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已经逐渐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5月的进出口也将继续保持强劲的同比增长率。同时由于进口额增长开始放慢加之出口额增长加快,贸易顺差将继续扩大。
从市场的预测情况可以看出5月进出口贸易仍将继续快速增长,接受经济观察网调查的12家机构对5月进口数据的预测中值为45%,出口数据的预测中值为31.44%。这12家机构包括交通银行、银河证券、国泰君安、高盛高华、瑞银证券等众多知名机构。
另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有机构提出了需要关注的一些潜在风险,内需方面他们开始担忧中国国内投资的下滑导致进口下降;外需方面则有人开始猜测欧洲债务危机一旦恶化将引起出口再次低迷。
进出口高位增长 顺差继续扩大
5月进口的预测中值为45%,出口的预测中值为31.44%,同比增长率给得那么高,显示了经济学家们并不担忧5月的进出口贸易。
进出口的同比高增长并非无迹可寻,兴业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董先安从早些时间发布的PMI指数的角度分析,4月物流协会制造业PMI新出口订单指数为54.5%,与上月持平,已连续12个月位于50%以上的扩张区间;制造业PMI进口指数降至53.1%,比上月下降0.6%,不过也仍处于扩张区间。这两项指标都预示了5月进出口贸易将继续保持高位增长。
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则经常用更微观的市场现象和数据进行分析,他认为近期澳大利亚和巴西港口船舶排队现象依然严重,这表示中国的铁矿石需求在增加;而从波罗的海航运交易所原油综合运价指数来看,近期运价指数亦有明显上涨,间接说明原油成交旺盛。铁矿石和原油是中国进口量很大的两种商品,市场的活跃反应了中国进口的需求很大。
而在出口方面,鲁政委指出,从中国出口集装箱运输市场的数据来看,5 月上、中旬欧、美等远洋航线运输需求处于由淡转旺的上升期,货量继续上扬,尽管船公司已陆续放宽了运力的供给,但船舶平均舱位利用率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特别是北美航线,始终维持满仓水平;中国的外贸在3月份的时候出现过逆差,但很快便在4月恢复了小额的顺差,而“5月外贸顺差继续扩大”这一点在很多机构的预测报告中都有提及。
瑞银证券经济学家汪涛预计,随着全球需求的复苏,出口同比增速可能会达到35%以上。进口增速则随着投资和大宗商品价格的增长放缓而放缓。
华泰联合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陆磊则认为顺差继续扩大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国内调控政策抑制了进口需求。
招商银行宏观策略分析师徐彪认为这跟汇率有关,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压力逐步减轻,中国主动加大进口的行为可能高一段落,综合而言,贸易顺差将上升。
内外需疲软?
在宏观经济领域,近段时间国内外均出现了一些重大变化。中国国内正在进行针对房地产领域的调控,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也开始有放缓迹象;国际上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不断恶化,欧元不断贬值。
这使得经济学家们产生了对内外需将现疲态的担忧。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指出,政府调控房地产措施打压了相关产业投资,但中期看来,新疆大规模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将弥补这部分下降,进口有望依然保持较快增长。不过,随着去年基数的逐步提高,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有所回调,进口增速将呈逐步回落的走势。
万联证券分析师孙亘指出了他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担心,尽管目前未产生实质性影响,但是这对于中国对欧盟出口的影响可能具有滞后性。
连平对于国际需求形势的变化提出了他的看法,未来中国出口情况取决于两方面因素的较量。一方面美国和新兴市场经济复苏态势较好,对这中国出口有拉动效应;另一方面,而欧盟经济受到主权债务危机的困扰。如果欧债危机能控制在较小范围内,对中国出口影响不大;如果欧债危机扩大,那么对我国出口影响则不可低估。毕竟欧盟市场占到中国出口总额的20%。
更有人担忧在国内调控和外需紧缩的双重压力下,中国经济甚至会出现“硬着陆”的现象。
国泰君安总经济师、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在6月初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经济在增速回落的过程中的确存在着“硬着陆”的可能性。
李迅雷分析称,目前看来,房地产调控政策尚未出尽,它将给未来中国的国内投资带来多大的压力现在还很难估测。另外,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现在还是属于非常初步的阶段,未来是否会有更严重,甚至是将引发全球性危机的问题出现,目前很难下定论。只要这两个不确定性的因素一直存在,中国经济就有所谓“硬着陆”的可能性。
不过也有很多人认为关于“硬着陆”的担忧是多虑了。
法国兴业银行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马博文曾向媒体表示,对中国最近的房地产调控可能引起的经济下行风险被 “大大高估了”。他认为最近的紧缩措施对中国经济的直接影响,只占经济规模的3.2%。
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孙明春此前曾向媒体表示,欧洲债务危机可能不会使中国像2009年的全球经济衰退中一样出口大幅下滑。欧元区的实际GDP增长预计2010年将达1.1%,而2011年将达1.7%,这相比2009年该地区经历经济下滑4%来说,有更好的前景。“如果这些预测被证明是正确的,中国2010年和2011年的出口表现应该不像2009年一样糟糕。”
但即便欧元区陷入更严重的情况,进入类似2008-09年的萧条;他预计中国的出口受到的影响也远远低于2009年。“虽然对欧盟的出口占中国出口总额的20%,但相比2009年的全球经济衰退,我们相信这次的影响会更平静些。”
附:参加调查的机构名单,排名不分先后
姓名 机构5月进口、出口数据预测值(同比增长%)
宋宇(经济学家) 高盛高华进口:49%出口:38%
连 平(首席经济学家)
仇高擎(高级金融分析师)
唐建伟(高级宏观分析师) 交通银行进口:44%出口:30%
董先安(首席宏观分析师) 兴业证券进口:40.2%出口:32.0%
陆磊(首席经济学家)
张晶(分析师)
陈勇(分析师) 华泰联合证券进口:42.2%出口:30.6%
徐彪(宏观策略分析师)
马强(宏观策略分析师) 招商银行 进口:42.95%出口:30.78%
鲁政委(资深经济学家)
肖丽(宏观经济研究员) 兴业银行进口:55%出口:34.4%
汪涛(经济学家) 瑞银证券进口:46%出口:36%
郝大明(宏观经济分析师) 银河证券进口:45%出口:25%
孙亘(分析师) 万联证券进口:45%出口:33%
陈兴动(首席经济师) 法国巴黎亚洲证券进口:43.3%出口:28.5%
李迅雷(首席经济学家)
姜超 (宏观研究员)
王虎(宏观研究员) 国泰君安进口:45%出口:32.1%
赵庆明(高级研究员)建设银行研究部进口:46.0%出口:29.5%
12家机构预测数据中值:进口:45%出口:31.44%
内外需疲软风险隐现
评论
3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