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总理为什么对高房价也表示无奈


        温总理为什么对高房价也表示无奈NO:586

11 17 日,新华社出现这样一条消息:温总理近日在澳门视察时称:“内地房价就压不下来,这里有多方面的因素,也很复杂,如果真的买不到房,可以考虑用先租的办法。”

尽管消息本身只有短短几十字,但其无奈之情却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就是压不下来”中的“就是”两字,让我们如同看到了愁眉深锁的温总理,内心无比痛苦却无可抒发。

去年12月开始,中国新一轮房地产调控拉开大幕,并于今年4月中旬和9月底两度增大力度。中央政府一年之内三度密集出手调控楼市,力度之大实属罕见,既彰显中国政府抑制房价的决心,也显示出房地产调控难度之大。

新政频出,左一个国十条,右一个国五条,我们没理由对于中央压房价的决心怀疑,但咋就这样难压下去呢?温总理说多方面的因素很复杂咋就那么复杂呢?

一、中国的实际情况,使房地产市场调控具有很多难点。

其实,政府如果真想降房价,只需要一道政令,房地产价格会在一夜之间土崩瓦解。目前中国还没有那一个阶层力量敢于政府叫劲。可是房价降下之后呢?更严重通货膨胀等其他难题则更难收拾。因为中国的实际情况,使房地产市场调控具有很多难点。表现在:

一是中国城镇化发展带来的刚性需求。现在中国城镇化率仅46%点多,每年大约有1500万的农民进城,住房刚性需求旺盛,使调控难度非常大。二是民间资本投资领域过窄;三是房产持有环节税收制度缺失;四是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使得房价越高,土地价格越高。五是中国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差距十分巨大,一些沿海城市房价暴涨,与发达国家一些地区的房价并驾齐驱。而内地一些城市房地产业刚刚起步,用“一刀切”的办法调控房地产市场,对全国来说很难有非常好的效果。

在上述情况下,使房价上涨的动力很多,比如:为了GDP和个人利益的地方政府,为了赚钱的开发商、炒房族、以至于买了房的所谓“房奴”都是是房价上涨的动力。除此之外,使房价上涨最大的原动力不仅是这些,而是是全球化的热钱涌动与人民币升值预期相结合。或者说,是外资,是美国的以攫取超额利润的各大财团。

 

二,流动资金过多造成房价飞涨。解决高房价与解决通货膨胀左右为难。

中国的房价市场上最大的问题是供求关系。在此之前,流动资金过多地投入到楼市,造成楼市房价过快上涨,现在整个社会的物价普遍上涨,有一个原因就是许多投资楼市的钱都投资到其他的地方去了。

中国的房地产已经使中国央行发行了太多的人民币,如果房价下降,那么多印出来的钱会使中国产品价格飞涨,发生通货膨胀;可不降房价,那么面对的就是更严重的通货膨胀。最可靠的办法就是稳定房价,然后在社会产品增加时,减少货币的投放量,加上其他政策如加息、增加商业银行准备金率、缩小信贷规模等辅助手段,来使中国经济软着陆,这是最好的办法。

    但为什么房价还不能不稳定而更加的疯长呢?实际上是幕后的另一只黑手在和中国政府博弈,这支黑手就是外资,以美国为代表的帝国主义攫取中国人民血汗的黑手。

国际热钱进入中国市场后,首先要兑换成人民币,那么一下子哪有这么多人民币呢?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让印钞机没日没夜的工作,然后这笔钱用来托住已是烫手山芋的房地产市场,就是拼命的投资房地产业,当房地产价格因背离价值而向下波动时,通过托市再把它抬高,反复如此,给人的表象就是房产价格决没有偏离价值,于是导致房价越涨越高。

  国际财团通过国际热钱涌入中国,使人民币加大发行量,然后通过房地产炒作,把中国的国内价格水平无限制的提高,GDP的增长又一次使人民币的发行量被迫提高。

    如国际热钱在投资的中国房地产领域里上演最后的疯狂后,然后把房产成功解套全部变现,如果此时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达到美国预期最高时,热钱会一夜之间全部兑换美元逃离。近期美国不断的通过政治、贸易等手段逼迫人民币升值,而中国政府迟迟不升值或小范围的升值,这就是在出口处的中美之间的博弈。

   那么中国政府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化解这一“经济危机”呢?

   第一个关键的部分就是汇率。中国政府会严把汇率关,我们可以预期的是,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决不会过快升值,但会小幅升值。

   第二个关键是限制资产流动性。限制房产的流通性,就可以限制资产的流动性。房产流通性减弱,那么需要印刷的人民币就减少。只要房产流通性少一点,通胀就会显现一点,然后再通过上调准备金率和加息等柔性政策来调整一点。等完全消除了由于经济过热导致的通货膨胀预期,那么就是房地产价格回归真实价值之时。即使那样,风险依然存在。因为:

第一、由于外资撤走,房市赖以生存的支柱坍塌,房价会一落千丈,经济下滑,持有的货币迅速贬值,即便房价落下,也不一定买的起。

第二、如果让房价回归真实价值,把外资套在中国,那么以美国财团为首的帝国主义噬血者必将疯狂报复,会在投资、出口等各方面对中国施加压力。我们今天人民币升值没有达到美国预期,已经导致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受打压,进而引起了众多的贸易摩擦,由此可见一斑。我们知道,经济发展的三套马车是,投资、出口和消费,在投资、出口领域遭到报复会也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

三,现在热钱呼啸而至剑指房产,警惕金融风险形势严峻。

国际游资对于人民币资产是越来越有信心。而且,美联储量化宽松的送水与我国持续的调储备金和加息,形成了“倒挂”。美联储印出的热钱,就开始对中国进行一轮又一轮的进攻。虽然我们对待美联储放出的热钱看管的很严,但暗流处处在,实在是防不胜防。

随着房地产调控的深入,房企的资金链问题越来越难,越来越多的房企通过海外途径获得资金,或者通过民间融资借债的方式获得资金。可以说,紧缩的货币政策,事实上在加速了热钱的流入。

热钱流入造成外汇占款增加,为保证货币供给稳定性,央行只有收回或减少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提高准备金率或公开市场操作回笼基础货币,紧缩国内信贷。如果发生在实体经济大过剩周期内,紧缩国内信贷,等于让国内经济走下坡路。

事实上,由于国内信贷资金热钱化和国内产业游资化,这就出现了所谓的流动性过剩。在境外热钱的示范下,境内信贷资金和产业资本也都随之跟风,形成羊群效应,使得房地产的投机属性增加,逼迫管理层对房地产市场痛下杀手。而热钱喜欢高价的资产和快速的回报率,这就造成了高房价和别墅热销不已,而相对低廉的房子没人愿意造。

为什么热钱这样原意进入中国呢?是赌人民币资产——房地产和股票等资本市场。如果人民币再升值,房子再涨价,住了几年后,反而还赚了很多钱回去。至于股市,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这两个新途径一定要把好关,这些热钱呼啸而来,就能携款而去。而且,这些资本还有一些高利贷资本的倾向,追逐高利而且十分凶悍,能够造成整个金融系统的瘫痪和经济的市场土壤沙化。

美国印发那么多钞票,国内居然还是通缩,原因是这些钞票都流出来,跑到新兴市场买商品运回国内了。新兴市场国家的资本泡沫和通胀急剧上扬。中国自然是最大的冤大头。只要美联储不改变注水的总方向,只要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还钉住美元上,这后面的恶性通胀和资产泡沫就不会小。这是基本的大趋势。

上一个月美联署宣布了购买6000亿美元的美国长期国债,用白话说就是加印钞票,“开闸放水”,于是埋下了全球通胀的祸根。房地产是释放通胀的最佳出口。实体经济在困窘的产业环境下,必然要寻找出路,置业不动产几乎成为一种趋势所在。催高高房价又不可避免。 

因为房产和金融密不可分,房价过快上涨容易引发资产泡沫,影响金融稳定和经济健康发展。金融风险已是目前我们社会经济发展中最大的问题,我们现在要做好对房地产泡沫衡量和警戒。如果房地产出问题就是一个大问题,因为他和金融联在一起,所以一定要保持房地产健康发展,一定要避免房地产的大起大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