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是人生长恨


高中时代,一位同桌曾给我说,他看见别人把水龙头开得很大就心疼,看见没有被关上的水龙头,他都会去给关上。他说,看着水就那样白白流掉,太可惜了。他对水这样的珍惜,并不是因为受了环保节约的教育,那是一种骨子里对水的情感。

他给我讲过很多关于水的故事。他家住在山里面,山上都是石头,建院墙用石头,猪猪槽也是石头,院子里铺着的也是石板,除了采石场的车,很少有别的车经过村落。那里很缺水,很长一段时间,他们都要跑了很远,到一条河边去挑水。经过上坡下坡,回来水也没剩多少,存放在水窖里,自然珍惜的很。小时候,夏天大家跑到不知隔了多少隔壁的村子去,在那里的一条河里游泳,美得不得了,很是羡慕住在河边的人们。后来村子里面终于有了机井,打了三百多米才有水,每家轮流抽水,为此还发生过矛盾,有两家人曾打了起来。

他家住在九皋山东面,我家住在九皋山西面。他们把九皋山叫西山,我们把九皋山叫东山。不同的是,我们村子东面就是一条河,村子地势也低,打上六七米就是甘甜的地下水,所以几乎家家都有井。因为是个小镇,最早的布局还是经过设计的,比如南北对称的寨门,比如已经变成了水渠的“护城河”,甚至还有江北小镇的江南梦想。村子里面几乎家家门前都有水渠,形成覆盖全村的水网,干净的地方可以洗衣裳,差一点的地方就是涮涮拖把,也算是小桥流水。讲究一点的人家,会在大门口的两旁砌出小小的花坛,种上向日葵、凤仙花、鸡冠花之类常见的植物。也不用怎么管,到了季节,自会开出大朵小朵的花,艳丽丽、大咧咧的好看。也有的会种些丝瓜或者倭瓜、葫芦之类,扯上几条草绳,任它们往墙上爬去。也有的人家,干脆撒上一把菠菜或者香菜种子,或者种上两棵辣椒。也有的人家,会把植物种到房顶上或者门楼顶上,那迎春花就成了一条绿色的瀑布,春来时就带着金灿灿的小黄花泻下来。在高处的花朵,迎春花是最为常见的,除此之外,就是菊花。

二十年来,小镇的平静不复存在,越发浮躁起来。村子东面,我小时捉知了的一大片树林都没有了,被一些人砍去卖了钱。端午节时采苇叶的苇子园也没有了,那里面总是流着水,虽然偶尔有水蛇,但还有喇叭花和浆果。砍掉的苇子,一部分给匠人编织苇席,另外就是分给村民做了柴火。但那原本长着苇子的土地,种麦子不行的,太湿,种稻谷又麻烦,最终就杂草丛生荒在那里。

今年过年时,经过乔家胡同,我上小学的必经之路,看见那户人家高高的晾风楼,挂着两个大红灯笼。二十多年了,那个不知道建于什么年代的晾风楼没有变过,它依然保持着砖木结构,不知古时谁在里面风雅,谁在里面凝眸。我一直对这家的主人充满敬仰,但一直到现在我都不知道那家主人是谁。很多次路过时,我都会好奇地往那个大门里望两眼,但是大门内的一道屏风,把所有的故事都挡住了。那个晾风楼已经破旧不堪,我不知道它还能在岁月里坚持多久。

在河边长大的人,没有受过缺水的苦。村子东面就是伊河,没有陆浑水库的话,我们的伊河会更加浩荡些,伊水秋声也就不会消失,说不定还能听到鹤鸣九皋,声闻于野,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在我家东南向,大约五六里之外,有个叫曲水的村子,那里有天然的温泉。但我们从来不叫她曲水,一直叫她汤池沟儿,因为那是一个有汤池的山沟。汤,在古代汉语里就是热水的意思,有词赴汤蹈火。在洛阳地区的现代汉语里,汤除了表示热水,还用于饮食,如见面了问喝汤了没有,喝过汤了就是吃过饭了。所以,做饭不说做饭,而说烧汤,烟火味十足。洛阳地区的水席不仅仅是上菜上得行云流水,而且菜也很汤汤水水,甜的、咸的、酸的、辣的汤都有,遍是人间滋味。现在洛阳城里以汤为名的餐馆遍布大街小巷,豆腐汤、丸子汤、胡辣汤、牛肉汤、羊肉汤随处可见。除了汤之外,还有浆,水的另外一种做法成就了洛阳另外一种名小吃,浆面条,也称糊涂面。这种面条的卖法至今还是在街边引车卖浆,不登大雅之堂。

除了水之外,洛阳的土也值得一说,不仅仅是洛阳地脉花最宜,会开出甲天下的牡丹。洛阳的人常说:洛阳地邪。说话的时候,正说到某人时,那人就出现了,大家都会感叹一句:洛阳地邪。当说到一件事情最好不要发生时,还真就发生了,也会感叹一句:洛阳地邪。为什么不是感叹曹操,有点奇怪。

除了水土,还有风水。小雪已经过世的爷爷曾是中医院的院长,研究易经二十多年。据小雪讲,她爷爷曾经预测到一个自己的劫难,约了几个朋友,不知道怎么设局,把那个局破了,也就逢凶化吉。但是,后来一个局,没有破掉,也就是说在劫难逃了。

水,怎么看都与命这么近。西藏歌舞剧《幸福在路上》开篇之后就是水,雪山上的水,雨水,母亲的羊水,孕育一切的水。水在地上奔跑,为溪,为河,为江,为海。水在天上走,为云,为霞,为雾,为雨。

但是,西南缺水了,缺雨了,云南没有云,晴空万里。一个漫长的旱季,烤得大地都有了焦糊味。云南的小女孩把学校里发的七瓶矿泉水省下来,带给父母喝。北京一位老大爷用三轮车拉来四箱子矿泉水,装到了救援的车上。

我的那位高中同学,现在在大连一个检察院里工作,大抵不会再过缺水的日子。而被烤得半熟的云南,水在哪里?

(三月的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