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事件可以休矣?


鸿海董事长郭台铭满怀歉意的三鞠躬似乎并未打动上帝,更没有感动其富士康下属的员工,据最新的报道,富士康深圳龙华厂区大润发商场前又一名富士康的员工(今年的第12起)员工坠亡。笔者本不想就富士康今年接二连三发生的员工坠楼事件妄加评论,本以为昨天富士康宏大的媒体参观日(据称至少有200多记者)、郭台铭的反省及深圳政府的回应至少可以让接连遭受厄运的富士康能有个缓冲的机会,但不知是命运的捉弄还是什么别的原因,员工跳楼自杀并未终止,而且颇有马不停蹄之势。

 

客观地讲,一个人的生死真的不是富士康所能左右的。再严谨的保护措施也会有疏漏,何况富士康如此规模和员工的企业,做到疏而不漏几乎是不可能的。那么当一个企业和相关的政府部门在他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了最大努力之后,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其实对于人来讲,过度的热情和冷遇都可能会造成负面的影响,尤其是在其心理承受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在这里我们不妨将富士康事件的重心从主体转移到旁观者的角度去看。那就是我们的媒体和某些评论人。如果笔者没有记错的话,媒体和评论人对于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笔者也是因为随着事件的不断发展和媒体的大肆报道,才开始知道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的,尤其是富士康与跳楼总是相伴而行。当然,笔者并不否认媒体和某些评论人出于对死者的同情而予以报道和评论,但其中也不乏借机炒作之媒体与评论人。

 

就像笔者上面所述的,当关注着过于热情和冷遇的时候,也不仅让人怀疑其用心。这让笔者想起了很早前看的《编辑部的故事》中葛玲的一句经典台词:平时你好像看不到什么好人,一出事了,好人全来了。就富士康事件来说,各色好人一拥而上,有同情的,有抱不平的,有用人生激励的,有冷嘲热讽的,仿佛真的是世界充满爱。但不知道这些好人想到了没有,越是这样,如果身处富士康的员工认为自己的现实状况并未得到实质的改善,其生的尊严没有得到尊重,可能会使其有死了比活着更有尊严的想法,从而我们这些好心的媒体及评论人间接成了帮凶呢?笔者不懂心理学,只是觉得人在经历挫折或痛苦时,往往过度的同情和关注,会让其感觉到自己更加孤独和卑贱。

 

中国有句俗话:活着不孝,死了瞎胡闹。具体到富士康事件,逝真已逝,就让人家安静地走吧,将更多的关爱给与现在还活着的人,即富士康的员工们。让他们的收入更高些,让他们更有尊严些,基于此,希望我们的媒体和业内人士不要再纠缠和大肆渲染富士康事件了,留一些好心给活着的人,也不要在继续给富士康和政府相关部门压力了,至少他们也做了应该做的。这昨晚发生的12跳,能否成为富士康事件报道和评论的终止,至少是要低调些呢?不是为别的,只为现在仍在富士康辛勤工作的员工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