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中成长的一族——80后的生存现状展示
随着80后进入而立之年,他们逐渐成为职场上的骨干力量。这一代人追求个性和创新的特质与以往的管理模式显得格格不入,引发了许多管理上的困扰。为呈现80后真实的工作状态,深入了解80后员工的特质,探索新时代员工的管理方式,从而发挥80后员工最大价值。BTV名人堂栏目组携手数字100市场研究公司,展开了在线调查。
一、80后的职场 打拼中的迷茫
本次调研是“寻找梦想行动派”大型公益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全国23个省市地区,男女比例为57.9%:42.1%。多数受访者拥有良好的教育背景,77.1%的人接受过大学(含大专)教育,硕士及以上学历的人占总量的5.7%。
一、80后不潇洒 近六成每天加班
“80后”是在独生子女政策下长大的一代,深受父母宠爱。而国力的增强,使他们不曾受到商品短缺的困扰。这些曾经的“小皇帝”、“小太阳”如今步入职场。面对他们的是完全不同的环境。曾经有媒体报道称,80后是拒绝加班的一代人,但是本次调查发现,80后并没有那么“潇洒”。数据显示58.7%的受访者每天工作超过8小时,其中,53.3%的工作时间在9~10小时之间,5.4%的人工作时间在11个小时以上。
数据表明,80后加班的时间与工作年限成正比。日均工作8小时的人群中,43.6%为工作1~2年的受访者,而工作3~5年的80后,超过半数的人日均工作时间在9~14小时。这其中,以男性为主,而且每天工作11小时以上的人群中男性是女性的3倍。不可否认,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上,高强度长时间的工作或许可以使个人和企业很快获得效益,但是过度加班,实际上意味着以牺牲个人健康为代价来换取短期利益,这种“拿青春赌明天的做法”终究得不偿失。而富士康的十连跳就是最鲜活的例证。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国的劳动保障范畴内尚不存在“过劳死”的概念,所以无法获得相应赔偿。数字100市场研究公司分析师认为,要打破加班潜规则,首先要从完善制度入手,在法律上对加班行为予以细致规范,劳动监察部门应探索从被动介入,转变为主动监控,以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图3.1.1)
二、收入偏低 成家立业仍需奋斗
忙碌打拼的80后在职场上是否得到了高职高薪?数字100在线调查显示,近四成的80后依然是普通员工,担任高级管理职位的比例仅为7%,自己创业当老板的人为6.8%。在收入方面,57.3%的人月收入在4000元以内,月收入在1000~2000元的人数占比为30.7%。对比80后与85后这两个年龄段,可以看出,80后的平均收入水平明显高于85后,在4001~6000元收入区间的人群中,80后是85后的2倍。即便如此,这一薪酬水平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生活也并不宽裕。当面对结婚生子等现实问题时,80后依然非常纠结。(图3.1.2)
本次调查中,近七成的80后仍然单身。已婚的80后中,超过两成人不想要孩子。当问及主动选择当“丁克族”的原因时,29%的人表示“经济上无法承受”,“工作太忙碌,没时间照顾孩子”的人占14%。微薄的收入、激励的竞争、高昂的生活成本,击碎了80后的都市梦。蜗居、蚁族、逃离北上广成为了80后的典型词汇,本次调查中,59.8%的被访者认为这反映了80后目前收入偏低,生活压力大。
三、工作量大看不到未来
如果说生活压力来自高企的物价、房价,工作压力来源就更加复杂。调查显示,工作量大经常加班让35.7%的80后受访者倍感压力,32.6%的人觉得长期得不到升职也是压力的主要来源之一,另外,还有近三成的受访者觉得看不到未来。(图3.1.3)
不可否认,在激烈变化的社会和经济环境中,80后面对着高房价、低收入、高强度的工作,感觉飘在大城市。会产生一种人生无目标无方向的虚无。因此,需要确立合理的工作目标和职业规划,来疏通80后职业成长的路径。
四、工作目的是实现自我价值
数字100市场研究公司的在线调查显示,37%的被访者将实现自我价值当作自己工作的主要目的,36.7%的人觉得,当前首要的是积累经验。34.2%的人认为工作是为了自食其力。另外还有34.8%的人将买车买房当作自己工作的目的。
从年龄段上看,80后比85后更为现实,在工作3~5年的被访者中,将“买车买房”作为工作目的人超过四成,工作6~10年的人群中,觉得工作是为了养家糊口的人较多,同时也有23.6的人希望通过当前的工作为今后创业做准备。将“学以致用”、“自食其力”当成工作的目的的人,以工作1~2年的85后为主。(图3.1.4)
数据显示,男性更倾向于将工作当成提高生活水平的手段,女性则表现的更具独立性。本次调查中,40.9%的男性将买房买车作为工作目的,45%的女性认为工作是为了自食其力。近半数的企业高管觉得工作的目的是实现自我价值。对于普通员工而言,积累工作经验更为重要,认同这一观念的人达到了41%。
五、面对困难独立应对心态积极
调查表明,80后在面对工作中的困难时,更多地表现出了独立性。48%的80后表示,会自己解决困难,39.5%的人会找人帮忙。从不同性别角度来看,半数男性选择自己解决,这一比例要高于女性。而80后自己解决的比例也要高于85后。大学以上教育背景的人选择独立解决的人要高于高中及以下教育背景的受访者。
当工作不顺利时,朋友是80后主要的倾诉对象。当80后需要排解烦恼时,有48.9%的受访者去找朋友倾诉,这一选项排在恋人/伴侣(46.1%)之前,23.5%的人会和父母谈心。这说明在80后的生活中,朋友占有重要的地位。(图3.1.5)
心态影响行为,细节决定成败。80后如何达成自己的目标?数据显示,67%的被访者表示,会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工作中的挑战。52%的人觉得专业能力是实现工作目标的要素之一,另外,还有45.1%的寄希望于“(跳槽)找到薪酬更高的工作”。
从不同性别角度来看,女性受访者对专业能力和把握机会更为看重,男性对跳槽和创业更感兴趣。不同教育背景的人群看待这一问题时也存在差异,硕士及以上的受访者,对专业能力的价值充满自信,而高中及以下的教育背景的人,更希望通过创业来达成目标。月均收入4001~6000元的白领倾向于通过跳槽来达成目标,在8001~10000元的高收入群体中,更看重创业与机会。(图3.1.6)
数字100市场研究公司的分析师认为,工作心态属于情商,工作心态好的人,对待工作抱有积极、乐观的态度,有助于取得良好的业绩。在面对工作中的困难时,也能够坦然面对。本次调查中,当问及“如何面对上级在工作中的不合理安排”时,53.3%的受访者表示会坦然接受,并尽快调整工作状态。27.5的人会接受,但愤愤不平。明确表示不接受的人仅为17.4%。可以看出,80后群体正在逐步成熟,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心态也更趋平稳。
六、升职策略 以时间换空间
职场中,更高的职位意味着更多的资源、更广阔的平台以及更多的责任。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把握职业上升空间,如果在公司任职久了,可是没有升迁机会,你会怎么办?调查显示,面对这个问题,80后的观点分歧明显。数据表明,42.3%的人看法比较积极,表示会继续努力,出色完成工作,等待升职。35.6%的人非常务实,认为应该设定一个时间,若到时候仍没有机会就跳槽走人。还有近两成人贪图安逸,表示无所谓。如此看来,大部分80后采取了以时间换空间的策略,来争取升职空间。(图3.1.7)
职场上“剩”者为王。对于大多数80后而言,要保住饭碗或有所发展,坚持和忍耐是必不可少的。有专家认为,能在一个企业(组织)里坚持下来,就说明了你的长效价值。大凡能剩下者不少人成了“王”,即便成不了王,也是骨干分子,这几乎是一条典型的职场法则。
七、成就感来自克服挑战
调查显示,完成了挑战性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绩效以及得到了上次的认可,是80后工作成就感的主要来源。可以看出,80后对职业梦想的尝试与追求,对工作中的成就感、认同感的重视程度很高。他们关注工作的目标和结果,在工作中希望处理的是简单的人际关系,对权威也敢于挑战。因此,对于80后的管理和激励,除了金钱与制度,还需要不断给予他们能够发挥能力的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并及时对员工取得的成绩表示认同。(图3.1.8)
八、真实感受:对薪酬不满且缺乏长远规划
超过六成受访者对目前薪酬不满,39.2%的人不确定目前薪酬与自身能力是否对等。虽然有51.4%的人觉得在工作中上级能提供支持和帮助,但是也有47.1%的人不了解自己是否得到了上级的认可。对于工作中同事间的人际关系,80后的感受也比较模糊,74.8%的人会帮助新同事适应工作环境,24.4%的人感到工作中同事之间缺乏交流。
在激烈的竞争和工作压力下,36.7%的人觉得身心疲惫。缺乏明确的目标也是80后工作中的困惑之一,愿意将目前岗位作为长期发展目标的人仅为35%,近六成80后不愿意和其他人谈起自己目前从事的工作。
不过80后也表现出一定的自律和职业精神,本次调查中,57.5%的人愿意站出来维护这个企业的名声,63.5%的人会主动提出有利于提高绩效的建议,即使没有人监督,也遵从公司的管理制度的人占总比例的66%,76.6%的受访者表示将努力学习以提高工作绩效。(图3.1.9)
不管是历史车辙的推动,还是社会发展的需要,“80后”已经不可逆转地登上了职业舞台。“80后”后个性、独立,向往自由,富有创造力,同时也存在不成熟的一面。可以看出,80后的职场困境,正是中国经济在发展过程面临的“青春期烦恼”。解决这些问题的出路何在?那就是让更多的80后有明确的目标,成为积极的行动者,并且持之以恒。而这不仅需要专业人士的辅导,政策法规上的不断完善,也需要整个社会的关注。希望通过本次调研,能够为80后理清职业发展轨迹、拓展企业管理层的思路,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供科学的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