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管理》自序--新管理学


这虽然是一本管理的书,但不是一本以畅销为目的追求赚钱而编写的书,因为小小的十万字,是我们接近5年独立的管理研究成果;但也不是枯燥的长篇大套的学术专著,而是以,便于人们使用它指导自己的企业管理和人生发展,为目标的。
这虽然是一本管理书,但和过去的管理书大不相同,它是彻底区别于西方管理学的,因为我们做的管理研究,是一种管理学的再造性研究,不是站在旧管理学肩上的一种延续。
这虽然是一本管理书,却不只是写给管理者的,而是写给包括管理者在内的每个人的,写给大众的。因为,管理在我的研究中具有不同的概念,我强调管理不是孤立的、不是管理者单方面的事情,是与管理的对象直接相关的,是以大众的人生理论为基础的。
举例说明下这个概念:
拿一个企业来说,能否管好,不是管理者自己的事情,如果你的员工人生道理懂得太少,或者说都不懂做人,不开化,那你就特别费劲;如果你的员工都是明白人,管理就很省劲。
再说一个更加平凡的例子,一个小家的管理,如果夫妻两个人,做人都在一个境界上,你说的他懂,他说的你懂,有共同的价值观、世界观,那就和谐了,家就很好管,反过来,如果你们境界相差很大,那就不一样了,很可能境界低的那个人最跋扈,因为他(她)相对而言对世界看的最不透彻,所以会总出嗖主意,还总要拿主意,于是这个家就很难管好了,吵架就是家庭便饭。
所以,这本书半本在讲人生理论,是给管理者和管理对向双方写的,给每个人写的。
为什么会萌生做这个颠覆性的管理研究呢,这要从我早年的管理经验和感悟谈起。
86年,我从山东大学的物理系毕业,到了798艺术区的一个军工厂,就和现在的一个管理名人,陈惠湘一个单位。
那时满怀希望,热情颇高!做事很积极,过了几年,就有点松劲,为什么?觉得现实和自己书本上学的差距太大,活的迷茫了。
我从实习生、部颁科研课题负责人、车间主任、合资公司技术部经理、生产部门经理、总经理、到总厂研究所所长兼任厂长助理,是从底层一步步发展的,所以,对管理的感悟也很全面,是多方面的。
那时候,开始深入思考的问题,是如何让车间班组的人都积极起来,因为,我发现,如果他们不积极,工艺文件,就可能不严格执行,靠检查你也很难检查出来,不执行的结果,就可能造成质量不好,如果你不能确定是哪里没按工艺执行,你也就不好改进,所以,要管好质量,至少光靠控制是不成的,必须要全员都有积极的心态。
大众怎么才能有积极性呢?
当时感觉,要从改变人的思想入手,一个人,要是他认为那样是对的,他就会积极的去干,如果他认为是错的,他就不会积极去干。
大管理思想,就是从那时萌芽的。
当时已经认为,管理主要是人的问题,如果人都有积极性了,剩下的都好办。
但人不是机器,人总是想自主的,人能分辨,绝对不是怎么指挥怎么动的,而当时的管理,就是违背人的自主性,总是在制度约束控制上下功夫,希望以此来让人们朝着领导者想要的方向发展,逼大家走那条规划好的道路,老不考虑人性意愿。
其实,如果大众知道什么是对的,把正在干的事情,转化成他想干的,你不用画好圈圈给他,没有管理,他自己也会走到那条正道上去;如果他认为你的路子不对,你就是定一堆制度,什么都不干,就两眼睛盯着他,他也有不执行,偷懒怠工,还让你说不出道不出的方法。
那什么决定人的思想?
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我当时是这样认为的:
人一般有自己的目标,行为受着目标影响,而目标是符合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开始的要求就是吃喝物质,到了高级阶段就是为大众活着了,这个不断变化的目标,影响人的行为,但最主要的是,人们为实现这个目标,而选择的发展理论,制定的发展战略,影响着人的行为!
什么决定了人的发展理论以及发展道路呢?当时总想用企业行为解决这个问题。
现在找到了这个结论,是社会,只有社会有这个力量,而不是企业。
比如,文化大革命,每个人的生存道路不可能跟现在一样,毛主席说,要做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没有提到利益,现在肯定没有人是执行这个原则和人生目标的,所以说,人生道理和人生理论,不是企业决定的,是社会决定的,虽然,后来的企业,也都搞什么职业规划,个人愿景,不过糊弄大众的技巧而已,从本质上什么也改变不了,因为,只有触动了人的长期发展道路,才能影响人的思想和人的持续的积极性。
早年的管理困惑,以及近年来看到的,中国在发展中出现的种种触目惊心的严重问题,使我认为,西方管理学是彻底无法解决人的管理问题了,只有新的完全不同的理论才能解决人的问题。
于是下决心,研究人的管理这个旧管理学从来没有攻克的堡垒!苦行僧式的接近5年的独立研究,最终就形成了现在的大管理思想,和大众本位管理这一套具体的管理操作体系。
大管理思想,简单说就是:世上不存在独立的管理,企业管理、国家管理、和人生管理是紧密相连的,管理的核心问题,是人的生存发展问题,根基是民族文化;文化的形成主要靠政府,因此,政府才是一切管理的最大责任者。
按照这个原则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如果一个国家多数企业寿命短,只有少数企业基业长青,责任不在管理学,而在政府,是民族文化差劲。
如果一个国家的企业,好的凤毛麟角,则那些凤毛麟角的企业,一定是自己创造了一套违背世俗的文化,而这行为是不适合多数企业的,只有少数伟大的人物才能做的起来,更不是靠管理咨询能干的,若随便一个企业,就搞什么文化,搞了也白搞,因为,搞文化的基础,是对人性的透彻认识,而不是仅仅是对赚钱的深刻认识,而这个认识,是只有张瑞敏和任正非这类伟大的管理者才有的,满脑子钱的一般管理者,没有能力创造文化和改变世俗的“钱文化”与“潜规则”,根本不用在企业文化上浪费时间;只有社会建立起好的文化,大部分企业才可能寿命增长,科学发展观的推广,就是这种努力。
大众本位管理体系,是大管理思想的操作手册,是具体的管理操作体系,主要是解决如何调动大众积极性问题的。
我们的社会,在经济危机后,有了一个论调,说企业没有持续发展的确切办法,这个观点我很不赞成,人的行为就是有理论指导的,如果你连个持续发展的理论都没有,你凭什么追求持续发展的目标?那不是愚蠢吗?
我们的研究表明,持续发展是有方法可保证的,办法就是建设大众本位组织,这个管理正好符合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所以,也可以叫它无为而治管理。
该管理可以简单分成两件事情,1让大众喜欢干,乐意干,2是让大众有能力干,其特点主要是:大众、自主、能力,可以这样理解:
首先,组织要持续,必须有持续的力量,企业要持续,还要有强大的力量,持续的力量来自大众,无可非议,因为只有大众是不生不死的,你个人,就是活100岁,还是要死的,靠给你,怎么可能持续?你最多是负责创业,发展必须靠大众才能持续;另外,世上最大的力量,也只有大众,马克思说,掌握了理论的大众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这是被历史多次证明过的,不用怀疑,而且,我们看到了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国家有的灭亡了,人类世界,这个大组织,持续发展成千上万年了,靠谁领导了?没有!就是靠的大众自己发展自己,一直没有灭亡,也正说明,靠大众才能持续这个简单道理。
其次,让大众能干,是最简单的,是教育系统的责任,学校和企业培训,干的都是这个事情,不难,不用我们在这里想办法。
最重要的是,如何让大众喜欢干、乐意干,这是大众本位组织管理的核心!而如何做到这点?
第一是给人自主,就是靠制度把企业工作变成大众个人自主的,个人想干的事,而不是老板想让人干的事情,让企业变成大众事业的联合体,而不仅仅是老板自己的事业,如果老板就必须让大家来为你的目标服务,那你永远不要指望持续发展。
第二是要让人懂得发展的理论和道路,从而使得大众会自主发展。
如果大众都不知道怎么自主发展,靠动物本能来发展,没有生存理论,给他自主,就乱套了,我们中国现在发展中的存在的问题,都是这个性质的问题,就是什么都没明白就给你自主了,结果就会产生那么多严重问题。
而生存发展的理论,是需要社会来研究的,而且,世界发展到复杂的今天,也不是个人能完全搞好的,因为太复杂了,如果是个人搞,一定是要类似马克思、德鲁克这种综合学科的人,才能干的,比如经济学、管理学、人类学、历史学、教育学、等等,就得成为大的社会学家,才能独立完成的,因为他要涉及人类生存的一切知识,要解读清楚宇宙苍生,即世界和人生!
而在这么专业化的分工时代,还有几个人能说的清楚?可以说,现在综合的去思考问题的人都很少,哪里来的现成的大社会学家?
我所以,为那么一个貌似小小的管理课题,花了好几年时间,实在也是这个原因,大部分时间,用于学习和打通社会学的几个主要学科了,不这样,就无法做这种新管理的研究,如果不触及人性本质,还象西方管理学那样,只搞搞案例,就不可能指望得出什么有用的成果,因为,西方管理学的历史已经证明了那种方法的失败,要得出区别于他们,能解决问题的理论,就必须学习马克思、德鲁克的精神,打通大社会学的各个科目,学会宏观的,多角度,综合的看世界。比如说,如果你光用经济理论,就想解读清楚世界经济,一定不能成功,因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以人性为基础的。
现在有一个好现象,让我很欣慰,我们中国也在朝这个方向努力,北京大学元培实验班,推出了一个新专业,叫政治经济哲学,我觉得非常对路。
只有能宏观看世界,又懂得微观人性的人,才能说清楚这个世界!
政府和企业,只有共同努力,引导国民人人看透世界,那样,多数人走对路,都能成功,企业则,集体寿命增长,企业家才能不出傻战略,不出傻管理,政府才能实现民族崛起的目标!
一个国民困惑、企业寿命短的国家,宏观经济增速就是100%,也一定不能崛起,因为,你仔细考虑,若人人都混的不成功,就那么几个人成功,宏观经济的成功哪里来的?肯定是这个衡量标准不对路,至少是不全面。
说国民糊涂就没有发展,是不应该有争议的,比如,这次两会,袁隆平院士说,提高粮食单产,只能靠科技,这个话还上了新闻的重要位置,说明什么,说明中国人对科学太无知了,这样的道理,还需要科学家讲出来,那我们过去发展靠的手段是什么了?就很清楚了!都还没明白道理,怎么可能走上正道?
钱学森临走给大家出了一个问题,如何才能发展起来科学!
其用意,无非就是要中国有自己的理论人才,无论是人生的还是做事的,中国人不能总用美国人人的理论看世界,脑袋不能总扛在别人肩膀上。
我们认为:要发展科学,首先要有支持科学发展的文化。
资本主义为什么后来科学大发展了?
是因为宗教改革后,新教文化支持科学,给了大众发展科学的理由,如果老百姓都不知道科学和自己什么关系,教授们只把承接课题当作弄钱发财的路子,科学是永远发展不了的。必须全民,对科学有正确的认识,那时候,会有人不为了吃好而搞科学,而是只要能吃上饭,就有人会去搞!马克思当年,饿着肚子也要写资本论,写科学社会主义,因为,他认为把世界给全人类解读清楚,比他自己富贵重要,这是他的生存理论和人生目标!
现在的中国人,肯定说马克思是穷酸!不会理解马克思的想法。
我认为,不明白世界和人生,是中国现在一切问题的总根源!
而我们的大管理研究,宏观是管理,微观是人生,就是系统解决这个问题的,所以,一生就是仅仅做了这一件事情,也就值得自豪了,何况又不会象马克思时代那样饿肚子,所以,一定笃定要干这件事情,人一辈子只为吃喝活着才是悲哀。
中国人不明白!这个社会现实,也正是科学发展观提出来的原因,只是科学发展观过于宏观,很难应用于具体的个人发展实践,所以需要整个社会在科学发展观的大旗下,进行理论的二次创造!我们做的也应该算这样的工作。
另外,研究世界和人生的规律,不能仅仅靠当权者,需要靠大众!
关于钱学森问题,我的措施性建议是:由政府出面,建设全民的开放研究平台,一切项目,除去机密的,都向全社会开放,把科学研究和文化研究工作,从机构的垄断中解放出来,依靠大众,依靠全民。
这时,会有更多的人有我的想法,成为独立研究者,因为不是什么研究都需要大投入的,霍金的物理学成就,花费什么了?就是智慧和创造性!不是也取得举世注目的成就吗?科学研究被职业机构垄断,而他们又不改变自己,这时候投入再大也是浪费,因为,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科研经费,就是他们的销售额,如果继续这样,钱学森就永远不能瞑目了!
这本书,就是这样,整体上是说管理的,而在理论框架下,其核心部分,又是讨论大众的生存理论,所以,内容涉及很广泛,经济、教育、人类学等等社会学知识,这就带来几个问题:
1知识比较庞杂而宏观,对于习惯于微观地、专业化地看问题的现代人而言,读起来难免乱套,可能会感觉象在天上飞。但我觉得,人类还是应该回归宏观的看待世界,毕竟,人活着只懂你那点专业不成,毛泽东说:“拿的定、看的透、事无不成”,一个专业很好就是不成功的人,很大原因,就是懂得太少,不能整体的看待这个世界,所以,我鼓励现代人尝试下整体的看世界。
2这本书,不是为了娱乐写的,是为使用而写的,所以力求简单再简单,若在理论专家看来,一定会觉得不够深度,理论探讨的不够透彻,比较肤浅。
这实在是不得已,因为书是为了管理者能用它改变管理思想和管理操作,为大众能用它改变自己的生存方法而写的,所以,就重视操作,力求简单、简单再简单,没用的都不要了,只把理论的框架、应用方法、理论基础写出来,如果理论过程论证部分过多,肯定很多人看不下去,就把大众挡在了外面,那不是我的愿望,我希望的是,每个人都能使用它,解决自己发展中的问题,而不是片面的显示什么理论深度,这点希望大家谅解。
看完这本书,如果管理者们感觉,虽然书写的没什么水平,但我知道如何调动大众积极性了,知道持续发展的具体方案了,如果大众觉得,这书写的太没水平了,没什么文学性和娱乐性,好在让我知道怎么活了,知道怎么才容易成功和实现理想了!
读者如果有这种感觉,那我就乐疯了。

第一篇、管理的危机... 1

第一章管理学的窘境... 1

失效的西方管理学... 1

缺乏持续发展的系统方案... 1

精英本位管理抑制了大众积极性... 2

第二章重新认识管理... 3

大管理思想... 3

大管理圈... 5

管理是文化... 9

管理层级论... 10

第三章唯有大众本位组织可实现持续发展... 11

彻底调动大众积极性的管理方法... 11

毛泽东的大众本位管理激活了四亿穷人... 13

邓小平的大众本位管理激活十亿农民... 14

第二篇大众本位管理体系-----新管理... 16

第四章 无为而治管理就是大众本位... 16

无为而治与大大众本位... 16

治的最终标准是什么?... 18

无为而治的高明源于它最符合人性... 18

无为而治管理体系三重架构:组织、人生、文化... 20

第五章无为而治体系的组织管理:大众本位组织的建设... 21

让大众自主:从制度上把工作变成大众自主的事... 21

保大众成功:监督合作的执行确保每个人事业成功... 22

让大众明道:人们明白发展理论才能实现自主... 22

第六章 无为而治体系的人生管理:让每个人按理论生存... 24

知世:就是要了解世界和人生... 27

立志:人的使命在个人天赋与社会需求的交叉点上... 28

修亮:创造你在社会上的独特价值... 30

达众:让你的亮点被大众享受到... 33

第七章       无为而治体系的文化管理:让每个人看透世界与人生... 35

中国人的危机主要在没文化... 36

为什么现代中国人重科学不重文化?... 36

中国人的脑子不能长在美国人肩上... 37

第三篇大众的人生发展理论体系---新文化... 37

第七章人类生存方式... 38

文字使人成为人... 38

文化是人类的生存方式... 38

文化决定个人成败与民族盛衰... 40

第八章人类的发展... 43

人类的发展目标... 43

科学是实现人类目标的唯一方式... 45

钱学森问题的解在文化革命... 47

成功的行为原则是不伤害大众... 49

第九章看透世界... 50

看透美日... 50

美国为他人制造的经济危机... 52

中国必须看懂资本主义... 55

第十章经济与金融... 59

发展的本质是生产力不是货币... 59

股市的利小于弊... 62

割掉证券毒瘤搭建全民创造平台... 63

基础保障共产是解决危机的根本办法... 64

第十一章领导与被领导... 65

选择理论... 66

以各种生动方式解读理论... 67

让制度成为大众实践理论的工具... 69

鉴定公正严格监督确保践行... 70

第十二章未来中国的四大预言... 71

中国崛起的主要威胁间谍经济学家的理论欺骗... 71

中国3年内将彻底修正重商主义经济发展方式... 72

实现吃住医基本保障共产解放知识生产力... 72

中国将在3年内结束人民没有文化的状态...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