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鸿举:愧对《凝望城市原点》


    

张鸿举:愧对《凝望城市原点》
上周日,有本市艺术家S君打电话给我说,胜利桥那里正在搞一个《凝望城市原点》的艺术展,要我去看看,而且反复叮嘱说,要我写个东西出来,一个是我的文人身份,一个是我的职业身份和业内或多或少的一点影响力。
展览设在大连市西岗区的艺术展览馆,那地方我熟悉,当年的俄罗斯一条街就是我的策划作品之一。本次展览的主题全称应该是“凝望城市原点——大连艺术家烟台街(光辉巷)艺术行为展”。主要作品是油画,兼以部分摄影作品和油画作品。这些作品来自于大连市的艺术家们自动发起的,对于我市西岗区烟台街28栋建筑物的文化写生。在他们眼里,这些建筑物是我们这个城市的原点,要格外珍惜和保护。大连的画家我不大熟悉,但是作家素素、诗人邵勋功等人我还是很熟悉的。看到画家笔下的烟台街28栋老旧建筑物,我先是震惊,之后是感慨,最后是惭愧。
先说震惊。画家们用他们的油画记录了一个个老破残旧而且尽显疲态的建筑,居然是一百多年前俄、德、法、日等国家建筑师们的作品。都说是建筑是凝固的历史,这些百年的建筑身上赫然有着那些国家的历史和文化的种种烙印。我们现在花费不菲大老远地跑去欧洲看那些建筑,岂不知比那些建筑物还古老的就在我们身边!回来后我查了些资料,才知道烟台街这些建筑物始建于大连开埠伊始。作为沙皇俄国远东地区最远的殖民地,“达里尼市”在俄语中就是“遥远的地方”之意。这些建筑物是“达里尼市”市政街区重要的组成部分,当时居住在这里的都是达官显贵,而这些建筑物的设计师们,都是来自俄、法、德等欧洲著名的建筑设计师,应该说就是从那个时代开始,近代欧洲的文化元素就被牢牢地嵌到了我们这个城市的烙印里。
再说感慨。建国后,这些建筑物被收归国有,现在大部分产权归属是铁路部门。从建国初期至文化大革命,从改革开放初期至今,居住在这里的人们换了一代又一代。时下这些建筑物大部分租给了外来务工者,由于没有较好的生活配套设施,这里现在已经是脏、乱、差的贫民窟状况。从展览馆出来后我专门去现场实地看了下,在冬日的街头,邋遢的妇女,奔跑的孩子,操着异乡口音收拾废品的居住者们,在那些洛可可式、巴洛克式以及哥特式建筑物独有的造型和色彩的背景下,我一时间有点恍惚,是不是到了雨果笔下的《悲惨世界》?
最后说惭愧。从展览馆出来,我去了烟台街也去了趟俄罗斯一条街。俄罗斯一条街是我1999年至2000年策划的作品之一,那时我在大连一家广告公司做策划总监,为了做好这个项目的策划,我和甲方的领导们还专程去了一趟俄罗斯考察。其实据我个人看法,俄罗斯最有欧洲色彩的建筑首选是圣彼得堡,再次是莫斯科,而由于经费和能力所限制,我们几乎照搬了俄罗斯远东地区一些建筑物的设计理念而已。即便是如此,“演绎异域风情,亲历浪漫之旅”的俄罗斯一条街当时还算成功,而同期推出的“日本风情一条街”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时过境迁,现在我走在这条街上心情却是很惭愧了。惭愧之一,这条街应该保留原貌而不是拆了重来;惭愧之二,作为地产人,我们能够做的除了拆迁和改造,对这些城市原点建筑,对这些“凝固的音乐”,我们却没有加以保护和保留,试想再过一百年的大连市,还有什么样的建筑让我们的子孙们看到我们这辈人的思想痕迹和文化烙印?
写于2010-12-1,大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