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电视台都在晚上开展每周一到两期的“相亲类娱乐节目”。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湖南卫视的《我们约会吧》、浙江卫视的《为爱向前冲》、东方卫视的《百里挑一》、安徽卫视的《周日我最大》之子栏目《缘来是你》……相亲恋爱节目一个接一个地推出,哗啦一下占据了电视荧屏的半壁江山。
与平民选秀节目红火了四五年相比,一窝蜂扎堆的相亲节目能走多远?是否红得快、死得也快?走在节目舞台前的主持人又是如何看待时下火爆荧屏的相亲节目的?前阵子,在中国电视节“中国主持人30年发展历程高峰论坛”上,赵忠祥、曹可凡、敬一丹、陈伟鸿等名嘴纷纷炮轰现在的相亲节目太假了,曹可凡更预言这种真人秀性质的相亲节目只能存活年把时间。
有关这个节目,笔者本人也是比较喜欢看,但是只是出于放松心情、娱乐休闲的目的。节目背后的玄机,我想还是“假”了一些。而且每个参加节目的人所报的心理不一,真正是为了找对象的我想不是很多。在这里找对象,我想不是一个很好的场所。
下面,笔者选择了一些有意义的评论,以膳读者。
有人说“中国人虚伪了几千年,尤其是“文革”以后,更是真话少、假话多,从官方到民间,大家都是公开地说谎话。该节目直白拜金主义、城乡差别、中西方的大众文化差异,正是那些当事男女撕下面具,心口合一的表现。就这一点来说,也值得社会支持。一个正常的社会,应该是多元化的。该节目对中国传统媒体的颠覆,令人耳目一新,让人看到了中国媒体的进步。此外,节目过于实际的内容,也反映出当今社会分配不公带来的后遗症”。
有人说“该类节目抓住了城市剩女这个普遍问题,保证了参与的热情,又是一个展示个性的舞台,吸引了眼球,通过过滤,通过参与者表达出了能提高收视率的观点”。
有人说“继情感类节目火爆银屏后,相亲类节目又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大众看的不是节目,而是寂寞,是在别人的故事中,寻求一点温暖和满足”。
也有人说“该类节目表面上看是小姐们对应征郎发问,实际上是广大观众在对小姐们评头论足。应了那句诗,xx在桥上看景,别人在荧幕里看xx。呵呵。你看这一排美女,像不像挂在肉市上供人挑选的一片片白条猪肉?”
.......
通过以上评论可以看出,公众对这一类节目尤其对节目背后所反映出来的参赛人、媒体、节目本身及观众心理等并不看好。这些跟风现象,也可能正是反映一个转型时期人们不安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同时,这些也召唤着一个健康、真实的社会诉求的到来!
(随笔)有感于近期的“相亲类娱乐节目”
评论
9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