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医药分家太荒唐”才荒唐!


    

说“医药分家太荒唐”才荒唐!
盛大林

“医改如果成功了,是全国人民的悲剧!我敢这么说,就甘愿受千夫所指,不怕被人骂!”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工商联副主席、青州尧王制药总经理宗立成刚刚抵达北京就爆出惊人之语。他激动地说,医改的核心“医药分家”从根本上就是荒唐的。“我自己从事药品生产,太清楚这里面的关系了。”宗立成说,“医药分家之后,等于给药品流通增加了中间环节,企业回龙资金更没保障,这不利于医药产业发展。”“原本由医院赚的钱还能用来改进医疗设备,今后这钱给医药公司赚去了,还会流回到老百姓口袋里吗?”(据3月4日《扬子晚报》)

宁愿千夫所指,也要实话实说。宗委员直抒胸臆的勇气确实可嘉,而且他的言论自由权利也应该得到捍卫。不过,医药分家“太荒唐”的说法,实在让人难以接受。

医药分家确实是新一轮医改的重要内容。之所以要实行医药分家,是为了改变以药养医(官方的说法是“以药补医”)的局面。由于药房是医院的经济命脉,医院及至卫生部门都把药房当成了“摇钱树”,很多医院甚至直接把处方开药的多少与医生的收入挂起钩来。虽然国家规定药房药品的价格加成不得超过15%,但医生为了自己及医院的经济利益大都“只选贵的,不选对的”或者选择那些回扣多的药品;由于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暗箱操作以及不公平竞争,公立医院药房同一药品的进价甚至比市场药房的零售价还要高出很多,这些也正是“大处方”及其“看病贵”的渊薮。为了根除这些弊端,最彻底的办法就是斩断药房与医生及医院之间的利益链条,这也早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那么,宗委员为什么反对医药分家呢?他说出了两个理由:一是药品流通增加了中间环节,二是药品生产企业回笼资金更没保障。实际上,第一个理由并不存在。医药分家只是医院和药房之间的关系发生了转变,流通的环节并没有增多。至于医药分家影响回笼资金更是莫明其妙。宗委员提到,新医改方案一公布,就有医药公司“更牛气了”,直接要求延期付款。我不清楚这一个案跟医药分家有什么关系,我觉得延期付款也是市场中正常的现象。如果宗委员看不惯或者受不了这家“更牛气”的医药公司,可以不与它合作;如果那个地方没有其他的公司可供选择,那问题一定是出在垄断上;如果某地的所有医药公司都很“牛气”或者都要求延期付款,那可能是因为那个地方医药市场的竞争还不充分或者自家企业及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够……无论如何,都怪不到医药分家的身上。

“原本由医院赚的钱还能用来改进医疗设备,今后这钱给医药公司赚去了,还会流回到老百姓口袋里吗?”这话听起来像是有理,因为医药公司赚的钱确实不会流到老百姓的口袋里,可如果医药分家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药价畸高的问题就能得到解决——患者看病花的钱少了,不就相当于有一部分钱回流到老百姓口袋里了吗?

面对“站在自己的立场讲话”的质疑,宗委员坚称自己是“为老百姓说话”。也许宗委员确实没有自利的动机,但他的视角及论据确实太狭隘、太片面了——在我看来,真正荒唐的不是医药分家而是他的言论,真正的悲剧不是医改成功而是代表委员总跳不出自身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