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减少竞争,借用他人的身份证进行注册报名,造成自己想要报考的岗位看上去报名人数很多,以此吓退部分竞争对手。2010年国家公务员招录考试开始报名以来,“刷人数”成为了不少考生当中的热门话题。相 关专家也提醒考生:最佳报名时间已经到来,考生要对自身实力有信心,不要坐失良机。(10月20日《上海青年报》)
据说国家公务员考试被称为“国考”,足见这考试的重要性和受欢迎程度。正因为其炙手可热的程度,也诞生了一些非常“聪明”的考生,钻漏洞、抢空子,可谓八 仙过海,各显神通。
听说过高考、大学英语等级考试、公务员考试、职称考试这些国家级考试都出现过枪手、泄题、甚至高考移民现象,但比起现在刷人数的,那些都太小儿科了。不仅 冒法律风险,而且一旦被查出来,后果不堪设想。真正的“作弊”应该是隐于无形中,让人抓不到尾巴,合法合情,但未必合理。好比针刺进后脊梁,看不见摸不着 挠不到,但又奇痒无比,欲除之而后快。这一招那才叫绝!如果公务员考试加试一门“弄虚作假”科,我想这些“刷人数的”一定可以拿高分,这也算是身怀绝技 的,还没考进公务员队伍,就和公务员队伍里的暗流十分地“臭味相投”。
考生不认真备考,不想着多考几分而是琢摩能踹下去几个,这种在考试时就弥漫开的弄虚作假风气值得引起相当程度的重视。这种行为,不仅严重破坏了公务员选拔 考试的诚信与公平的基本原则,对公务员的录用质量也会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虽然“刷人数”并不能保证其稳操胜券,但是“政者,正也,己不正,焉能正人, 治者无德,又何以德治”,像这样不择手段、恶意竞争、急功近利的行为,让一些优秀的报名选手“望而生畏”进而放弃加入竞争,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 即使侥幸考上了公务员,我们又怎能指望他为人民造福谋利呢?对社会的影响也许是不堪设想的!
这是公务员考试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一个缩影,拷问公务员报考者的诚信。投机取巧、不诚信、只贪图公务员待遇好福利高的人,怎配当公务员?
随着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一些求职者抱着蒙混过关的侥幸心理,在简历上做“手脚”,类似“公务员报考刷人数”的弄虚作假、不诚信行为在求职者的简历上也被发 挥得淋漓尽致:比如,虚构经历,没有参加社会实践却写社会实践丰富、号称自己是学生会主席、瞎编自己参加了某项国际大赛;伪造证书,弄些荣誉证书、四六级 证书等为自己的简历“贴金”……这些弄虚作假行为的背后,映衬的是一个人诚信品质的缺失。殊不知,这样做的代价是高昂的,因为任何一家企业也不会录用不诚 信、喜欢弄虚作假的人。谎言总有被揭穿的时候,等到那个时候再悔恨当初“搬石头砸自己的脚”恐怕为时已晚。
无论是公务员考试,还是作为一个应聘者,首先都应该讲诚信,这也是一个人应有的基本素质。诚信是敲开企业之门通往成功的钥匙,没有这把钥匙,你即使“砸 门”或者“越窗”,还是有一天会被“踢出来”的。因此,作为刚踏入社会的毕业生,应该放长眼光,不要因为就业心切,就忽略了作为一个人应有的最起码的道德 和诚信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