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纪的超级智慧“科学全息预测学”
——未来可以预测:董斌研究员开创的“科学全息预测学”及其预测案例
本文著作权属于 新浪博客 凡尘 / 文
代序
当全息生物学创始人张颖清站在山东大学讲坛说,“利用生物体的一个单元可以复制出整个生物体”,结果台下教授、专家们仍然笑声不断。他这一说法十几年后竟成了现实,也就是现在所谓的“克隆”。周立升教授感慨地说。这一预测成了若干年后张颖清宣称自己是克隆理论鼻祖的主要原因。 “近代科学之父” 伽利略也曾受到一些著名学者疯狂的否认自己亲眼见到的一切,而恩格斯称他是“不管有何障碍,都能不顾一切而打破旧说,创立新说的巨人之一”。 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的时候,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开尔文勋爵断言:“比空气重的飞行器飞上天是不可能的。
我们能不能完全弄清楚自己未来的事情?
当我们明天要出发的时候,你道路上会遇到什么情况吗?当我们要积极努力地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希望成功吗?你想知道它能不能成功吗?你想知道它成功或者失败是你一生中的好事情还是坏事情吗?你想知道,在今后时间里,我们什么时候会有困难和阻力吗?什么时候会有灾难降临吗?你肯定回答:想!同时你也一定会说:那是不可能的!除非我们去大街上算命打卦。
我首先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如果在100年前,有人公开地告诉你明天或者后天会下雨或者刮风,并且告诉你雨能够下多么大,风能够刮多么大,你能够相信吗?但是现在我们做到了。我们也知道这些不是迷信,是靠现代科学手段解决的。我们能不能用更高级的智慧解决上面那些问题呢?
我可以非常负责地告诉大家,类似上面我提出的这些自然科学问题,我们的目的一定会在未来实现!但是,这不是现在,更不是完全靠算命打卦,也不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够知道的。
这些问题的解决,是要靠大集体的智慧,是要靠全人类的智慧的大融合! 那就是科学全息预测学创始人、泛资源理论创始人董斌先生创始的建基于“泛资源理论”和“信息吸盘理论”( STKI理论,即“The Sucker Theory of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的“科学全息预测学说”。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我们对事物认识的四种状态。
我们人类认识客观事物的四种状态
我们研究人类对未来事物的发展认识是不一样的。对每一件事情不一样,每一个人也有很大差别。我们把人类认识未来问题的这些现象也用认识客观事物的方法,分为“知”和“觉”。 先弄清楚,知和觉不是一回事。知,就是知道,理性的,觉,是感觉,感性的。知就是所谓客观,觉就是主观的。
现在,我们把它们归纳为下面几类:
1、无知无觉:对事情规律性没有根本性把握和认知,只能束手无策的等待结果。
2、先知后觉:先获得知识,在实践中得到感性认识。
3、后知先觉:先获得感性认识,在学习中取得理性的认识
4、先知先觉:对事情规律性产生了根本性的把握和认知,能大范围的避免灾难。
感知,和感觉不一样。你看到一朵花是红色的,那是感知,你觉得它不好看,那是感觉。因为,你看到是红的,别人看到也是红的。但是,你觉得不好看,可能有人觉得好看。这样,我们取得了四种认知状况的区分:1,无知无觉;2,先知后觉;3,后知先觉;先知先觉;那么现在,我们理解了这四种状况。
那么,我们进一步的,举个案例/例子来理解:
例如,我们假设:办公室小王的神色不对,家里出事了。
1,先知后觉。要是你最先没感觉到他的神色不对。而是,别人说,他家出事了,你一看,果然他双眉紧锁的样子,觉得他家真的除了什么事。那是“先知后觉”。
2,后知先觉。反之,你先觉得他神色不对,然后打听到他家出事了,那是,后知先觉。
这是个由认知到理解的过程。“先知先觉”是认知和理解的都很快。“后知后觉”就是认知和理解的都比较慢。由“知”到“觉”的过程,就是把外界的信息资源溶入到你的自我信息系统处理中的过程。
先知先觉,和后知后觉,很简单,就是对事情的敏感度,最先知觉到的就是先知先觉,最后知觉到的就是后知后觉。
古人关于知觉的认识:关于先知先觉和后知后觉的解释还在《认识论》和古人的一些文章里有所表现。先秦·孟轲《孟子·万章上》中是这样说的:“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
马克思关于知觉的认识:关于马克思的《认识论》中所有这样的解释:探讨人类认识的本质、结构,认识与客观实在的关系,认识的前提和基础,认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认识的真理标准等问题的哲学学说。又称知识论。唯心主义认识论否认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坚持从意识到物质的认识路线。不可知论否认客观世界可以被认识。唯物主义认识论坚持从物质到意识的认识路线,认为物质世界是客观实在,强调认识是人对客观实在的反映,申明世界是可以认识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则进一步把实践作为认识的基础,把辩证法运用于认识论。
马克思的认识论是讲我们对我们能够感知的客观存在的事物的一般认识。而我们现在探讨的是未来事物事物认识问题。对未来事物的认识问题,一直是人类争论不休的问题。
我们人类对未来事物认识的几种现象
一般人认为:现在可知,过去可知,未来不可知。这个问题真的是这样吗?我们先看看两个例子。
一、清朝大文艺批评家金圣叹写在《推背图》前的小序。
谓数可知乎,可知而不可知也。谓数不可知乎,不可知而可知也。可知者数,不可知者亦数也。可知其所不可知者数,不可知其所可知者亦数也。
天地自天地:吾尝仰观於天,曰月星辰犹是也;俯察於地,山川草木犹是也。我所亲见之天地,非犹我所未亲见之天地耶。然不得谓我所未亲见之天地,即为我所亲见之天地。天地自天地,而我异矣。我自我,两天地异矣。我生以前之天地可知也,可知者数也。我生以後之天地不可知也,不可知者亦数也。有生我以前之天地,然後有我生以後之天地,此可知其所不可知者数也。我生以後之天地,岂不同於我生以前之天地,此不可知其所可知者亦数也。数之时义大矣哉。
唐臣袁天罡、李淳风着有「推背图」,父老相传,迄未寓目。壬戌之夏,得一抄本,展而读之,其经过之事若合符节,其数耶,其数之可知者耶,其数之可知而不可知而可知者耶。玩其词,参其意,胡运不长,可立而待,毋以天之骄子自处也。癸亥人日 金喟识。
二、一位名字叫“积德行善”的网友总结的毛泽东的预言。
毛泽东在一九七五年时曾经对他身后的一些事情的发展做了预言:
1. 关于邓小平的评论:
毛泽东说:“小平看不起那些人,我在还可以,我死了,谁也压不住他。他这个人对三自一包那些东西还是有感情的,对走资派恨不起来。”
当问起毛泽东同越共中央第一书记黎笋说邓小平是少壮派是否有意传位给邓时,毛泽东说:“他只要表态对文革有个基本认识,就不能动,你们这些人加起来也比不了他,他不是总理和老总,不妥协、不认输,外面是鸡蛋壳,里面是钢铁公司,你们不了解他,我是知道的。”
2.关于华国锋:
毛泽东说:“华是一个老实人,可是老实也就是没用,他上来的好处是中间派,既不会左,也不会右,也容易被各方面接受,不过现在还不是时候,都要看,这件事不要和江青他们讲,也不要让华知道。”
3.关于江青、张春桥、王洪文。
毛泽东说:“江青这个人得罪人太多,容易把人推到墙角里去,逼得人家造反,我看我要死了她是不好办的,人家都是敷衍她,不买她的帐嘛,我就教育她要她团结大多数,她是不会听的,尼克松奉承我说我的东西改造了世界,我说就改变了北京附近的几个地方,现在看连自己的老婆都没有改变,还谈什么改变世界呢?她也不是一无是处,优点是反潮流,敢想敢干,春桥是思想家,比陈伯达强,他的特点是肯于动脑筋,弱点是经济上不行,在军队里面也没有威望,剑英和许世友也是看我的面子。王洪文当时提的快了,没有考虑好,这是我的错误,此人没有经历过风雨,以后恐怕要补课。”
4.关于叶剑英:
毛泽东说:“剑英不说硬话,这点他们几个都不行,他是大事不糊涂,小平就是小事也不糊涂,你们比得了吗?他现在是不说话,实际已经被小平给招安了,说是党指挥抢,可是党也要具体的人出来,否则,怎么指挥?他这人不看文件,文件还不都是放空炮?戚夫人说给汉高祖四句话,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翼已就,橫绝四海,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5.关于身后中国的情况:
毛泽东说:“还是我的那八个字,卫星上天,红旗落地。”
毛之伟大之处,在于战略上的眼光之深邃!毛之理论,一扫清末以来颓靡之气和西学之风。毛还有很多深刻的预言在今天变为现实,正如何新先生指出的:在尘埃落定的三十六年之后,我们惊讶地看到一个新的现实中国向市场资本主义道路的全面转变。毛生前所曾预言的和试图遏止的“新生资产阶级的兴起”,“官僚与资本的结合”,“资本主义的全面复辟”,“以及美帝国主义主宰下的全球秩序”,“国内资产阶级和买办与跨国垄断资本的合流”,“工人阶级以及贫农下中农社会地位的急剧下落”等等;所有这些当时仅在两报一刊的社论中作为一种政治语词出现(没有人真正理解),对于毛来说这是他发动文革所欲在历史中加以遏止的东西,而对大多数人在当时则似乎完全是一种意识形态的神话。但所有这些,在今天则都已成为似乎强不可摧的铁一般的现实!
人类完全可以预测自己的未来的事情
我们一般人在时间还没有到来之前,对我们以后生活的全部情况或者叫做未来空间的情况是不完全知道的。就是占卜也只能知道大概情况,或者是某个方面的问题。所以,我们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问题,就连自己是不是活着我们都不知道。
但是,从科学的角度看,我们可以慢慢地发展到看清楚明天的一切。这就要我们人类思维有一个质的飞跃才能实现。比如,天气预报的发展就是从人工预测到现在的卫星云图预测,比原来就准确多了。
我们能不能做到看见明天就象知道昨天一样的清清楚楚呢?我们的结论是,有人可以做到,有的事情可以做到,但是,不是所有人、所有的事情都能够做到。如果我们把明天的全部看做是100%,有人可以看出80%,有人看出50%,有人看出10%、1%。这些还是指自己的事情,自己以外的就更不容易做到了。比如,我们知道明天美国会发生什么吗?我们知道明天会发生地震吗?
古代心物辩证下朴素的原始预测
唐朝的袁天罡、李淳风是我国最早的预言家,《推背图》就是他们的代表作,但是他们对时代重大问题的推演上也是用朦胧诗画的形式表达出来的。没有非常明确地说法,说是“天机不可泄露,泄露天机会对自己造成很大危害,甚至于危及生命。
三百多年来,地球上发生的每一件大事似乎都能在诺查丹玛斯的预言中得到证实。人类新千年的开始,并没有打消世人对未来的焦虑。在描绘人类未来和命运的各种各样的预言中,16世纪法国著名的预言家诺查丹玛斯所写的《诸世纪》一书无疑最引人关注。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神机妙算。在陈寿的《三国志》里是这样记载的“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推演兵法,作八陈图,咸得其要云。亮言教书奏多可观,别为一集。”。都是现在人可以理解的科学方法,而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里就基本上神化了,那些所谓的“锦囊妙计”、“借东风”就是有点未卜先知了。但是,在“五行阴阳理论”里,真实地记载着“甲子日,气浊”,至于为什么甲子日,气浊,古人没有说出道理。既然诸葛亮懂得天文地理,阴阳五行,这些东西他一定是知道的。
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次人类,在可知与未可知的问题上不完全一样,一个人可以是现在、过去可知,将来未可知,一次人类却是只有现在可知,而过去和将来似乎都不可知。
孔子老年时期研究易学,并且每有事必占卜,到了痴迷的程度。
佛家讲修炼到一定程度就可未卜先知,而占星、命理、术数家讲,他们是借助一定的数据、文字、感觉、直觉、知识,或者其他工具对将来进行预测。
我们认为,这种预测的结果也是很粗犷的,都是一些吉、凶、祸、福或者用其他的形式来代替具体问题。
科学的预测事物的发展变化并非不可能
比如,由人类可以感知的1——3维空间,通过高等数学手段,就可以知道人类目前还不能够感知的4——N维空间的存在。再如,数学里的射线原理,实线部分是我们可以感知的,而虚线部分是不可以感知的,然而又是确实存在的。另外,从遗传学角度看,一个人是肯定有“高曾祖父我”,甚至大多数还有“我子孙曾玄”。那么除去“我子孙曾玄”,单说“高曾祖父我”,再往前一直推下去,我们大家都知道,就能够推到我们的共同的祖先黄帝那里去了。那么,再往前推下去,我们就基本是未可知了。为什么呢?因为到现在对这个问题没有什么有力证据证明到底是怎样的,并且众说纷纭。科学家说是物种演变,也就是猿——类人猿——猿人——人的进化过程;神学说是上帝创造了人;佛学说,本来就有人,只是六道轮回罢了。
科学全息预测学
董斌先生开创的“科学全息预测学”的研究方向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他说,“科学全息预测学”是边缘科学+系统论+全息论的思想结晶。全息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整合全方位的知识、用全视角的观察看问题;另一方面,就是所谓的“全息科学”。“科学全息预测学”囊括了两方面的思想,他的主要目的就是“科学的、理性的、分析性的、整合全部信息的、全息性的”通过平等和信息资源相互的接触、理解、认识和互补,沟通东西方文化,同时又为了全人类的和平、和谐、团结和繁荣,而孜孜不倦地探索东西方的知识和智能的结合所带来的综合型知识效益。他的做法就是融汇东西方所有的科学文化信息,提高预测智能化。科学全息预测学创始人、泛资源理论创始人董斌先生创始的建基于“泛资源理论”和“信息吸盘理论”( STKI理,即“The Sucker Theory of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的“科学全息预测学说”,是“二十一世纪的全球超级智慧”。
总而言之,理论上,只要宇宙不灭,我们人类完全弄清楚自己未来的事情,是一定能够实现的。只要我们把东西方文化高智能化地大融合,这一天的到来只是个时间问题!
凡尘 写于2009、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