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被勒索,学校为啥说“管不了”?
近日,有网友发帖称,通州四中门口常聚集有十几人,拦住学生勒索要钱。昨日,多名学生表示曾有同学因不给钱被打。通州四中证实此事,但表示对校外发生的事情学校管不了。(5月5日新京报)
一方面是校园安全已升至国家战略,各地学校以及党委、政府纷纷以“重大政治任务”来保卫孩子保卫校园;而另一方面却是 “事情发作在校内应由学校管,但出了校门学校就管不了了。”相形之下,通州四中的做法与说辞显然有些不合时宜。由此,“是管不了,还是不想管?”也就成为了网民最大的疑问。
对于此事,评论人沈仰佑认为,校内事与校外事有着密切的联系,管不好校外事必然会影响校内事,影响学生的学习和人身安全,在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没有“动真格”管理的情况下,校方就表示“管不了”。 这说明学校缺少一种应有的社会责任感,抱着一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明哲保身态度。我想,沈仰佑先生的说法是很有道理的。教育是一个不断的延续过程,是不分校内校外的。况且,《教师法》中也明确规定教师有“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的义务,因而通州四中“事情发作在校内应由学校管,但出了校门学校就管不了”的说法无论如何都是站不住脚的。
然而,笔者同时质疑的是:面对如此严重的局面,教师们真的不想管吗?学校能够管得了那些早已离开校园的“混混”们吗?报道说,通州四中一名分管德育工作的领导证实此事,他表示团伙中有两人曾是该校学生,但都中途离开了,学校发现他们参与拦劫学生一事后,曾对两人进行教育,并找到其家长要求管教孩子。很显然,倘若说通州四中针对学生遭遇勒索的现象而“不想管”,实在是有点冤枉了他们。管而无效以至于不敢再管才是其“管不了”的本来面目。
平心而论,笔者是十分了解学校的尴尬与教师的无奈的。其一,法律只是规定了学校和教师具有管理学生的权利而并没有管理社会的权利,权限制约之下,教师难免会心存疑虑;其二,面对频频出现的校园暴力和各种社会压力,教师的尊严已经受到了严重的损伤,“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自然会成为常态;其三,那些勒索者之所以会把目光聚焦到校园,就是因为在校学生身单力薄基本没有反抗能力,校园安全、保卫工作相对薄弱、教师比较懦弱的原因所造成的,因而往往带有一种挑衅与滋事的心态,“怕”的念头之下,也就出现了教师“不敢管”的现象。——报道还说,通州区北苑派出所一名民警称,此类案件比较辣手,以前其他学校也曾发作过相似案例,但由于涉案职员年龄小,少数为初次作案,所以未对他们进行处置。试想,法律尚且拿其没有办法,又岂能不出现学校“无方”、教师“无能”的尴尬局面?
地震来了,老师勇往直前,被砸死也值得;歹徒来了,教师挺身而出,牺牲了也光荣。此说虽说很感人很悲壮但也似乎多少缺了那么一点人情的味道。教师不是圣人,何以非要做到以身殉职的地步?在维护未成年人的权益时,谁来保护教师的权益?
学校作为一个公共场合,任何意想不到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而学校作为承担教书育人职责的机构,保证学生在校期间的人身安全更是义不容辞的。但设若让学校或教师把什么样的责任都承担起来,这无论如何都是一种偏颇与荒谬。近期连续发生的校园惨案已经表明,保护学生的安全乃是社会之责,孩子需要的是国家与全民的呵护。
“事情发作在校内应由学校管,但出了校门学校就管不了了。”通州四中的这种说法尽管有些不合时宜,但却很真实也很客观!——学校对校外暴力拿不出强有力的办法,这是当前教育者最为苦恼的一个问题!
(李吉明2010年5月5日于河南新乡 邮箱:[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