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是创办现代化企业的先驱,他曾向手下人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别人问你,松下电器公司到底是一个制造什么的公司,你怎样回答?”被问的人答道:“我会回答说,松下电器公司是制造电器用品的。”不料,松下幸之助一拍桌子,大声叱责道:“像你这样的回答是不行的!你们这些人的脑袋里到底装了些什么?”大家一头雾水,而松下却说:“如果别人问,你们是制造什么的公司,应当回答:公司造人,也造机器。”
松下幸之助把企业定位于“造人”,并把“造人”置于“造机器”之前,这样的认识正是松下的高明之处,充分体现了松下幸之助“造物先造人”的经营哲学与做人理念。人是企业的命脉,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之道。一个企业尚且如此,一个国家更应把“造人”放在第一位。而“造人”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教育,正所谓百年树人。
恩格斯指出:“人是战斗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较量都集中表现为高素质人才的较量。也正因为如此,当前我国把人才举国战略提到重要的高度,把人力资源当成一项重要资源进行培育、挖掘、整合、开发。
近些年,人才培养工作已经引起不少领导者的高度重视,并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但不可否认,一些领导者的“造人”意识还不够强,还没有把培养人才当作自己的第一责任。培养和造就人才,其作用将影响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更久远,但这项工作远比其他一般性工作难度大,系统性更强,对领导者自身的素养要求更高。领导者应当具备“求才之心、识才之眼、爱才之为、容才之量、育才之方”,真正为“造人”育才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