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阴影后的世界政治经济走势分析


容磁.宏观经济观察34期(2010.10)

油价阴影后的世界政治经济走势分析

 

在这个寒冷的冬天,考虑到美日韩三国的联合军演,以及中国朝鲜俄罗斯立场的统一,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世界最寒冷的不是气候,而是我们当今面临的严峻的国际政治形势。日本外相空中视察北方四岛将进一步激化两个团队的立场和相互联系的紧密程度,用乌云密布来形容东亚政治经济形势,显得格外贴切。

 

在天枰的另一头是一场已经打响的战争,美联储的6000亿到目前还没有消化完1000亿,国际原油市场已经开始狂飙,昨天收盘价89.44美元,已经创造一年的新高,国际金价突破前期1410高点到1416美元,粮食价格创造了2008年6月以来的顶点。如果孤立来看,这些现象或许只意味着国际金融战争,但问题还远远不止于此。

 

本月发生的重大事件还有爱尔兰债务危机,葡萄牙债务危机,意大利债务危机、西班牙债务危机开始蔓延。这或许并不是糟糕的问题的全部,甚至连重心都不是,本月日本新车销售量同比下降25.6%;法国新车同比销售下降18.7%,尽管我们没有拿到更多的汽车销售数据,但这两个数据已经让我们开始有点触目惊心。

 

随着欧洲债务危机的恶化,欧洲政府被迫以紧缩性财政政策为导向来削减赤字。但紧缩性财政政策将导致经济的进一步恶化,经济的恶化反过来刺激信心的恶化,导致消费市场萎缩。在欧洲汽车行业不仅仅是经济的主要贡献部门,还是就业的主要贡献部门,一旦汽车销售持续恶化,汽车行业必将受到严重的打击,汽车行业一旦产生危机,将反过来让本来已经极高的失业率在向上,那么现在本来就已经危机四伏的欧洲社会产生较为严重的社会政治经济形势变化也就是预料中的事情了。

 

将2010年数据与2007年数据联系对比,我们将会找到更多的共同点:一是原油价格狂飙;二是黄金价格狂飙;三是国际粮食价格狂飙。整个国际原材料市场价格狂飙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全球消费萎缩。粮食价格狂飙抑制了不发达国家的消费;原油价格狂飙抑制了汽车市场消费,黄金市场价格狂飙,抑制了实体经济投资。这三者共同作用的直接后果是2008年全球工业经济饿殍遍野。我们今天又面临着同样的局势,那么2011年会与2008年一样么?

 

这当中最大的变数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本年度美国因为狂发货币转嫁矛盾,自身经济并没有出现较大的萎缩,这是乐观的一面;悲观的一面2007年欧洲没有任何债务危机的阴影,也没有欧美高企的失业率背景以及日益高涨的贸易保护主义氛围,国际商品交易市场还在呈现出正向扩大的局面,同时也没有今天东亚这种紧张的大国对持局面。如果采用对冲的方式思考问题,我们也许会觉得世界也许不会那么糟糕。毕竟美国龙头效应是正面效应。

 

但美国的经济难道真的就没有问题,很遗憾的是美国本月失业率再次飙升达到9.8%,创造了16个月保持9.5%以上的失业率这个至1948年以来的最大记录。当我们把眼光再次追寻到20世纪大萧条期间的时候,我们发现美国人30年代的经济危机一波接一波,同样的背景在于失业率持续高企。整个30年代美国经济压根就没有好转的迹象,危机持续了超过10年以上的时间,如果不是二战,也许美国还会在危机中持续挣扎,历史上美国就没有能够救赎自己的良方,今天美国能够改变这个格局么?

 

对此我们的判断是否,美国失业率问题反映的是美国产业结构与就业市场的非匹配性对称,同时知识经济供给过于强大,有效需求市场不足,知识经济必然面临着新一轮价值评估,而这种评估的趋势是向下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接下来的美国经济将面临更加尴尬的局面,即知识经济价值下降,国内生产力下降,国民收入萎缩。而另一方面当前经济的平稳在于美国政策制定着采用了与30年危机相反的策略,即依赖大量的货币增发来缓解经济短期剧烈下跌,但从美国失业率来看,美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失效的,大量的货币增发唯一拯救了的则是美国股市,但股市从来都是信心经济,今天美国股市高企,一方面反映的是世界对美国经济乐观的预期,另一方面也反映的是大量新印刷的美元无法进入到流通领域。只能在资本市场内循环,一旦失业率持续反弹,世界对美国信心消失,美国国内对经济复苏的信心恶化,那么伴随而来的必然将是股市的暴跌。股市暴跌之后,还元没止血的地产业和金融业将再次陷入风雨飘摇中,美国经济将面临重大下挫的局面。

 

如果美国经济一旦坍塌,欧洲必然受到冲击。欧洲现在就十分脆弱的经济将不堪一击。欧美经济全面受困。现在的问题在于欧美经济直线下坠,但欧美的军事实力依然领先于世界。这种背景下,强盗逻辑和强盗思维必将再次蔓延欧美国家。世界政治局势将变得极其危险。

 

同样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不对称,也成了当前亚洲国家的困境。尽管考虑到亚洲国家国内消化力还在持续增长,但对经济的话语权和军事实力的弱小,他们的国门就显得不那么牢靠。如果将这个背景在放入东亚最近的国际政治局势,我们发现经济矛盾已经提前转移到政治上面来。

 

美国为何要转向东亚国家,美国人考虑的仅仅是遏制中国的面子问题?事情远没这么简单。美国执意要在亚洲市场耀武扬威的核心动机在于整个世界,目前能够看到有效市场影子的地方仅仅在东亚区域,为了拯救自己频临破产的经济,保住亚洲市场是美国人唯一能够为自己经济做的,这才是美国大力支持日本和联合印度围剿中国的最为深层的原因。

 

矛盾的焦点从原材料市场转变到消费品市场,但美国已无法短期恢复生产能力,这注定美国在亚洲市场不能贡献出太多的就业。在这种背景下,以转移经济矛盾为背景,同时借助战争带来的物品消耗强制带动经济增长,或许是美国人当前在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