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高考是中国现代教育的试金石,莘莘学子由简单知识获取型向综合素质能力拔高型转变


2010年高考历时三天,今日落下帷幕。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启动实施之年,由上年11个省份参加新课改高考基础上,今年又增加北京、黑龙江、吉林、陕西和湖南一市五省。共16个省份纳入新课改后高考之列。现已占全国所有省份的50%。今年考生为957万,因报考人数减少(与上年比下降74万人),招生计划增加。教育部分析,今年全国高考平均录取率将增近7%,预计约67%的考生会被各院校录取。教育部考试中心从实施考务和命题两方面贯彻上述纲要要求。该中心主任戴家干发言,新课改后的高考目标既要体现新课改的探究型、学习型、多样性和选择性,又要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以人为本的理念,主要是实现与以往高考的对接,平稳过渡。评价体系将发生变化。

        新课改政策出台实施,集中人本性,整合资源能力、倡导教育公平。为促使我国标准化高考制度进一步完善和教育体制走向成熟提供了土壤。它必将成为培养莘莘学子由简单知识获取型向综合素质能力拔高型转变的重大教育革新;成为在海量信息和全球化熏陶教育中成长起来的新生代求学深造立身之大计。人才强国战略是中国教育的递延机制,教育是人才成长的坚实摇篮。新课改高考这一中国现代教育的试金石,为人才最初选拔赛提供了恰适契机。

                                ——中国记者/世界华人文化名人协会副会长欧阳艳玲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