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闲置名单的四个结论


                         

 

土地闲置是一个很容易引起争论的话题,主观的倾向容易指向开发商囤地牟利,而开发商则往往会大叫委屈,认为土地出让者——地方政府的行为导致的囤地更为主要。多年来这个问题一直未能争出一个结论,而这次被媒体公布出的数据则暂时看出了一些结论性的因素,有望让这一争论暂时告一段落。

第一个结论是,到底是谁主导了土地闲置的问题?在本次公布的160份北京土地闲置名单中,有一个很清楚的事实被媒体发现,那就是其中35宗被指因企业原因,125宗由于政府原因,对比而言,政府导致土地闲置的因素占据主导的结论已经变得很清楚了。这其中拆迁问题久拖不决的现象在“8·31”之前出让的土地中很突出,其他的各种债务、抵押的因素导致的闲置只占少数,企业刻意倒卖土地的问题并不十分普遍,仅有李泽楷等个案。

  第二个结论是,闲置的土地是否推高了房价?根据业界提供的数据,今年7月公布的全国开复工总面积32.43亿平方米,按照1的容积率算,本次公布的土地闲置面积可建成的房子不足1亿平方米,而去年全中国商品房的销售是9.4亿平方米,相对来说,这些闲置土地的比重极小,囤地导致房价上涨的理由并不成立。

  第三个结论是,今后还会不会有更严重的土地囤积现象?本次公布的数据也体现出了一个显著特点是,在网上公布的北京闲置土地名单中,有130宗购地合同签约时间在2004年8月26日至31日之间,占所有项目的80%,“8·31”现象十分明显,可见,最近六年以来,土地显著的现象大幅减少,甚至可以说是有了根本性的变化,在“净地”出让的时代,土地闲置的话题并不如大家所猜想的那样重要,如果不倒退到非净地出让的时代,土地闲置的问题估计很难再升温。

 放下了这些结论性的因素,再来看土地与房价的问题,思路就会少一些干扰,房价过高的问题,可能就应该更加重视从土地的供应的角度来分析,尤其是供地数量和供地价格对房价的影响,如“地价推高房价”已经由一个争论变为了被大多数人认可的结论,也是政府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从以上的四个基本结论可以看出,清理闲置土地影响房价的效果不会很明显了,只要关注不让这种现象大幅反弹即可,大家可以少一些争论,用更多的精力去谈论对高房价更有效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