且活得更好。钱花出去了,巨额的投入和贷款,不是只为了“出名”,“回报”是当务之急。同时,在吉利的战略规划中,中国市场将成为沃尔沃汽车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之一,产能的扩充是必然。李书福之前也曾表示,沃尔沃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它的规模实在是太小了。利润仅仅能够在规模扩张达到使每单位成本下降之后才可以实现。从这个方面讲,吉利、沃尔沃应该也是积极准备落地中国的各项事宜,为了能尽快见到回报,本土化的进程必须要加快。

    吉利并购沃尔沃创造了“吉利速度”,在短短8个月中,不仅完善了并购方案、清点了全部资产、划分了知识产权、解决了工人福利谈判,还达成了协议、通过了层层审批,最后完成了交割。那么,在中国基地这件事,是否应该进一步体现这家中国民营汽车企业的效率?

    发改委方面?如果说地方政府态度积极、企业方面也没有理由拖延的话,那么推进速度缓慢是否与审批部门有关?沃尔沃落地中国难道是在发改委方面出了问题?曾有知情人士透露,国内主管部门(也就是发改委)对于吉利将沃尔沃项目落户国内提出了要求,即沃尔沃在海外运营部分必须实现“盈利”,一个海外亏损项目落户国内,在并购的融资、审批方面会遭遇问题,一时间,沃尔沃项目能否在国内投产被蒙上迷雾。

    但是,沃尔沃的经营状况已经开始好转,发改委对于“盈利”的要求应该不难实现。就在吉利汽车准备完成和沃尔沃交割之前,7月23日,福特汽车公布了其2010年上半年的运营状况,沃尔沃轿车在今年第二季度获得了5300万美元的税前经营利润,而去年同期为-2.27亿美元。对于发动中国有史以来最大海外汽车并购项目的李书福来说,沃尔沃的盈利,应该说是一颗“定心丸”。这样的成绩,也应该让发改委“放心”了。

    那么,沃尔沃何时才能落地中国?到底是哪一方影响了进度?地方政府的一片“痴心”,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那么,如果是沃尔沃董事会关于此事没有与国内的意见达成一致,沃尔沃决策层自身则要加快步伐了;如果是发改委的进度对此事造成了影响,作为审批部门,其也应该为沃尔沃落地国内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加快审批速度。曾经,各级公务员在审批吉利收购沃尔沃的交割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职业化、国际化的素质,让吉利上下以及业内都为之吃惊,正是中国各级政府部门在审批方面的有效率的运作,让吉利有可能提前两个月完成交割。这次发改委应该也不会让人们失望。

    不管问题出在哪儿,这事儿不能拖延了,打铁要趁热,落地要趁早。(文/陈晓芸)

    

    搜狐汽车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