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年轻人应有独立思维


【2010北京论坛】教育论坛学者专访:年轻人应有独立思维

日期: 2010-11-07  信息来源: 特约记者 徐安琪   访问量:

 

 

11与7日上午,在“阳光大厅”举行的教育分论坛已接近尾声。“阳光大厅”是英杰中心最大的会议室,而教育论坛在此举办,耐人寻味地凸显着北京大学对“教育”这一话题的重视。

 

独立思考之必要

Ulrich Teichler是来自德国Kassel大学的教授。他25年前曾来过中国,此次故地重游,感慨良多。

记者:这是您第二次来中国?

Ulrich Teichler:我1985年第一次访华。25年来,中国的变化太大了。

 

记者:在上学期间,中国的青年人都非常勤奋。然而,为什么在国际化竞争中,顶级精英大多数是来自西方国家的人?

Ulrich Teichler:据我的观察,来自中国、韩国、日本的年轻人在进入大学以前很勤奋。他们在初高中阶段学习了太多的知识。进入大学和踏入社会以后,面对新的环境,也许这种勤奋和探索的势头没有得到发扬。这是我个人的观点。

 

记者:G20峰会即将召开,您如何看待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角色?

Ulrich Teichler:中国经济的发展有目共睹。中国在国际贸易领域承担着重要的角色。

 

记者:那么,随着中国在经贸领域重要性的加强,年轻人应当更注重提升什么素质?

Ulrich Teichler:随着国家越来越富有,年轻人对问题应有更多独立的思考。这种思考来自自由的思想,而不是来自外界的灌输。要保持答案的开放性。

 

记者:大学是否承担着把人类带向更好未来的责任?

Ulrich Teichler:把人类带向更美好未来的责任,由大学、政府、产业界等共同承担。大学主要从事学术研究,然而单纯教授的观点不能改变局面。人们需要交流,需要整合与合作。

 

记者:您对教育论坛有何感受?

Ulrich Teichler:论坛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也用大手笔的方式宣扬着和谐理念。不过,如果讨论能够更专注于两到三个具体主题,学术交流的效果将会更好。

 

任何国家不应只顾私利

 

采访中,Ulrich Teichler也强调了各国承担国际责任的重要性。无独有偶,同为教育论坛嘉宾的世界银行专家、哥伦比亚人Eduardo Velez也持相同的观点。在应对记者对于人民币升值问题的提问时,他表示,对于全世界,这都是一个严肃的问题。各国应当谨慎考虑,所有的国家都不能只顾私利,而应保持国际责任感。

 

为什么世行专家也应邀参加教育论坛?“过去二十多年来,世界银行在教育领域有着大量投资。我们关注教育。”Eduardo Velez表示。

 

 

编辑:李娜