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微笑
――序《中国新生代农民工考察报告》
郑彦英
也许是我和王强先生出身相同,经历相近,年龄相仿,所以看王强的作品,我感到很亲切。但他过去的作品,我仅仅是欣赏,而这一部《中国新生代农民工考察报告》,冲击了我的灵魂,因为他说出了我多年想说而没有说出来的话,并且进行了细致入微的研究,所以说话说得很有底气。
他说的是农民工,而且是新一代农民工,这个只有在中国才有的奇怪的称谓,这个被长期鄙视的群体,这个为中国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而又被城里人斜视的群体,他带着渗透在骨子里的感情进行研究和叙述,他在后记里说:“新生代农民工中有我的侄辈,我时常关注着他们,他们也常常到郑州看我,向我诉说着他们的困惑和希望。他们是农民工中的最不稳定的一代,他们童年时是留守儿童,少年时随父母在城市间游走,成年后又奔波在各大中城市找工作。他们的报酬低、居住环境差、社会保障差,是城市的边缘人。他们渴望融入城市,但城市不接纳他们,他们常常感到无奈和无助。我也常常因自己位微言轻而内疚,甚至不敢对视他们渴求的目光。”其实何止是他,我的侄辈也站在这个行列,我每每接他们的电话时,心里就忐忑不安,我以最大的能力去帮助他们,但也仅仅能解一时之渴,能放松他们长期被挤压的心灵吗?
王强先生引经据典,道出了自古以来中外人们对农民的看法:他引用了春秋时期《谷梁传·成公元年》的记载,“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工民、有农民。”可以看出,在春秋时期,农民就被排在最底层。他还引用了20世纪西班牙诗人拉法埃尔·阿尔维蒂写农民的一首诗:“他们顽强地走着,树皮的脸色,挡得住斧子的砍击,毫不动容……比蹄子还硬的磨旧的靴子,沾满了粪肥和沉重的泥泞……在新的习惯里日日夜夜劳作,杀死死亡,为了获得自己的生存。”说出了中外学者对农民的认识。更重要的,他还指出了一些官员和高高在上的学者,还要在农民身上剥皮的严酷现实:“那个以“长远利益”、“实现城市化和现代化”为借口的“试验”,剥夺了农民的利益,搞了个贻害至今的城乡二元的户籍制,使中国农民从精神、心灵、身体受到了极大的摧残和伤害。现在还有不少追求政绩的官员,还在鼓吹“代价论”,要中国农民再做一次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牺牲品。我觉得,有这种谬论的官员,简直是不把农民当人看,简直是数典忘祖。”只有这样有根有据有理有力的文章,才能阻挡那些人对农民工的歧视,才能让农民工真正在劳动报酬上合理平等,在心理上真正和谐。
本文的可贵之处还在于调查深入,不但在微观上,而且在宏观上。比如农民工现状,特别是农民工的贡献和重要性,他这样写:新生代农民工是一个对中国社会转型有着巨大冲击力和推动力的群体。他们从相对落后的农村走到繁华的城市,克服着他们面临的由传统人格向现代人格转型的巨大困境,克服难以想象的痛苦和困难,在城市尽力劳作,为城乡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我们是城市的脚手架,有了我才有高楼大厦。”这是许许多多打工青年爱唱的一首歌。在城市,他们挥汗如雨,为城市建起了一幢幢高楼、一条条通衢大道;他们风雨无阻,骑自行车穿行在大街小巷,为市民送去一袋袋牛奶、一份份报纸。建筑、纺织、煤炭、制造、餐饮、服务等行业中,城里人不愿做的而又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苦、累、脏、险工作,几乎都由他们来承担。改革开展以来最有发展活力的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正是新生代农民工最密集的地区。据估算,2000多万新生代农民工对广东省GDP的增长贡献率,高达20%以上。
同时,他更描述了农民工的惨状,并举了一些例子:去年底,经一名李姓包工头介绍,23名民工答应去长江南京水域的潜洲岛打工。到岛上后,发现这里荒无人烟,打的工竟是割芦柴。不久包工头李某不见了,带来的船也不见了。一开始,他们以为李某忙事情去了,也没在意。白天,他们割芦柴,晚上就睡在临时搭建的几间帐篷工棚里,每晚都冻得直哆嗦。9天过去了,带来的米、面、菜都吃完了,大伙实在熬不下去。幸好一名民工带了手机,于是迅速拨打了110,南京水警支队出动冲锋艇,将他们解救出来。
上面说的是微观现象,而在宏观上,他极力推广林毅夫的研究:林毅夫把拥有九亿人的农村看成目前亟待释放的最大市场,他希望启动这个潜在的市场,让中国经济远离正在走近的通货紧缩。为此,他建议开展新农村建设运动,呼吁政府以积极的财政政策来拉动投资需求,保证农村经济的增长,消化我国过剩的产能,真正使广大农民增收。出身贫苦之家的林毅夫,提出了“穷人经济学”,他说:“我国当前贫富差距的主要矛盾不在于富人太富,而在于穷人太穷。”只有把制定政策面向“穷人”,穷人则可能脱贫。他相信,再过二十年,中国会超过美国,中国的穷人将不再穷。
这是林毅夫的希望,是王强的希望,更是我的渴望!
看到本书后半部,我渐渐地对中国新生代农民工的前途有了信心,王旨不但关注到法律界已经形成对农民工维权的强大意识,并且推断,全国将有一场“新市民”运动。并且引用了国家最高层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关注:2009年5月31日,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胡锦涛同志来到北京市海淀区巨山小学。这是一所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公办小学,700多名学生中有九成是来自全国各地的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当胡锦涛同志走进一间教室时,语文老师正在给学生讲成语课,在提到饮水思源时,胡锦涛同志对学生们说:“这个成语告诉我们,喝水的时候要想到水的来源,获得幸福的时候要想到幸福的来源,希望同学们珍惜现有的良好学习环境,努力学习,健康成长。”
我希望广大的农民、广大的农民工、广大的新生代农民工,都能看到这本书,这样,我们的农民和农民工,就会知道我们为什么长期被鄙视,知道我们现在的状况、造成现在状况的原因和将来的前景。起码,在我们的心理深处,不会再下意识地猥琐,反而会享受阳光,面带微笑。
王强先生,当我们面对这样的微笑时,应该干杯!
2010-8-15于河畔木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