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焦点评(10-179):顺德“买飞地”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探路
彭澎接受《南方都市报》采访
题外话:区域经济合作一直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产业转移意味着GDP、税收、就业岗位的转移。因此,金融危机之前广东省提出的“双转移”在各地的实施中并没有受到真正重视。如南沙石化、钢铁转移到湛江,广州很是失落;据说大众汽车项目也是“被转移”到佛山。
由于经济利益上对产业转出地和转入地是“零和博弈”,一般来说,转出地是不愿意的。
年中,广东省出台了《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若干意见》,提出了“飞地”模式,以期形成“双赢”从而推动“双转移”的落实。但省内还一直没有“飞地”模式的实际运作。
这次顺德在英德“买飞地”算是顺德人又一次先吃螃蟹,从英德方面的反映来看还是受欢迎的。希望广东在“十二五“期间能有更多这种探索科学发展的举措。
顺德又在英德“买飞地” 飞地经济“两德”求共赢
2010-12-20 来源:南都网
[提要]顺德160公里外的英德英红镇,武广高铁每隔10分钟,就会穿城而过。但是生活在这里的人对高铁的了解似乎仅限于其隆隆作响的气势。他们更适应某种田园式的生活:夕阳、稻田、错落有致的茶场,炊烟中的竹林,远处静默的大山……但是这样的生活可能很快就会被随后的工业化进程所改变。
顺德160公里外的英德英红镇,武广高铁每隔10分钟,就会穿城而过。但是生活在这里的人对高铁的了解似乎仅限于其隆隆作响的气势。他们更适应某种田园式的生活:夕阳、稻田、错落有致的茶场,炊烟中的竹林,远处静默的大山……但是这样的生活可能很快就会被随后的工业化进程所改变。
12月16日,在顺德华桂园,顺德和英德签订了一项协议,顺德将以购地的方式,开发距其160公里的英德英红镇一块36平方公里的土地,用于工业发展,这块土地紧靠北江,盛产英德红茶。两地对此合作也表现出足够的热情,在协议中,还约定该园区税收、工业产值以及G D P双方五五分成。英德方面甚至将经济事务审批权,下放给即将成立的园区管委会,而管委会主要公务人员将由来自顺德的公务员组成。
数据显示,顺德全区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为736.07平方米,不到东莞的一半,仅为中山的56%,南海的73%.目前该区土地的开发强度已超过了48%,内部挖潜的能力十分有限,不再适宜大规模开发工业项目。位于杏坛的顺德西部生态产业园开发成本高达60万-70万元/亩,一般出让也达到30万元/亩,而且即使开发也只能满足2-3年的产业发展需要。
目前顺德区内的企业有产业布局与扩张的需求。据调查,全区300家优质成长型企业中,2011年就有224家需要增资扩能,用地需求总规模达到67167亩。顺德还打算在未来3-5年,培育30-50家上市企业,企业募集资金的项目也需要大量的土地支持。
2009年,顺德的G D P是1700亿元,工业产值4000亿元。而同期的英德所产生G D P为159亿元,但其是省内土地面积最大的县级市。在一个月之内,两地能签署成被解读“飞地经济”的合作模式,似乎顺德并没有在这样的模式中获得更多利益。但来自广州社科院的专家彭澎更愿意把此事看成是在权益相当中结成良缘。其实,专家说得有些隐讳。过去的合作中,我们更多看到的是强势一方占尽大量利益,而仅把少量利益留给弱势一方,但这并非长久之计。此次合作媒体似乎更应该关注其双赢模式。这才是可持续发展之道。
广东出台促转型“四十条”“飞地”概念出新招
2010-05-21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实习记者 郭荣村 发自广州
广东省《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日前正式出台,意见涉及产业结构升级、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八个方面四十条内容。其中,《意见》还提出了深入推进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的一系列政策,这些被业内人士称为“飞地”的模式,正在探索“双转移”的新方式。
“四十条”以推动广东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为目标。提出了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自主创新、改善民生和政策支持等方面的具体扶持措施。
为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还将编制实施广东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总体规划和推进方案,出台现代产业500强指导目录。在发展汽车、钢铁等先进制造业的同时,加快培育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照明等新兴产业。
《意见》同时也提到了鼓励民营经济的发展。提出支持民营企业产品和服务纳入政府采购范围。
在促进绿色经济发展方面,《意见》提出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展排污权、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积极做好国家发展低碳经济试点工作。
在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方面,《意见》提出健全产业园区合作共建机制,鼓励采取由园区共建双方成立园区开发股份公司等方式,共同推进园区开发建设;鼓励珠三角合作方在园区一定范围、一定年限内,单独进行开发建设,并享受相关收益。
这种被称作“飞地”概念的出台,为产业转移提供了新的探索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可以进一步协调产业转移园的GDP和税收的归属问题,甚至有专家提出,产业转移园的GDP和税收可归转出方所有。
广州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彭澎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在“飞地”模式下,转入地和转出地同时有利益的共享,转入地可以通过更多的形式来吸引企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壮大地方经济。作为转出方而言,也可以得到GDP、税收等方面的利益。而企业则会在这种双方都受益的条件下获得更多政策和税收方面的支持。
对于双方成立园区开发股份公司的形式,彭澎认为,建立一个企业化的公司去运作,容易捋顺更方面的问题,实现共赢。
但“飞地”的具体的操作细节还没有出台,转入方和转出方都需要进一步协调。彭澎说:“毕竟只是一个亮点而已,到底有没有具体的可操作性,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 作者: 每经实习记者 郭荣村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