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业加速进入大象时代


  距年底还有整整一个月时间,万科集团发布公告,截止至12月1日,集团2010年度销售额已达到1000亿元。这个数字比原定2014年实现千亿营业额的目标提前了接近4年。作为一个由职业经理人主导的企业,规模是衡量企业价值的重要指标,千亿目标自然也成为很多万科人的梦想。实现梦想而且提前自然是件值得高兴的事,在此我向这个曾经为之奋斗过9年的老东家以及依然在位的各位万科老朋友表示祝贺!

  按照目前的数字,万科本年度销售额可望接近1200亿元,与2009年630亿元的数字相比,接近翻了一番。在极为严格的宏观调控政策的重压之下,万科取得这样的销售业绩,颇为耐人寻味。

  从目前公布的数字来看,象万科这样销售创了新高的大型房企远远不止一家。根据中国房产信息集团联合中国房地产测评中心共同发布的《2010年前三季度中国房地产企业住宅销售排行榜》显示,尽管遭遇严峻调控,排名前十的房企住宅销售总额高达3346亿元,比2009年前三季度的销售总额2424.61亿元增长了38%。前三季度全国商品房销售总额3.19亿元,排名前十的房企的住宅销售额就占到了一成以上,达10.49%(这个数字没有包括以商业地产为主的万达集团等的销售数字,如果将万达集团的数字计算在内,比例将会高出不少)。2009年全国商品房销售总额4.3995亿元,排名前十的房企住宅销售总额3588亿元,占全国总体份额的8.15%。总体来看,伴随着地产业的整体发展和宏观调控的深入,地产业的行业集中度正在明显提高,规模房企加速扩张,大量中小企业被淘汰出局,地产业正在加速进入大象时代!

  地产行业集中度加速提高的核心动因源于土地招拍挂制度之下资本实力的强力推动。拥有雄厚资本实力和便利融资渠道的大型房企凭借其资本优势迅速掌握了土地市场的话语权,将大量中小房企挤出市场,优先获得了众多优质的土地资源。君不见,在今日的京沪等一线市场,基本全是几百亿以上大型房企的天下,拥有几十亿资产的企业都已经大量群体性失业了。其次,大型房企多数拥有较强大的专业化运作能力和品牌化推广能力,能够将其产品链规模化快速复制,形成遍地开花的跨地域连锁经营优势,将小红旗插遍大江南北。纵观今日的各个省会城市,已经都是跨地域连锁地产品牌的天下,本地企业的影响力已经逐渐式微。

  地产业集中度提高、规模化发展是行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趋势,这种趋势对推动行业的专业化发展和资源优化配置具有积极意义。跨地域品牌房企进入每一个城市,往往都会带来当地市场产品和服务的快速升级换代,为消费者带来全新的生活品质,当然,也往往带来当地市场房价的快速上升。从房地产调控博弈的角度,大型房企由于其自身所具备的强大实力和雄厚资源,在规避调控影响和对抗政策压力上也具有比中小企业强得多的能力。比如在银行信贷普遍紧缩的情况下,中小房企度日如年,可能必须降价以售,而大型房企却可以通过基金、信托以及其他名目众多的非银行融资方式获得大量资金支持,从而实现反周期的资源占领和快速扩张。在一个大型房企逐渐占据主流的市场里,宏观调控政策的针对性和政策效应需要有新的思考和探索。

  从市场发展的角度来看,行业集中度的适当提高对行业的健康发展是有利的,一批更有经验、更为专业的供应商主导市场,比阿猫阿狗齐上阵的局面要好得多。但凡事物极必反,我们也要警惕资本霸权在市场中泛滥导致供应链和定价权的人为垄断,要警惕产品过度规模化复制对城市多样性发展和城市人文生态系统健康发育所带来的危害。毕竟,一个物种丰富、生态平衡、众生平等的市场才是最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市场,也只有这样的市场才能给人们带来最丰富、最精彩的产品和服务。

  大浪淘沙,适者生存。大象时代的到来,对广大中小型房企而言是一个痛苦而艰难的过程。这些为保持市场平衡性、创造产品多样性以及在提供多样化就业方面做出了贡献的企业,要么脱胎换骨美丽蝶变,要么无力脱困惨遭淘汰,将要经历的是一场极具挑战性的历程。在这方面,短期内,在开发地域上可以采取敌进我退、上山下乡、以农村包围城市的红军战术;在项目操作上,迅速学会合作和资源整合,象狮子和狼群一样采取群猎战术,集中优势兵力做出优秀的项目,是大多数中小房企可以采取的战术。从长期发展角度,彻底坚持产品特色化、市场差异化的战略方向,成为中小房企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