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4月8日那天开始,21天开启课程、7天禅堂课程、提问课堂,到 6月28日,总共八十一天,在暂时告别之际,说一些“今天”的我的思考吧,
几千年前有人说,人无法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其实,一个人两次下河,河是两条,人,也是两人。
一年中有多少秒,一年就有更多个阿勋。
以下这些是,今天,此刻,在我的思想深处,我确认的部分观点,但是,以后是否还有变化,当然有可能,换句话说,我能确定的就是“我无法确定任何事”:
我看下面这些话,觉得很多都是废话,但是我也知道:任何作为知识的真理,对于没有体验的人来说,不是真理,体验到的才是,对真理的理解,是体验到,而不是知识。
开启前,我也以为我都懂得很多道理,现在,我不这么想。我什么都不是,当然也就什么都不确知。
知识不是理解,理解和知识的差别,有时是生死之间的距离。
特别注意,这里的词汇,是根据阿勋的词典,人们之间的沟通之所以有偏差,是因为我们忽略了一个事实:虽然我们都用同一个词汇,但是实际上,我们各自却有不同的一个词典: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个词典,也就是对大多数词汇都有着看似近似,实则不同的理解,比如说“好、成功、幸福”等等;事实上我们每一个人看到的永远是自己意识所经历的世界。
—— 这一条也适用于以下所有的原则。所以你如果有一个问号的理解,希望先想到,可能我们词汇含义不同。
还有,一句话中,我要强调的词汇,也或许不是你以为的那样。
给修行家人的四句话
什么是修行人?
当你觉得有一些比“看得见的事情”更重要的事情存在的时候,已经快成为修行人了。
无论你参学什么派别,无论你信仰什么,无论是在家出家、无论你是每周一次去一个特定地方,还是只是读一读方面的书籍,经文,对心灵方面的事情,哪怕只有一点兴趣,在我的词典里,都算是修行人。
不过,今天的四句话,那些“自认为是修行人”家人们,或许会有体会更深:
这四句话是:
把修行融入生活,把使命融入本分,把自我融入人群,把人生融入当下。
离开人群的自我是幻觉的,离开当下的人生是虚空的。
鞋内即道场——把修行融入生活
不管你是出家还是在家,是居士、还是真人,是定期去一个地方,道场、教堂、寺院、禅房、静心室...。我称统称为没有任何特别宗教含义的一个词:“道场”。还是每天吃饭前都要闭目走一个程序,你的禅堂、道场、寺院、教堂,不在别处,本该是你的身体,你的身体所在,所行,所言,就是你的修行的唯一道场。
鞋内,就是你的道场:离开生活的修行是虚度的。
你这鞋子踏过的,你平时所在的地方,厨房、书房、厅堂院落,甚至厕所,都是你修行的地方,生活中你所在的地方都是道场,在生活中修行,在和人相处中修行,而不只是自己打坐、站桩,那才是修行,当然你打坐也是修行,但是不要刻意,不要执着,修行到圣人,觉者,也依旧是在这人间成道,还是要在人间修行,也就是在生活张中修行。
如果进入了一些特定的地方,心灵宁静、感觉到幸福安详,平安喜乐,出得门来,在日常生活中对他人时时抱怨,对自己苛责失望,那不叫修行融入生活。
别人在特定的场所对你略有摩擦,你能自己排解,毕竟这里是“道场”,你知道心该静一些,出了那里,去往办公室、家里、见客户、见老板、见员工、见到弟子.....遇到摩擦,立马上火,这是真修行吗?无论哪里,都该是你的道场。你想想看,你所行的道路上,一个属于你的道场,该有多大?一个属于大爱至善的道场,该有多大呢?
其实重要的不在于你干什么,是祈祷、念佛还是吃饭——关键是,那颗心,是什么状态?在哪里?
烦恼也是道场
你所遇到的一切烦恼,一切你所抗拒的人、念头、才是你会获得最大成长和进步的地方,所以要感谢那些遭遇,因为之所以让你遇到,是因为你在这个地方,一定有一个可以提升的空间。
要感谢那些给你这样遭遇的人,要感谢那些给你遭遇的事情,你会发现,当你感谢,你开始去掉了情绪,当你允许,你开始接纳了事实,当你接纳,你开始看到了真相,于是,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无该则成是——把使命融入本分
使命和本分的不同有几个差别,
一个是将来时,一个是进行时,
一个是有期盼,一个是无期盼。
一个关注未来,一个关注当下。
前者是使命,是“该”做的
后者是本分,是“是”做的。
相对于鞋内是道场而言,这一句做到,或许要难一些,很多修行的人,总觉得该为这个世界做些什么,甚至觉得自己肩上扛着拯救世界的一份力量,这当然没有什么不好,但是,这样的用力,效果往往会适得其反。
使命和本分不同。那就是要求回报,有个期盼的结果。
什么是爱?什么是慈悲?
当一个人彻底的有慈悲,慈悲会被总提及吗?
当一个人有无条件的爱,会把爱挂在嘴边吗?
什么叫“无该则成是”?没有了“应该”,则是真的“是”,有了应该就不是“是”了,比如说,“你该长大了。”这话说明你长大了吗?显然不是,我们应该拯救世界的环境了,这句话发生了吗?没有。
还有,关注未来和当下,两个选手:一个特别在意比分,一个全神贯注关注当下,哪个选手更容易赢得比赛?
该会对自己,也会对外界造成压力,这个世界“是”的太少,所以“该”就多起来,是,就是本分,该,你或许会用使命,其实也就是你还“不是”的一种存在。
什么是本分,该你做的事,不问结果地无怨无悔做就是了。
什么是本分的生活:不带期待地带着心上路。离开本分的使命是无力的。
......
-----
以上文字如果转载,需要加上我最后这句话:
此刻的我,只能确定此刻的我的观点,将来改变,属于自然,因为那时,是另一个我,而你,也是。
以上的观点,如果说得不清楚,欢迎在本文下提问。
也欢迎指责:不过对于后者,我已经预备了一句话:“你也许是对的。”下面,也就不再一一回复了。
因为改变是一定的,稿子永远定不了,所以不建议你转载。:)
记录激动时刻,赢取超级大奖!点击链接,和我一起参加“2010:我的世界杯Blog日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